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闭经】
闭经
闭经系因血枯精亏或气滞痰阻,导致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未至,或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的月经病。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少女初潮后2年内偶而出现停经现象、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停经现象、更年期的停经现象和由于生活环境改变而出现的1到2次月经不潮而无其他不适者为月经生理性停闭,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等原因导致无月经者,均不属本病范围。
诊断依据
1、年逾18周岁女子,月经尚未初潮。
2、女子已有规律的行经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
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生理性停经。
鉴别要点
1、避年避年者月经1年1行,可正常生育。闭经者月经停闭不行,往往不能生育,常伴有各种不适的症状。
2、早孕闭经者多先有月经不规则,继而停闭。早孕者月经不行,伴有厌食、恶心等反应。妊娠试验、B超等有助于鉴别。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首在辨明虚实。一般以月经突然停闭,伴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者属实;以月经后期,量少,继而停闭,伴头晕肢软纳差,心悸失眠者为虚。临床所见虚多实少,亦可见虚实并现或转换者。
2、治疗原则
本着“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的原则,虚证宜补肾益精,健脾益气;实证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除邪调经。临证不可滥用通破之法,以通经见血为快,亦不可呆补滋腻,以碍气血生化,用药不可见血即停,须至期、量、色、质均正常。
3、分证论治
(1)肝肾不足证
【证候】年逾18周岁而月经尚未初潮,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经闭不行,体质虚弱,面色少华,肌肤不荣,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阴道干涩,毛发稀疏脱落,舌黯淡,苔少,脉沉细弦。
【治法】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方药】归肾丸
(见月经过少)加减。
(2)气血亏虚证
【证候】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血量少,色淡,质稀薄,继而经闭不行。面色萎黄,神疲肢倦,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眠差梦多,毛发不泽或早白,舌淡,苔少或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菟丝子、制首乌。党参、黄芪各20g,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芍药、川芎各10g,肉桂、炙甘草各6g。
(3)阴虚血燥证
【证候】月经由量少,经色紫黯,质稠,渐至停闭不行,五心烦热,潮热汗多,颧红唇干甚或劳热骨蒸,咳唾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通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山药。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知母、麦冬、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10g,地骨皮、甘草各6g。
(4)血瘀气滞证
【证候】月经突然停闭不行,两胁或下腹胀痛拒按,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满闷,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经。
【方药】膈下逐瘀汤(见痛经)加减。
(5)痰湿阻滞证
【证候】月经量少、延后,渐至停经,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下量多色白清稀,舌体胖,苔厚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见月经过少)加减。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取肾俞、志室、气海、三阴交、太溪,针用补法,留针10到15分钟,适用于肝肾不足证。
(2)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归来、脾俞、胃俞,针用补法,留针10到15分钟,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3)取合谷、三阴交、地机、血海、气冲,合谷用补法,余用泻法,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4)脾俞、三焦俞、次髎、中极、三阴交、丰隆,针用平补平泻法,或酌加艾灸,适用于痰湿阻滞证。
2、单方验方
(1)蚕砂酒晚蚕砂20g,黄酒750ml浸泡15天,去渣服用,每次1小匙,每日2次,连服10到15天,月经来潮后停服,适用于痰湿阻滞证。
(2)鸡血藤30g,鸡蛋2个同煎,蛋熟后去渣及壳,放入白砂糖20g溶化即成,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3)益母草50到100g,橙子30g,红糖5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月服7剂,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4)山楂60g,鸡内金、红花各9g,红糖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月服7剂,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3、中成药
(1)妇科再造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2)乌鸡白凤丸:主治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适用于气血亏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