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强文章|提线木偶可能是偶的开始|世界偶文化介绍系列文章(一)
👆发现更多世界木偶资讯
世界木偶|提线木偶可能是偶的开始
文/王添强
世界上各种各样木偶历史与介绍系列文章(一)
世界木偶历史二千年
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敲定的世界木偶日,对于大家而言,木偶可能只是儿时的小玩意儿。但如果大家了解中国木偶、皮影起源自汉朝已有有两千年的历史,或许会对木偶有另一番认识。
印度二千年前诗歌中提及不要成为别人傀儡,差不多同时汉朝文字则有以“木俑”代替真人陪葬礼仪,还有“弄影还魂”的巫术。
1983年山东省莱西汉墓出土一尊木俑,只有骨架,而手脚关节可动。
无独有偶与墨西哥传统木偶结构极为相似,对比墨西哥传统木偶与汉朝木俑,结构上墨西哥木偶是捆上禾草当身体,马上助我们解开汉朝木偶身体部份的做法,有了不太沉重的身体及灵活关节,木俑在丧礼中有礼仪动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祭祀木偶的说法,可能已经成型。
现存世界连绵不绝戏偶二千年以上历史的国家,只留下两个“中国与印度”,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呢?
提线木偶可能是各种戏偶之始
汉墓中除了木俑,旁边还有一条长长银线,估计与木俑在仪式中的操控有关,或许当时祭祀是以“提线方式”操控进行。
1999年在捷克看到由屋外拉绳操控真人大小木偶以舞蹈动作在室内表演,证明一米八十高的木俑,绝对能靠提线操控有所动作。
猜想当时的操控,就是先用银线操控木俑动作,并在仪式中当众剪断银线,让木俑恍惚有生命地进行陪葬仪式。
既然我们猜想提线木偶是木偶之始,就让我们讲述木偶的前世今生从提线木偶开始。
其中一个大家共同深刻回忆,画面一定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内陆译名:音乐之声)的家庭木偶表演片段。
世界各地,包括:印度、捷克、西班牙、意大利、缅甸、奥地利等,都各有着名提线木偶品种,中国泉州、江浙、四川都是提线木偶家乡,泉州大师黄奕缺把提线木偶裴声国际。
提线表演是木偶艺术最困难的一环,西方表演概念相信,偶师距离木偶越远难道越高,而控制杆越直接有力越容易,提线木偶的线又长、又远、又不直接,又要依靠地深吸力维持木偶平衡,及惯性动力才能横向移动,动作并不方便,表演难度自然最高。
现存在泉州、温州最盛,应该是宋、明中原遗风,但始终是非物质遗产中的高危项目。
西方则以奥地利的宫廷提线木偶,捷克的铁技提线,意大利西西里岛铁甲武士提线偶,印度拉贾斯坦邦,及缅甸提线等,都是世界着名的品种,当代俄罗斯与美国的发展非常快速,大师辈出。
中国在提线木偶控制板,基本上至今还大致停留在上世纪初四美班时期,每只偶控制把手线位一致,戏偶由戏班拥有,艺人随时埋班,所以木偶师手感、手艺必须行业内统一。
此历史遗留下的机关概念,未能追上现代表演,动作难度的需要。
当舞台升高,中国以手指为主的控制,而非数学杠杆原理计算,手的长度有限,于是控制上就再没有优势,动作变化就有所限制。
当年黄奕缺大师改以人偶同台表演方式,通过人偶交流进行,而非单纯升高舞台向写实戏偶话剧化表演,可能是精明决定。
以传统话剧编剧、导演,去当木偶剧团领导的横向专业发展,可能是我们问题根源。
当年戏偶剧团,由戏剧学院出身的艺术家主导,用幻想进行变革,不是用实务操作执行,看到奥地利的升高舞台,及彷人写实动作,就倾慕并向此方向发展,不先改革操控把手,而尝试改舞台高度,就有一种缘木求鱼,枉费心机之举。
欧洲二十年代开始,到五十年代获得普遍,以提线演“儿童剧”,就是先从操控板下功夫,才到舞台改革。
德国在战后,基于木工手艺及力学高超,所以提线有很大成就。捷克传统戏偶遗产复原运动,也使当地提线、布袋重生,从新回到当代舞台。西班牙巴塞隆拿地区的街头提线,功夫也是一绝。
前年,我们与西班牙巴塞隆拿提线木偶艺术家 Pere Bigas 合作,正是希望带来西班牙力学为主的简易把手,为我们提线木偶注入改革动力。Pete 是心理学硕士,醉心民族传统,投身街头表演,因为学历高,对改革力度与方向,很能掌握分寸,是我们长期战略发展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