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风流雅舍记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观 风
风流雅舍记
马立强
陶山归来,到风流家小坐。家在五楼,三室二厅,前后阳台。倚龙山,邻桃行,春则坡谷流红,秋则硕果飘香。可谓钟灵毓秀,诗情贯窗。室极朴雅。朴者,家具也;雅者,主人情志也。情志若何?诗文满架,书画满墙。诗文则古今中外,荟萃菁华,内养其心;书画则师友同道,鞭策感佩,外彰其志。诗文书画皆主人自珍,客来无论雅俗,俱羡其渊博,而赏其书画也。其东墙为笔墨山水,胸中丘壑,尽付画笔,恢恢乎!渺渺乎!西墙为洒金墨宝,风骨清朗,曰:“晴空一鹤排云上”,风流之“一鹤轩主人”之谓盖由此也。然此为言表,风流属意实在言外:“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也。室南临窗挂一卷轴,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乃主人真情怀也。
余读风流文章自去年始。情谊和畅,若山谷溪流,构思精致,若青花瓷器,天然人工,水乳交融,清丽练达,可吟可叹。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风流公以诗之语言经营散文,亦有此感乎? 风流性柔顺,寡言而笑微微,近视而眼熠熠,志虑清纯,文思敏锐,皆发乎心而托于物也。玄想日出而云霏开,云蒸霞蔚,至华而至丽也,风流必意气洋洋,拈花微笑,悠然自赏。至于夜阑而风雨骤,天交地合,至昏而至暝也,风流则思忆悠悠,焚香默祷,以积蓄多年之情丝,苦苦经营出一幅刻骨铭心之锦绣。然则日月照肝胆,星辰列珠玑,风流真意所倚,多流连于泰山余脉,汶河之阳,水润桑梓地,墨融泰山情,跪乳反哺,可谓赤子情浓也。
雅舍嘉朋高谈,余环四壁,忽有所感焉:风流室之铭语乃其文之宣言也。独鹤之高蹈,顾影而自怜,生于盛世,望天而鸣。闲庭信步,悲喜花开花落,著文载道,任随云卷云舒。风流君身处桃源,谋事于朝堂,却能心如止水,专注写作,激情与淡定如汶河之水,清且涟猗。滔天巨浪,何可寻欤?
喜闻风流君远游太行,想必已晤黄河矣。放眼华夏,激情弄潮,风流君亦将骑鲲鹏,歌大风耶?!
2009年8月6日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最后一叶的绿色 ——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清且涟猗 || 一只不同寻常的茶缸 ——万全的散文《搪瓷茶缸》读后
清且涟猗 ||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清且涟猗 || 震撼人心的一朵奇葩 ——张琦的散文《心中有了您》读后
清且涟猗 || 心灵的回乡之旅 ——读汪汶洋的散文《我磕头的经历》
清且涟猗 || 生命的延续 ——梁圣军散文《父亲是天》的文化视角
清且涟猗 || 领袖泪,凡人情 ——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的毛泽东
清且涟猗 || 看看百年前的教育 ——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
甲午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