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罗岭,走近严凤英
罗岭,本属于桐城南乡,东与枞阳毗邻,南同杨桥接壤,西和怀宁隔溪相望,区域划分之后,它成了安庆名副其实的后花园,一张华丽多姿的名片。
巨石山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菜籽湖湿地让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黄梅戏大师严凤英故居总是令千万戏迷朋友们频频回顾。
罗岭还是文化之乡- 素有五里三进士(龙鲤门、许鲤跃、姚松棐),隔河两状元(龙汝言、刘若宰)之称。
华东地区最大野生白玉兰基地
华东地区生态湿地-菜子湖湿地生态公园
国家AAAA级景区 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严凤英故居位于罗岭镇黄梅村严陈庄小队,距离安庆城约25公里。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我的曾祖父举家迁到了如今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进青砖瓦房,在当时可谓风光气派了,严凤英在这里度过了她幸福美好的童年。
严凤英是我的姑姑,因她母亲早早离她而去,她幼时跟着我奶奶(她三娘)后面放牛,贩米,学会了许多基本的生活能力。奶奶闲时还教她唱山歌,唱民间小调。我儿时奶奶也教我唱过民间小调《 十二条手巾》:
一条手巾绒线挑,白纸白包包挎郎腰,手巾破子绒线在,千针万线姐难挑。
二条手巾是蓝纱,把郎系腰莫贪花,郎要贪花短命死,黄泉路上结冤家。
三条手巾三尺三,上绣荷花共牡丹,荷花绣在手巾上,看花容易绣花难。
……
我想姑姑小时候奶奶应该也是这样教她唱民歌的。由此可见,她艺术气质的形成从小就得到过熏陶,另加她自身天赋很高,所以,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离不开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
她本名黛峰,艺名凤英,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为族人、家庭所不容。听奶奶说,曾祖父几次把她捉回家锁在家里,不让她四处唱戏。那时候乡间流传这样一句骂人的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孬子。
曾祖父当时在严陈庄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受不了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千方百计找到她后,就把她关在家里,无奈她总有办法偷跑出去。最后无计可施,也就随她去了。
离家出走的姑姑,后来正式改艺名为凤英,之后得到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指点,于是,离她的梦想一步一步越来越近了。在1953年正式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正当她英姿勃发之际,“文革”来袭,1968年4月8日被迫害致死,时年38岁。
严凤英现在的故居为两进一院落民居,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前塑有一尊她的雕像。为了纪念这位黄梅戏艺术大师,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罗岭镇党委政府于2000年对故居进行了恢复性重建,2002年竣工,同年4月29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对面的白虎山是姑姑严凤英少年时打柴、放牛、唱山歌的地方。现今与白虎山遥相呼应,建起了一座恢宏的汉白玉大牌坊,上面刻有严凤 英故居字样,穿过这个牌坊,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往下,抬眼就能看到不远处严凤英的雕像,背依稻田,几棵垂柳将其围绕,身后的水渠日夜流淌,仿佛时刻在为她唱着钟情的黄梅小调。
“严凤英故居”牌匾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先生题写。故居占地520平方米,前后两进各五开间平房,中间是庭院,两边为马头墙,青砖灰瓦。听父亲说,这基本恢复了老祖宅的原貌,他记忆里的老屋比这还要气派,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有着属于民清时代的古风。
进入故居,首先看到的是严凤英的雕像。雕像后方为照壁,猩红色绒布铺底,上嵌毛泽东赞扬严凤英的词句:“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两侧 设立6块12面立体展板,展出严凤英艺术和生活两大类图片 120余幅。
进入庭院,两个花坛小巧精美,常年绿荫,空荡的天井,容易让人想起老北京的四合院。四周走廊都是木柱撑檐廊结构。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她生平唱的经典黄梅戏剧目。那清脆甜美的嗓音,演唱声情并茂,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后进为她在世时用过的方桌、条几、靠椅,老式架子床等旧式家具,还有她儿时睡过的摇床,平常穿的衣裳。
置身于余音绕梁的故居之中,看着一帧帧黑白照片,仿佛历史的烟尘尚未走远,她还依然活在这里。
是呀!她已经用另一种方式,活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黄梅好听乡音甜,天上人间你还在深情地唱……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