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新福利来了,滴滴也将启动“聚合模式”

今日全国各地宣告“入梅”,又恰逢拥堵的周一,道路上也就难免堵上加堵,然而比起堵在路上,更为难熬的无疑是撑着雨伞,独自仿徨在悠长的路口,盼望着突如而至的出租车。这时拿出手机,看着一长溜的网约车App,想必大家都想同时进行呼叫,却又会担心订单的冲突。

不过这一问题,在2018年7月后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当时高德地图宣布,接入滴滴、首汽等多家网约车出行平台,形成“聚合”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在这一模式下,用户可同时呼叫多平台网约车,既能在短时间内更有效率的扩散打车需求,又不至于在平台间产生订单冲突。而随后在哈啰及美团,也纷纷推了各自的出行“聚合模式”服务。

而在今天有消息显示,网约车出行行业领头羊滴滴出行,也已开始尝试接入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据悉5月23日,滴滴方面已经在成都开始接入“秒走打车”的经济型车辆,并未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在网约车行业发展前期,各平台大量给用户提供各种补贴优惠,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而不去使用竞品平台提供的服务。如今市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混战之后,为何业内外公认的出行巨头滴滴出行,又愿意将流量曝光的机会通过“聚合模式”分享给其他服务商呢?

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的生意,归根究底还是流量的生意”。根据比达咨询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网约车的用户认可度已达88.6%,81.3%的用户更青睐网约车出行。然而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用户粘性的不断增强,现阶段行业的主要矛盾也悄然发生了转变,比起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对于平台来说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要想办法吸引乃至巩固这些流量。毕竟当用户正经历着三岔路口拦不到车的窘境时,比起只能呼叫滴滴,登陆号称“一键全网叫车”的“聚合平台”也更有效率。

而这一发展趋势或许也暴露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单一网约车平台运力越来越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滴滴已经是网约车中实力最强的平台了,难道还不足以满足一般市民的出行需求吗?由于网约车缺乏官方公布的相应数据,我们以与网约车功能相似的出租车为例,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开的2018年全国城市客运量数据显示,去年仅出租汽车的客运人次就高达351亿人次。而现实的经历又告诉我们,用户的打车需求并没有那么平均,遇上雨天或者其他恶劣的天气,需求的热度也会直线飙升。

而滴滴这次接入第三方服务商,目的或许就是为了更好解决高峰期间用户叫车难的痼疾。实际上在滴滴被曝光接入第三方服务商后,官方就表态称,“此次秒走打车和滴滴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通过新的合作形态,产品形态让用户更快打到车,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出行体验”。

由此不难看出,滴滴的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商业发展需要,不如说更像是锦上添花,目的则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更加高效的出行需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