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一个重要提醒:梅核气和慢性咽炎不是一回事,两个方剂很对症。

梅核气是一种中医诊断,根据中医古籍的记载:“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是也。”梅核气是中医的病名,在西医上叫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症。人群中46%以上有过一次以上的癔球感觉,多数病人就诊于消化科,约3%病人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而约3%则首次就诊于呼吸科或心内科。通常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发现并没有器质性改变。

虽然梅核气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长期下去还是能产生不小的危害。首先就是抑郁:患者由于长期饱受咽喉异物感的困扰,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表现,不想与外界进行交流。其次食欲不振:梅核气患者咽喉部不舒服,会使得患者对食物的兴趣减退,进食也会慢慢变得很少,最后可能会导致神经性厌食症。再次就是恐惧和怀疑:梅核气患者会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从而时刻感到怀疑或者恐惧。

梅核气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肝气郁结所致,由于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机体生痰,阻塞咽喉部位,导致呼吸不畅,患者总能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通常被认为是慢性咽炎,从而按照慢性咽炎的治疗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均较差。神经官能症导致的梅核气,通常易侵犯中年以上的女性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为咽部显著的异物感,其性质可以被患者描述为虫爬、痰液引起的喉咙瘙痒等,想吐痰,但是又很难吐出来。这种异物感在患者吃饭的时候反而自然消失了,但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进行吞咽动作,反而比较明显。

在治疗上,可以选择半夏厚朴汤或丹栀逍遥散来进行治疗,效果非常好。我之前看诊过一个患者,郑某,男,53岁,自述近1年因工作压力大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但无吞咽困难,咽部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相关,情绪急躁时症状加重,同时伴有胸部闷塞感;情绪平稳时症状减轻,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弦。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患者当属郁证中的梅核气,辩证为痰气郁结型。患者是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水液运化失常,痰气郁结,所以出现咽中有异物感,情绪急躁,失眠等症状。所以在治疗上我用的是半夏厚朴汤加减来起到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的功效。

方中半夏功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苏叶理气和营,发表散寒;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消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柴胡功善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平肝熄风,重镇降逆,宁心安神;丹参除烦安神,活血化瘀。二诊患者仍有咽部不适,伴随咳痰,故加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三诊患者诸症均有所减轻,遂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现患者已经无异物感。

梅核气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调节自身的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是梅核气加重的主要原因。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保持健康的首要条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