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被淘汰”,却可能回归的手机黑科技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机市场的“技术进步”在速度上现在已经大大地超过了传统的PC行业:以往一年换一代的旗舰手机,现在普遍地都变成了半年就一换代。
对于整个行业乃至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高速更迭确实是有好处的:它极大地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厂商积极投身技术研发,快速地提高了所有手机用户的整体福利。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那些最入门级的手机:虽然它们的性能始终只有旗舰产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但此类手机的用户体验“底线”却也是上升得最快的——对比一下两三年前的百元手机和现在的百元手机,这种整个行业高速进步的好处就不言自明了。
但是,快速更新换代的市场也不完全都是好的——特别是以它对于手机科技的影响来说,更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些技术、有些设计被淘汰、被“换代”的原因仅仅它过于“先进”,成本太高,或是因为缺乏噱头,不利于厂商的市场宣传或是不再合乎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但实际上,它们或许比替代者更加好用,更加务实……
所幸,并不是所有的实用技术和设计都永久“被迫淘汰”了,事实上,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就在明年“卷土重来”。下面,就让笔者带大家浏览一番都有哪些吧!
光学变焦摄像头
在手机上配备光学变焦设计,其实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之前:比如曾经无比经典的诺基亚N93/N93i,就以三倍光学变焦、德国蔡司镜头以及类似手持式DV的使用方式而独领风骚。就连当时的一些山寨手机,都以或内藏或外接的光学变焦镜头为重要卖点——而且其实用性还真不差!
到了安卓智能机时代,由于“大触屏”造型成为风尚——一方面限制了厂商的设计,另一方面也使得“轻薄压倒一切”成为了消费者的追求。以结果来说,三星的Galaxy K zoom、华硕的Zenfone Zoom,技术上不可谓不先进,变焦拍照效果也确实强大无比。但是成本太高,外观也难以被“主流”审美接受,最后也只落得悲剧收场。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现在不少双摄手机不是也号称“光学变焦”么?其实不然——不管是像iPhone8、小米6那样靠两个镜头焦距切换,还是像华为那种靠双CMOS合成算法来模拟变焦效果,其中都还是存在着数码合成的因素。
此类“双摄切换/合成变焦”在画面锐利度、细节保留程度上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光学镜头变焦相提并论,虽然“技术”上先进了,但是实际的效果却是开了倒车!
还好,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放弃了传统光学变焦设计——比如说OPPO就曾在今年年初的MWC上展示了名为“五倍无损变焦”的拍照技术。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双摄合成变焦与正统光学变焦进行了结合:在拍照模组内部,一个镜头使用三倍潜望式光学变焦,得到的画面再和另一颗定焦镜头进行算法合成,最终实现“五倍无损变焦”的效果。
如此一来,可用变焦倍数更高、同时数码(合成)变焦造成的画质损失也得到了抑制,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此时手机依然能够保持轻薄身形,何乐而不为。
超高像素设计
除了光学变焦之外,手机拍照领域的另一个“消失的”技术就是超高像素设计了——注意,我说的可不是2000万像素,那并不高,而且看过笔者之前文章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现在那些“全像素双核对焦”的1200万像素CMOS(典型的比如三星S8上采用的IMX333),其实际像素值都高达2400万的。今天我们说的“超高像素”,指的就只有曾经诺基亚在808、Lumia1020两款手机上用过的4100万像素设计!
如果是曾经用过这两款手机的用户,一定会对它们那惊人的细节保留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电脑上放大照片的时候,能看到很多手机根本拍不出的部分。
当然,超高像素设计本身的短板其实也十分明显:比如说过小的像素面积导致夜间感光能力低下,噪点严重;过高的像素对图像处理单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拍一张照需要等待好几秒的处理时间。
最重要的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消费者的兴趣更多地转向“美颜”和“随拍随发”,以高画质、真实细节保留为设计理念的超高像素相机反而遭到嫌弃,并最终没落。
不过,在最近曝光的华为新机P11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字眼:
虽然“有效像素”到底指的是CMOS本身的“有效像素”还是三摄合成之后的照片等效像素尚不明确,但很明显,“高像素拍照”将会是P11的重要卖点之一。
而作为曾经憧憬诺基亚拍照“黑科技”,却因为囊中羞涩最终并未入手的笔者,对这次的P11也确实充满期待……它能够让“手机摄影”回归光影画质的本源么?我们拭目以待。
3D显示屏幕
曾几何时,“双摄”配置在手机上并非为了改善拍照画质,而是作为整机“3D生态链”的一部分,用来拍摄“3D照片”,然后在“3D显示屏”上进行回放——听起来很酷?其实体验超级烂!
是的,无论是开创先河的HTC EVO3D,与之竞争的LG Optimus 3D还是之后的中兴Axon7MAX,“裸眼3D”显示屏糟糕的效果以及极其缺乏的内容都使得这一“高科技”最后变成了市场的弃儿。
但是,伴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MR(混合现实)的大热,对手机高素质屏幕的需求重新被点燃。和过去愚蠢的“裸眼3D”不同,现在的手机屏幕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更高的分辨率(4K),更高的刷新率(120HZ),更好的色彩表现(广色域、HDR…)——然后,配合VR盒子或是AR眼镜,就能做到远胜以往的沉浸式3D视效。
话虽如此,其实移动式3D显示最大的阻碍,一直都是内容的匮乏——任地狱的3DS屏幕分辨率那么渣,机能更是低得可怕,为什么照样热销?因为人家从不缺优质游戏啊!
可变形手机
2012年6月,华硕发布了一台概念相当超前的“可变形手机” PadFone(A80),通过将手机与“平板底座”接合的方式,可以从4.3吋的手机摇身一变为10.1吋的大平板。
接合之后的平板实际上使用的是手机的处理器与操作系统,而且上面所有的软件也会随之改变为平板界面——即使是现在来看,也不失为解决手机体积与生产力/多媒体感受之间平衡的好主意。
不过,可惜的是华硕的这一创意在当时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市场重视,在坚持了两年之后,最后一款PadFone系列手机于2014年7月推出,之后再没了下文。虽然后来如微软Lumia950XL、惠普Elite X3等手机也尝试过“笔记本底座”、“PC底座”这样的产品扩展形态,但无论是创意还是实际转换的感受均不能再与华硕相提并论。
好在,最近互联网上曝光的一组三星手机的专利显示——基于三星引以为傲的柔性屏技术,“变形手机”似乎终于能够再现江湖。从专利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星为“变形手机”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方案——折起来是一部小手机,展开就是一个长长的平板。
如此一来,甚至无需外接“平板”,就能实现手机的“变形瘦身”~可谓是PadFone思想的又一次创新继承。
当然,,大家也不要忘了——从骁龙835开始,高通主控已经具备了原生运行微软Windows系统和X86代码的能力。脑洞一下——折叠形态是安卓手机,展开之后是全功能的Windows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似乎已经不再是幻想,而是很快就能实现的未来了。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那些曾经“被淘汰”的手机技术,有的属于生不逢时,有的则是“技术败给商业”,它们对于用户来说未必就不实用,也完全不见得“落伍”。所以,一旦技术成熟,或是当厂商需要新的卖点时候,这些老兵们就会被想起来——只不过,这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推 荐 阅 读 」
在回归不到一年之后,HMD已经取得了超越千万的销量——它是如何实现诺基亚王者归来的?
出售Pixel业务收获11亿美金救命钱,HTC舍弃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业务,而选择押宝VR。
▼ 关 注 我 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