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字这么丑却被誉为国宝,“天下第二行书”字字血泪又诛心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祭侄文稿》是我们熟悉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传世的经典行书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

颜真卿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在幼年执毛笔习字时,“颜真卿”这三个字是以书法家身份出现。他是开创一派新风的书法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唐室好臣子,人品道德更堪称完美。

说颜真卿就要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开始。因为,时代与家世是造就历史人物的基本条件。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出生于京城长安。

颜氏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西晋末举族随晋室南渡。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算起,颜氏家族就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之推,对,就是那个撰写了《颜氏家训》,希望用家训来规范子孙后代的行为,指导他们的学习、工作的人。

在《颜氏家训》的指导下,颜之推的三个儿子,个个学习成绩出色、道德品质优良,进入朝廷做官,成为隋唐之际的知名人物。

颜之推的孙辈中,更是出现了如颜师古这般的硕儒。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颜真卿自然不会差。据颜真卿所记,父亲与贺知章、陆象先、陆景融等人同在一个交游圈。

这些父辈友人大抵有德行,有才学,风采照人。可以想像,当他们来访颜家时,幼时的颜真卿侍坐一旁,得到各方面的教益。

在各方教导中成长的颜真卿,其中一项重要成就——即被后人铭记的书法!

众所周知,东晋至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高峰。王羲之之后,“唐初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完成了楷书典范的塑造。

颜真卿则在继承三大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端庄雄伟的“颜体”。这种楷书书体,具有和唐初三大家不同的美学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过,《祭侄文稿》的文字并非楷书书体,而是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说“第二”其实也挺不准确的,因为艺术很难分名次。尤其是所谓的三大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

这三幅中国书法甚至中国文化的最高典范,都是见生死、见天地的神作。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当初讲出这个“天下第二”时,肯定非常为难。

另外,《兰亭序》真迹早已不存人世,所见仅及的皆为后世临摹,故以真迹而论,颜真卿《祭侄文稿》当属“天下行书第一”也不为过。

但,就这一幅字,其实它一点都不漂亮。

在“三大行书”里它的涂抹修改最多,字型最潦草。有些地方甚至写到笔锋里墨已经干了,是硬生生的干蹭出的字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颜真卿写字写不工整?他留下的碑刻工整到可以做幼儿书法启蒙教材。

难道颜真卿字写快了不好看?他的《争座位贴》跟王羲之的字好看程度都不相上下。

那为什么《祭侄文稿》涂成这个样子?因为,这是在他五十多岁时,面对着自己亲侄子的头骨写的这副字。

他侄子怎么死的?被活生生肢解而死。同样被肢解而死的还有颜真卿的兄弟,而他的骨骸已经只剩一只脚了。

这幅作品中就饱含了颜真卿最真实和悲痛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呢?

比如你看这一处涂抹:

为何将“从父”两个字涂抹掉,改成了“第十三叔”呢?

生活中,我们往往脱口而出的话,才是我们的真心话,后面涂改的部分,只是我们想要更庄重的修饰手法而已。我们看到颜真卿脱口而出的话是“从父”。

从此可见,他是非常喜爱他的这个侄子,在古代,“从父”就是“叔叔”的意思,但是从字面上,从父的感觉比叔叔要更加的亲近。

可能在颜真卿眼里,这个侄子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般,他在后面也讲到,在他下一辈中,最有才华人品最好的就是颜季明,他特别疼爱这个侄子。

比如你看这触目惊心的一捺: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正期望(季明)能够平安幸福的生活一生并作一个好官,谁曾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起兵造反。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我们看到了整篇文稿中用笔最重的两个字“尔父”,尤其是“父”,最后一捺触目惊心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颜真卿与颜杲卿的兄弟情深,大概写到这里,又想起了他的哥哥,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这就是颜真卿强压着愤怒和悲痛所写的祭文!

他回忆侄子的好,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时,情绪已经汹涌难抑,往下写到“贼臣不救”往后仿佛可以看到一张老泪纵横的面孔。

终于写到最后“呜呼哀哉”的时候,字形早已失去控制,写字的人几乎要哭断了气。

而那场让颜家几乎灭门的战争,就是——安史之乱

那一战,仅颜氏一门就有30余人被杀。

公元755年末,安禄山发动兵变,“安史之乱”爆发。

颜真卿受命固守平原(山东陵县),堂兄颜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坚守在第一线。

颜杲卿被叛军押送到洛阳,安禄山斥责:“你本是范阳的一个户曹,是我进言让你成为判官,又提拔你为太守,有什么地方辜负你,你竟反我?”颜杲卿怒目大骂:“你原本是营州的一个牧羊胡奴,天子提拔你为三镇节度使,又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却起兵反他?我家世代为唐朝臣子,虽然是你上奏朝廷任命的,但怎能随你造反!我为国家讨伐叛贼,最可恨的是没能杀掉你!”安禄山震怒,残忍地割掉了颜杲卿的舌头。最终,颜家一门30余人被杀。

两年后,颜真卿便去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侄子颜季明的头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悲痛万分的颜真卿泣作《祭侄文稿》。

二十六年后,公元784年(兴元元年)颜真卿殉国。

公元907年,大唐灭亡!

如今,我们只能从考古的遗迹还有仅存的文物字画了解那个中国历史上最自信强盛的时代。

《祭侄文稿》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鲜活的大唐遗迹。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空前的盛世崩塌的时刻把半生的泪留在了那张破纸上。

潦草的字迹里能听见老人颤抖的悲泣,枯墨干笔恰如捶胸顿足的哀鸣。

毫不夸张的说,《祭侄文稿》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珍品,即使颜真卿在世也写不出第二篇!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