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 | 论杂病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7-16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临床疑难病多杂病、久病,久病多虚实夹杂的厥阴病。
少阴本病津虚而功能弱,传变则以祛邪为主。厥阴津虚甚而胃虚,胃虚程度更严重,表现为代谢功能差而出现内生代谢废物的排泄异常,这是虚而生邪气,严重情况是代谢中毒,所以厥阴病强调补泻兼施。显而易见,少阳中风,阳明中风,都有了虚实夹杂属厥阴的病机。
杂病区别于外感伤寒与温病,是里病之渐。表病简单而里病相对复杂,在于里病的寒热夹杂、虚实夹杂。所以阳明、太阴二者是杂病之原,是这样吗?非也,虚实夹杂才是。阳明、太阴仅仅是里位寒热异常,里位寒热影响恒热机制,体温平衡输出机制。只存在祛邪法,没有虚实补泻,不构成叙事框架。寒热之邪构成的杂病,仅仅是一部分。
于是,少阴病所代表的虚证论篇,才是杂病之门,而厥阴病是杂病之甚。虚实夹杂是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这是仲景《伤寒论》之目的,及其理论意义。其他任何解释,还差着一段距离。还有三阴三阳的“中医语言”,只是个误会。阴阳理论是学习《伤寒论》的第一个显著障碍。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临床功夫要上身,还得练,至于需要练哪些功夫,不属本篇要交代的内容,本专栏的宗旨是先明理。
厥阴病篇以劳复食复结束,金匮以劳复开始讲的是百合病。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这是叙事的核心。痉湿暍挪到《金匮》篇首,是宋改误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