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桥6~8#桥墩右侧堆积体加固方案讨论

一、基本情况

某特大桥右幅6#—8#墩位右侧堆积体堆积体下部以冰水堆积物为主,胶结程度较好,自稳能力较好;上部以崩坡积物为主,结构松散,自稳能力相对较差。拟建桥梁从堆积体下部通过,右侧边坡开挖对该堆积体有一定程度的扰动。

图1 特大桥右侧的陡立的堆积体

由于受九寨沟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特大桥右幅6#—8#墩位处崩坡积体出现了局部的垮塌、失稳,威胁到了在其下部通过的拟建桥梁。

图2 堆积体局部滑塌

图3 滑塌边坡与桥墩位置关系

技术人员拟采用图1工程措施处治:(工程造价约427万元)

图4 技术人员拟采用的工程地质断面图

二、方案讨论

1、技术人员采用圆弧搜索法进行边坡加固,但忽略了坡体中不同成因、不同时期堆积体“层面”形成的潜在滑面。建议应结合圆弧搜索法和结构面控制法两者综合考虑最不利滑面。

2、技术资料中没有潜在滑面参数选取、潜在下滑力的大小、工后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等内容,造成边坡锚固工程的加固力度缺乏依据。

3、从断面图中看,桥梁右侧的自然坡体发生滑塌,设计采用工程进行加大。而与之地质资料类似的桥梁下部自然坡体却没有相关的防护工程,这明显是不安全的。一旦桥梁下部堆积体发生变形,将直接威胁桥梁安全。尤其是在桥梁进行桩基开挖扰动的情况下,稳定性如何?

4、设计缺乏必要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立面图,工程地质断面图和地下水位等,无法对桥梁右侧坡体的所依附的堆积体大范围稳定性进行评价与核查。一旦桥梁所在的整个堆积体稳定性欠佳,“皮之不存,毛将焉伏”的人工边坡加固将失去了意义。

5、边坡上部崩坡积体发育,但技术资料中没有堆积体后部有无崩塌落石的病害的说明。

三、笔者建议

1、首先对桥梁所依附的大型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以及堆积体在下部河流冲刷扰动作用下的稳定性,继而在此基础上考虑桥梁施工扰动后的坡体稳定性。

2、本次加固工程只针对特大桥的6~8#桥墩部位,但对于特大桥其它1~5#、9~31#桥墩部位的右侧类似大型堆积体的是否需要进行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的加固或预加固,需要进一步核查确定。

3、下面只对桥梁右侧的高边坡加固进行方案讨论,而整个堆积体的稳定性需进行补充评估。

3.1、依据圆弧搜索法和现场调查的多层堆积体“层面”,分别建立模型,对桥梁后部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加固。

3.2、高边坡采用“固脚强腰”的理念加固,即基本同意技术人员采用的锚固工程,但需进行如下优化:

1)一级边坡锚杆长度统一调整为9m,从而确保锚杆穿过潜在滑面的长度,提高固脚效果;且也符合钢筋出厂时的统一9m或12m的长度型号,从而方便现场施做和减少工程浪费。

2)建议依据稳定性分析,明确二级边坡设计拉力,继而核查是否需要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以确保锚索的锚固力。

3)三级边坡锚杆长度由9m调整为12m,从而使其在确保三级边坡的局部稳定性基础上,参与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加固。

4)明确桥梁与边坡加固之间施工组织和边坡锚固工程施做工艺。如二级边坡的锚索框架建议张拉后不能进行钢绞线切割封锚,而宜等到下部桩基冲孔施工完成后,根据桥梁施做扰动的预应力损失情况,对锚索工程进行补偿张拉。

5)由于堆积体所依附的自然山体高陡,存在大量危岩落石,故建议在坡口线外设置被动网或拦石墙+钢格栅对坡后的危岩落石进行被动防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