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交朋友时把握这两点分寸,人脉会越来越广,贵人越来越多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一副骄傲的样子,张口闭口就是某某领导是他的朋友,某某老总是他的哥们等等。而且,对他口中这些有一定地位的人物的私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就像他亲眼看到的一样。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就要和其划清界限了。这样的人这辈子不可能有知心朋友,即使真有人和他来往,也都是有各种目的。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保持长久的友谊关系。

了解曾国藩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于交朋友的人。但事实上,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地位低微,没有银子,朋友并不多。

不过,曾国藩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从自己的人际交往中总结出很多经验,非常有用。从曾国藩交朋友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把握这两点分寸,人脉会越来越广,贵人越来越多。

第一点:交朋友,一定要主动。

我们从曾国藩刚刚入朝为官时的家书中,就能发现他交朋友的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二月,曾国藩进入官场第二年,他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首次提到了交朋友的问题。曾国藩在信中写道: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愈求则愈出。

这话的意思是说:京城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去寻找、探求就没有,越去探求就越多。

我们无论看曾国藩的家书,还是看他的日记,一定要结合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看。此时的曾国藩,在官场上其实混得很不如意,由于没有银子去巴结上司,加上上司嫉贤妒能,对曾国藩百般打压,将他从一名实缺检讨(从七品)贬为一名候补检讨。

曾国藩的同事们,见上司不喜欢他,也都对他避而远之。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开始主动出去交朋友。

曾国藩交朋友的方式非常朴实,他采取拜师学艺的方式,认识了京城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如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以及书法家何绍基等人。在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介绍下,曾国藩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二点:交朋友的目的是要匡正自己的不足。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从曾国藩交朋友的方式来看,我们的人脉关系之所以不好,是因为交朋友的方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曾国藩告诉弟弟们:

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辩。

也就是说:交朋友,用来匡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很有益处的;反之,如果借此标榜图以虚名,是会有大损失的。天下凡是有获得利益的事情,就有损失利益的事情,不可不加以辨别。

这是曾国藩的切身体会,他拜在唐鉴门下的时候,唐鉴是正三品太常寺卿,是清朝著名的理学大师,就连道光皇帝也常常向他请教,影响力非常大。

可是,曾国藩即使受到上司压制,被贬职,也从来没有向唐鉴提及此事,更没有求其提携、帮助自己,只是一心跟随他学习理学。

曾国藩记日记的方式,就是唐鉴所授。唐鉴告诉曾国藩,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正是在唐鉴的影响下,曾国藩每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进步非常大,地位也不断提高,官职也越做越大。

其实,道理也非常简单,交朋友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路好走,而是要从朋友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但是,在你没有足够有影响力、没有地位的时候,朋友不会主动出现,一定要主动去探求。

只要把握好以上两个分寸,你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你越优秀,认识的人就越多,人脉自然就越来越广,帮助你的贵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你的人脉关系不好,不妨用曾国藩的这个方法改变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