【往事滴滴都青葱(散文)】/ ​任小宁


往事滴滴都青葱(散文)

任小宁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从阳峪中学毕业,回到了民风淳厚的任家洼村。我们村子很大。地势平坦,是一个古老的黄土村堡,堡子中间有一棵颇具年代的大槐树。冬天,槐树伸长的手臂落尽了绿叶,枝杆光秃秃的,虬枝舒展在天空,一个诺大的树冠,非常雄奇,老鸦在上面筑巢做窝,发出“嘎---嘎---”的叫声,村庄就有了几分静穆和凄凉。

   我的父母亲都是经常跟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目不识丁,他们无法体会到读书会带来怎样的荣华,但没文化却实实在在苦倒了他们。所以父母就认定读书会带来鸿运,也认定读书是孩子须走的正道,他常常鼓励我们姐弟仨要好好读书。那时,家里生活困难,但父亲反复对我们说:“好好念,就是砸锅卖铁我都要供你们读书。”我听了好感动,就发誓好好读书,不辍学,不逃课,努力念下去。直到后来读完了高中,没地方念了。在那个时代,就意味着把书念完了,就得回到生养我的村庄,打回原形了。

   叔父和叔母都是教师,他们是家族的荣耀,我就仰慕起叔父叔母了,心里暗暗崇拜着他们,一种敬佩和羡慕的情愫潜伏于内心。每当叔父叔母寒暑假回到家,我就和弟、堂妹兴奋起来,帮他们收拾屋子,等他们安顿下来,就缠着让叔父教我们唱歌、给我们画画。叔父在音乐、美术方面都有特长。他会很快用简笔画画出人物,比如:美国大鼻子约翰逊、卓别林嘴叼弯头烟斗抽烟的滑稽形象,还会画老鼠、兔子、大公鸡等栩栩如生的动物。我就暗自思忖着,我长大后也要像叔父、叔母一样当个老师。这就是我幼小时的朦胧理想。

   我在念书时,除了课本之外,压根儿就没读过几本课外书。那时在小学低年级时,学校也有图书,但我不知道怎么去借阅,从听高年级同学讲“小红帽”、“七色花、”“皇帝的新装”故事中知道好多有趣味,有意义的故事都是在图书里面的。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没有课本,语文课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自己抄写的。再后来仍然没有课本,老师上课的内容大多是教毛主席语录。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现在想起来还能悉数背诵。那时,对其中蕴含的意义不大理解。反正觉得读起来很顺口。就挺喜欢的。算术书是我的同桌从他当教师的父亲那替我找了一本第八册算术旧书送给我。我拿来用,很感激他。

   我读过的课外书,记得第一本小说,是弟弟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我崇拜的英雄。再就是看过叔母放在厨房灶火板凳上的鲁迅小说集里的几个短篇如:《祝福》、《孔乙己》、《故乡》。当时也就是囫囵吞枣式的看热闹,不懂小说所反映的社会意义。鲁迅小说的真正含义还是在读初中、高中时,语文课堂上老师讲析后理解的。

   高中毕业后,我们大队的政治气氛比较浓厚,有科研室、有文艺宣传队。这些都由大队团支部主管。团支部办学习园地,就要我们写文章。我们会找来相关报纸作参考写一篇文章。我还和同时回乡的几个伙伴参加了大队文艺宣传队,宣传队对我们的加入也很欢迎。每天挣三分工,还能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当时排练的节目就是样板戏。那一年排练的是秦腔《龙江颂》全本,我们几个就在剧中饰演群众演员。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些剧词:“喝令九龙东流水,快向后山展翅飞,端起龙江化春雨,撒遍灾区解旱危。”每天去学校教室排练。从不间断。排练节目时大家都很认真。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宣传队就给群众汇报演出。附近村里的人也会来观看。白天晚上两场。台下的观众也不怕冷,一直看到演出结束。节目有时是全本的,有时是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选段。这些都是我们大队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演员换了几代人,节目不变。再加上一些紧跟时代的舞蹈。有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把她们在学校文艺宣传队的舞蹈《洗衣舞》、“温暖的太阳,翻过了雪山”、《延河畔上的女石匠》“我们是公社的铁姑娘”,等舞蹈再教给大队宣传队的队员。真是百花齐放,不一而足。那个时候。大家都热情很高涨。演出时从不马虎。节目丰富多彩。那个年代样板戏的选段,我们这些五零后没有不会唱的,尽管唱腔有些南腔北调。

正月十五白天晚上再表演两场,这样,新年就算结束了。社员群众又要开始农业生产了。

   那年春天,我参加了大队的“青年突击队”。先是给大队养猪场打围墙。我们大队8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都抽调有打墙技术的人员和青年人组成突击队。我们女孩子就负责拉土,两个人一辆架子车,往复循环运送。猪场完工后,我和几个回乡的伙伴又去了大队农场,给果树防虫。农场面积有百十亩大。农场栽植果树,建有果园,有苹果树、桃树、梨树。在大队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每个喷雾器加入多少农药,技术人员会告诉我们的。农药的气味散发出来,刺激得鼻孔难以忍受。那时连个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有,比如:口罩、手套。果树防虫结束后,又给全大队8个生产小队的油菜田去防虫。这样的劳作,觉得很充实。当了一回青年突击队员,是我人生难得的历练,成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到了三月,公社招聘民办教师,给我们大队分了两个名额。我们大队回乡高中毕业生也不少,报名的人也多,大队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同意让我和72级高中毕业的一个大龄青年去参加民办教师招聘考试。由公社文教专干和初中老师组成的招考组组织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初中所学的知识。由于我受到父亲砸锅卖铁供我念书的鼓励,初中功底还不错,我答卷时也是得心应手。最后全公社参加招考的24名人员全部被录取了。就这样,我有幸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我们家乡杏坛服务了38年后,根据退休规定,于2014年退休赋闲了。

   回忆往事,激动不已,每件事情都倾注着我的心血,叫人难以忘怀。滴滴往事,回想起来,有欣慰,也有辛苦。那些云烟般的滴滴往事,都是青涩的过往,都是青葱的岁月,我觉得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的,知足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任小宁,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峪镇任家洼村人,退休教师。

【想起父亲 】/ 任小宁

【我的学生时代】/  任小宁

【杜鹃啼血忆慈母】/  任小宁

主一位编 :张主彦

编一位委 :孙主辉     万    毅

编委一位 :王宏民     夏    天

编委一位 :槐自强     巨    石

编委一位 :旭     韩    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薛光炜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