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置——《青岛城市历史读本》(1891——1949)连载㉒

青岛建置

清政府批准胶澳设防的上谕19世纪末期,胶州湾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为欧洲列强所关注,清政府也不得不考虑胶州湾设防事宜。

1886年,清政府外交事务大臣许景澄、监察御史朱一新先后奏呈条陈,建议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屯埠,上顾旅顺,下趋江浙,并抽调部分北洋海军驻扎胶州,还预期10年后胶州湾一带将成为巨镇。

该建议由于与北洋海军战略思想不一致,未被采纳。

1891年6月5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实地勘察胶州湾形势,确认胶州湾的军事价值,随即奏请设防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内阁明发上谕,同意在胶澳设防。

清政府批准胶澳设防的上谕

清朝政府设防胶澳,将青岛纳入国家海防战略体系,改变了青岛的历史进程,是青岛历史上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4营来胶澳,先后建造总兵衙门、军火库、电报房和广武前营、广武中营、嵩武中营等兵营,修筑了由青岛海口通往胶州的大路,还用旅顺船坞工程剩余钢材在前海建造了一座铁质栈桥码头。

另外,章高元还在青岛、团岛、西岭(今云南路一带)择定3座炮台基址,并开始动工建造。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胶州湾的防务体系初具规模。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支付巨额赔款,无力续建,胶州湾防务工程被延误,炮台迟迟不能竣工。

1897年初,清政府曾议决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基地,但尚未实施即发生德国侵占胶州湾事件,胶澳设防就此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