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额不足十天,写给新学期想管好孩子的家长

8月31日返校交作业,从今晚算起,暑假余额已不足十天。

你有没有比孩子更期待开学?

因为假期的孩子实在不好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管不了。

但是出于爱和责任,又不能撒手不管。

其实,只要避开爱的误区,避免犯下爱的错误,绕开那些爱的陷阱,你就可以在新学期看到一个主动学习,聪明快乐的孩子。

当然,”管“孩子用词不准确,应当更改为”陪“孩子。

01

这七种陪伴,还不如不陪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孩子的努力与潜力。有时候,父母错误的陪伴,还不如不陪。

1.直升机家长

直升机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为了孩子有个快乐的暑假,给孩子安排了一系列的娱乐活动,生怕孩子过得无聊、不开心。

为了孩子的暑期学有所获,给孩子布置一堆作业,帮孩子买一堆辅导书和课外书,时刻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直升机家长,以最真的爱,行最深的伤害,是典型的好心办错事。
心理学家表示,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个独立学习的机会,他们就永远学不会自主学习。

直升机式父母的孩子,由于长期陷入被动的学习中,到了高中、大学阶段更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而那些独立学习、看似起跑线上不够超前的孩子,却因为很强的自主性,更容易反超。

2. 不逼不成才

朋友是小学语文老师,儿子上初一。

放暑假这段时间,家里几乎天天搞得鸡飞狗跳:妈妈看到儿子完不成学习任务就批评,儿子因为妈妈管得太严天天哭。

天天在学校管着一帮学生的老师尚且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何况是许多平时不和孩子打交道的父母呢。

学习绝不是逼出来的。

无论是“惩罚式”教育,还是“打骂式”教育,孩子初中前可能还吃这一套,可一旦再长大些,要么会失去自信,降低自我认同感,要么就针尖对麦芒,跳起来和你对着干。

你面前站着的是崇尚自我的00后孩子,棍棒之下不会养出孝子,只会养出杠精。

少打骂,少说教,就事论事地谈论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与支撑。

3. 无脑彩虹屁

你会不会总是哄着孩子学习?你会不会用各种奖励,来推着孩子学习?
奖励这招对小孩有效,对大孩子基本无效。
“小恩小惠”不能驱使他们学习,无脑彩虹屁会让他们觉得父母不真诚。
倘若孩子还很享受这招,你反而要小心了:
他要么自恋,只能听进去溢美之词,要么为了你的奖励而学,索要的奖赏会越来越多。

在赞美和鞭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不为夸奖、不为奖励,而只是单纯为了自己而学习,这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该思考的问题。

4. 随意敷衍,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说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耐心太差,控制不住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6. 说教太多,使孩子产生厌恶感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7. 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
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02

不能辅导功课,

父母起码要做到这样陪伴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无论家长平时有多忙,至少也要完成以下这5件事。

No.1

帮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最新公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都是学习成绩,占比达79.9%,对心理状况的关注只有11.1%。
相反,心理状况却名列孩子最希望家长关注的第二位,占比39.9%。
家长和孩子之间高达40%的落差,就是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再多的教育理念、管教方法,施加到一个内心不快乐,态度不积极的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逆反心越来越强。
很多人认为:“取得好的成绩才有信心,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自然没有信心”。
但我常常对儿子说:“有信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信心就绝不会取得好成绩。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使人的意念在潜意识里更快更强地发挥力量。
保护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多用鼓励的眼光看孩子。孩子遇到难题或者学习瓶颈时,多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解决问题。”
每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或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称赞他们、表扬他们。
一定要夸得具体,重点夸习惯,夸品质,而不要泛泛地夸聪明,夸智商。
多以激励的方式,而非奖励的方式,作为促使孩子进步的主要动力,让孩子在被肯定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只要孩子有了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

No.2

鼓励孩子自主思考

小A的工作能力非常差,实习生都能胜任的工作,到了她那里却成了难题。
让我更加吃惊的是,她是中国著名大学的硕士肄业生。
从她口中得知,她的父母都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她从小在这个高校的附小、附中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最后考上了全国最著名的大学。
大学本科四年,非常顺利地毕业了,并被保荐入读该校的研究生。
但在读研时,她就不会读了,老师交代的课题根本不会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休学了一年后,再读还是读不下去,最后被劝退了。
按她本人的说法,从小到大,她习惯于做题、答卷,但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的要求完全是开放的,自己已经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所以,就没办法读了。
从小A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中学与大学教育的不同。
中学时期如果有直升机式父母和直升机式老师的监督和帮忙,孩子只要听话不叛逆,学习成绩不会太差。
但是大学学习不再是“填鸭”教育,有更大的自由度,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只有对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规划,也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自律性,才能学有所成,顺利步入职场。

既掌握书本知识,又具有实习经验,还会独立思考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No.3

和青春期的孩子搞好关系

1. 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中学生活
家长可以回忆自己的初高中生活,好的坏的都可以说,这样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而自己走的弯路和教训,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难度和重要性。
2. 想方设法建立沟通
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听话'是家常便饭。
如果孩子拒绝沟通,家长可以试试别的方法。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
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No.4

和老师保持联系

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打小报告'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到监视的感受。
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就必须通过老师这座桥梁。
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各任课老师。
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了解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并且给老师一个正面的信号:XX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

No.5

尽早规划中高考升学路径

 帮助孩子确立中高考目标
提早规划升学路线,确立中高考目标,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可以先大概定一个大目标,然后结合当下的学情,不断订立小目标,甚至与单科多做对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目标。
和自己作比较,每次进步一点点,三年之后就会是天壤之别。
▼ 充分了解中、高考升学制度
中考:
关注中考考试政策,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
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
如果孩子成绩不错,则提前了解重点高中的选拔标准,关注名校的签约途径,提前备战签约校测。
高考:
新高考省份,要提前了解高考新政。
从高一起开始关注职业规划和志愿填报。
成绩不错的孩子,要尽早备战“强基计划”。
升学规划很细碎,如果全交给孩子,会分散孩子的精力。
所以建议家长自己先把政策研究透彻,升学时直接可以成为孩子的导师,为升学之路出谋划策。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庭教育同样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
陪不陪孩子写作业都是次要的。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尊重和信任,这才是陪伴的关键目的。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任何成功都无法超越的荣光。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然后在孩子那里,去感受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