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银柱||偏关龙华盛会纪实

偏关龙华盛会纪实

文/卢银柱

古老的偏头关,除了历史悠久、文物辉煌外,还有着独具一格的地方民俗文化,其中最具特色,也最为盛大的就是十年一度的民间集会—“敕旨钦命龙华盛会”,民间称“万人大会”“万人会”。

这个民间盛会开端的时间,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缘起是:在朝鲜征伐倭寇而劳苦功高的偏关人、朝鲜经理万世德上奏章,万历皇帝下旨恩准举行的,目的有二:一是追悼平叛援朝抗倭时牺牲的所有将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二是延请高僧大德举办“水陆法会”,超度所有的两军阵亡官兵,以及海战中受牵连的鱼鳖虾蟹等水陆遇难亡魂。发展到后来,这个古会又多了一层意义,那就是纪念兵部尚书、文武全才的古名臣战将—万世德。万人会举行的地点设定在偏关白衣殿内,一般在阴历九月的时候举行,会期是10到15天,不等。

一、龙华会发起人—万世德生平

万世德,字伯修,明代偏关人。生有异禀,奇颖聪慧,五岁时有解对句美谈,有都督戴公阅:“三光日月星”,公应声对曰:“一统山河地”。满座称赏,无不惊叹。初以把总署岢岚捕务,受责辱。公慨然曰:“燕雀岂知鸿鹄志哉。”遂弃去,淬志读书。隆庆庚午年(1570)中举,文章宗匠、刑部尚书王世贞当年为山西按察使时,见公文章叹异之,称其为“三晋奇才”。辛未年(1571)联捷中进士,时年二十五,性豪举。初授南阳知县,遇事迎刃解,有疑难,以片言折之,猾吏皆惊服。再任元城、宝坻令,所至弊绝风清,屡举循良第一。又生有膂力,擅骑射,素研兵志韬略,长于边地,为将门子,习知边防要害防御机宜。擢为兵部郎,以通晓战策闻名,迁陕西按察使佥事、西宁兵备道。万历十八年,遇火酋部入犯西宁,躬擐甲胄,率将士御之,五战皆捷。又以寇众聚居仰华寺,驰骋七昼夜,率兵两千里,远进青海,擒其细作,捣毁仰华寺凯旋,绝边境剽掠患。迁山东按察司副使、怀隆兵备道,葺修城堡与长城,训练卒武,边备严密。时遇北虏侵入边地,掠我人畜,世德侦清驻牧所在地,遣参将解生捣其巢穴获胜。以功,累升山东右布政使,备兵怀隆如故。

万历二十六年(1598),倭寇侵犯朝鲜,并威胁中国。朝议于天津设置重臣弹压,守御北起旅顺南至蓬莱的千里海防线。世德遂以边才进职中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天津巡抚,专理海防军务。万公上任,开辟天津临海千顷盐碱地成良田,为国家增收钱粮。然后征兵请饷,收集沿海沿边农民渔民以及一切闲散游民,编成队伍,严加训练;又分成沿海官兵责任守防地段,并打造战船,制造兵器。布防周密,严阵以待。在任半年,时遇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七年,战事久拖不决且有失败的危险,于是万历皇帝昭命万世德为朝鲜经理,钦赐“一品服色”,授命与倭寇决战,保证胜利。万公率师往援,从天津出发,昼夜兼程千里,初至辽东杏山驿站口,被东北鞑靼兵阻挡,万公亲自上阵挥师力战,大获全胜。渡过鸭绿江,与明朝总督邢玠军会合,统御所有朝鲜四大总兵提督部队。然后,下战书于倭营“新经理率生力军十万至”,恐吓日军;又派遣间谍进入以“议和”为名,获取情报。从而抓住战机,集诸将士谋大战,兵分四路,打击倭寇,最后在露梁海域日军必经之路,设下中朝海军战船埋伏,给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只有少数残倭逃回本国。至此,朝鲜平定,海防稳固。

捷报朝廷,龙颜大悦,对诸位将士封赏有加。万公由朝鲜经理佥都御史升职右副都御史,留朝戍守二年平安。回国后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蓟辽总督。时遇鞑兵不时扰边,授计诸将,各奉指挥,战汛地,擒贼甚众。在蓟、辽以息兵宁人为务,宽大简静,注重农事,惠民济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是心力交瘁,竟以疾卒于官。上震,悼叹“边防失一长城”,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荫其子京官。世德天性豪放,气度豁达,才兼文武,著作颇丰,用兵周密;每当大敌,意气雄毅,身先士卒,虽矢石如雨,神色不变,出奇料敌,智算若神。病笃惟以国事为念,其忠悃不衰,尤有古大臣风。

二、钦命龙华会缘起

万世德自从万历二十九年(1601)五月二十日担任蓟辽总督以来,除夙兴夜寐处理繁忙的政务与军务外,还有一件大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里,那就是在东征朝鲜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大明官兵,还有两军打仗各为其主而惨死的日本兵,他们的躯体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受牵连的一切遇难的水陆动物亡魂,亦时刻像幽灵一样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是大明王朝用计用谋杀敌的文臣,但又是在保国戍边的疆场上带兵冲杀的武将,曾经杀敌无数。从明初戍边始祖以来至今,虽然万氏为保家卫国立下了大功,但也造下了沉重的杀业。每当想到这些,他激灵灵地打个寒颤,真是“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啊!于是他决定上疏万历皇帝,请旨在自己的家乡山西偏头关举办“水陆大法会”,超度所有一切水陆遇难亡魂,了却自己念念不忘的一桩心事。

(一)请旨“水陆大法会”

举办“水陆大法会”,万世德在题本奏章中上疏万历皇帝文,其大意是:

请旨举办“水陆大法会”

圣主万历大帝阁下:

臣万世德启  岁在壬辰,岛夷无道,犯我天威,荐食朝鲜,主臣播越。昭命王师,前去征伐。七载剿讨,僵持不决。天子震怒,蕞尔蟊贼,岂容横行?臣遂受命与危难之时,担荷专征之重任,时于戊戌初冬,驰渡鸭绿,陈师王庭。十万材官属统御,四路大军追飞电。三千里江山鬼神嚎,露梁海域血染红。斩鲸倪于异域,破群魔于他国。尸横遍野,白骨累累;海域异族,亦遭屠戮;刀兵相见,亡魂惊吼。风萧萧兮海水寒,夜茫茫兮天地沉。我阵亡之大明官兵,岛国遇难之倭兵,一切水陆遇难之孤魂,缘其负屈而横死。臣每当闭眼之时,哀魂嚎哭、血流成河、海陆动物索命之惨状,历历在目。其无所凭依,最堪怜悯,又知其依草附木,必兴妖作怪,祸害阳间矣。为保我大明江山皇图永固,人民安居乐业,不佞兹请在家乡偏头关举办水陆大法会,超度亡魂,转升天际,使世界承平,灾厉不起,天清地宁。并让吾后来者接续,凡隔十年举办一次。兹请恩准。吾皇万岁,万万岁!

总督蓟辽侍郎、偏关万世德呈请

万历二十九年(1601)六月八日

万历皇帝接到万世德的题本上疏,龙目微闭,两眼紧紧盯着奏章中的内容,他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万世德沉痛而悲壮的情调,也被他的才情所感动。其侃侃而谈、铿锵有力、议论精严的话语,折射出万世德这位保国大臣的真心诚意。于是万历帝在奏章后面朱笔一批,“准奏”,然后转发礼部。过了几天,礼部派遣朝臣来到了蓟辽总督衙门驻地—顺天府密云县,转呈圣旨。万世德让人在大厅内摆设香案,礼部官员将黄绸缎上绣有“双龙戏珠”的圣旨放在香案正中,上面写着“勅旨钦命龙华盛会”。

接着,礼部官员道:“蓟辽总督侍郎万世德,听旨!”万世德马上曰:“臣在”。然后毕恭毕敬、仪表端庄地立于香案台下,洗耳恭听读旨官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准予朝臣万世德于九月间,返乡偏头关,延请高僧,诵经礼忏,择吉举办水陆大法会,超度一切水陆遇难亡魂。期冀社稷安康,江山永固。钦此。

宣读完毕,宣读官又高声道:“请蓟辽总督万世德,接旨!”万世德朝着香案上的圣旨双手合十奉揖,然后跪地面向北连拜三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上前将金黄色的圣旨在头上一顶,恭恭敬敬地托在胸前,交与侍从官妥善保管。过后,万世德发函于家乡偏头关官员,说明将要于九月间举办“钦命龙华盛会”,请提前准备筹办,届时举行。当驻守偏关的官员接函后,一听是圣旨,自是一番虔诚恭敬,选择优秀人士忙碌筹备。

(二)返乡偏头关

八月中旬,万世德拟出办会内容的一些项目,传予偏关官员。又经过一番准备,朝廷给假。万世德走出密云蓟辽总督衙门,率领一行人马开始向着西南方向的家乡—山西镇偏头关行进。于本月下旬的一天,进入偏关境地。万世德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烽火墩台,近前的一座又一座军营城堡,内心百感交集,自戍边始祖万杰从南昌北上,到他这一代是第八代,再到自己的孙子辈,已经是第十代。万氏十代将士从祖到孙在保家卫国的疆场上,曾经杀敌如麻,双手沾满了殷红的鲜血。三年前万世德亲自指挥的那场抗倭援朝的最后决战,彻底平定了朝鲜。但是那场“露梁海战”,双方互相炮击战船,或船只靠近,短兵相接,奋力杀戮,战船起火,杀死烧死的兵士无数,鲜血染红了大海,尸体与烧死的动物飘满海面。那惨不忍睹的场景,至今令他心有余悸。每当他一双眼睛闭上时,就觉得有无数人影怪物和鱼鳖虾蟹在眼前晃动,苦苦挣扎。两年前留守朝鲜时,每当在军帐中休息合上眼时,似乎就有嚎叫索命的怪物出现。鉴于此情此景,他默默许愿,口中念念有词地安慰:“请你们赶快离去,赶快离去!我要于适当的时候在家乡举办'佛事盛会’,为你们超度冤魂,送往天国。”说来也奇怪,他的许愿,似乎使得这些怪物远离,他的心情也宽慰些。今天承蒙皇上恩准,机会终于来临了,从此闻名华夏的钦命“龙华盛会”就要在偏关举行了!

这次陪同他回家的是二子邦孚,官职为锦衣卫副使。锦衣卫,明朝时期为专有的特务机构,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成日出入京城要地,直接向皇帝负责,故特令其掌管刑狱、巡察、缉捕、审问等项。另外,三子有孚、四子国孚由于父亲平倭功高,皇帝恩准在京城国子监读书,未能与父亲一同返乡。后来有孚官做到辽东宁前兵备道(五品),国孚官做到户部员外郎(从五品)。

远在偏关南门关城楼下迎候万公的有: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陕西肤施人白希绣,驻守偏关的岢岚兵备参政、陕西肤施人赵彦,驻守偏关的西路管粮太原府同知、陕西泾阳人张鉴,老营奇兵营副总兵、宣府前卫人姚国忠,分守山西西路驻偏关参将、平阳府人吕仁,驻马站堡老营游击沈应奎,驻偏关营中军守备等官。还有万世德长子万化孚,其时为分守山西西路河保营(今河曲城)参将。化孚,字同我,初始以世职任宁武兵备道道标中军,即宁武兵备副使亲统部队的主将;历任大同、河保营、神木营、偏关营参将,升任大同镇协守副总兵兼后军都督佥事,驻防北塞雄镇阳和卫(今阳高县城)。他才兼文武,颇有父风,其翰墨挥洒,优于文士。当他看到父亲一行人骑着马快要走到关城门前,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父亲大人,您可回来了!”儿子万化孚亲切地呼唤,打断了万世德的沉思。接着,迎接万世德的一群文武大员热情洋溢地上前,万世德一行人赶快下马,他们将万世德一行团团围住,双手抱拳行礼问候,万世德也向各位一一回礼,问候寒暄。

又一次回到老家里了!万世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偏关城,更不忘生他养他的衣食父母偏关百姓。自25岁入仕以来,连同给父母双亲守孝、西宁任上被罢官、任兵部主事返乡巡边,与这次举办“钦命龙华盛会”一共是五次回乡!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55岁,两鬓染霜,身体瘦削,如果不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家乡人都要认不出他了。

万世德站在雄伟的关城门楼前,瞭望四周,眼前还是他儿时玩耍过的非常熟悉的地方,依然是关河如带,绕城而过,四周九龙峰环抱,山势挺立,连绵不断的群山伸向远方……  

万世德在关城楼前凝神伫立环顾一阵后,在文武大员的陪同下缓步走进南门,偏关古城南北大街光滑的青石块铺就,干净整洁。关城大街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字号牌匾琳琅满目,往来的行人熙熙攘攘,一派升平和谐的景象。他们行走百余步后来到中大街钟鼓楼后边东侧,走进兵备道署衙门,稍事休息后,将随行人员安排在道署食宿。然后他与长子化孚、次子邦孚顺路向后大街走去,行几十步向西一拐,就是平阳营街,三步并作两步,父子三人来到万府门前。

万府门前威严依旧,一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两扇朱漆大门耀眼闪光,一对活灵活现的石狮威视远方。早已等候的老少成员有:万世德叔伯弟弟万世表、万世勋、万世威等同辈,以及侄子辈全族成员,他们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将兄长、伯父双重身份的万世德以及他的两子接回府第中堂,饮茶叙话。说到万世德的兄弟辈还有亲弟弟万世明,官山东临清州同知;昆弟万世辅官临洮府同知。万世德与全家人一阵寒暄后,用过晚饭,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山西巡抚白希绣、驻偏关岢岚兵备参政赵彦、驻偏关管粮厅太原府同知张鉴、偏头关守御千户所指挥杨文一同到万府拜会蓟辽总督万世德。万公说明此次奉旨返乡举办“钦命龙华盛会”的意义,要求赵公与张公、杨公组织地方乡绅等头面人物成立“龙华盛会筹办组”,制订程序,从即日起开始办理盛会的一切事宜。三人听后,内心非常激动,认为这是皇上恩赐于偏关民众的一件大好事。明朝廷非常重视祀典,平时他们作为省府兼地方官员已经按照儒释道规定的黄道吉日,按时虔诚地到寺庙、坛场祭祀。但此次天下几大“龙华盛会”,偏关就为一大盛会地址,实属罕见,是英明的万历皇帝恩赐给山西镇及偏关百姓的福祉。他们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办好“龙华盛会”,报答皇恩。

万世德回乡后,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偏关在这些父母官的精心治理下,边备一新,防守严密,地方祥和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内心不禁涌起一阵又一阵喜悦之情。他与筹办组一起议定盛会项目,连日里又不断接待应酬着驻扎山西镇三关文武官员的拜访,其中有驻宁武关山西镇总兵官、驻老营奇兵营山西镇副总兵、驻代州山西东路参将、驻偏关与河保营山西西路参将,驻各边堡之游击、守备、千把总官员,还有镇西卫的指挥使,雁门、偏关、宁武、保德、老营、八角等千户所指挥、千户长等官员。

和万世德同级别的、与蓟州镇相邻的宣大山总督、河南开封人杨时宁也在百忙之中,不远六七百里地专程从大同镇阳和卫总督府赶来,会见同朝重臣同僚、也是从宣大山三镇走出来的万世德,彼此相见,义气相投,话题均为忠君孝亲、保家卫国、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的儒家治国道理。具有战略眼光的杨时宁,于次年万历三十年(1602)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大山三镇进行实地调查,图画条说各镇的形胜、要害、边防情况,然后编辑整理成《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上报皇帝。该书指出了具体备边方略,为北国三镇边疆建设与防御提供了依据。短短几日,驻偏关兵备道署、偏关西路管粮厅、偏关参将府、偏关守御千户所、万府大院,凡是有万世德出入的地方就门庭若市,万公利用此大好时机竭力向官员灌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负皇恩”“不负衣食父母”的道理。万府上下喜气盈门,男女老幼笑逐颜开,愉快地聆听着世德公的教诲。

万世德一生为国家担当重任,为总督重臣,代替皇帝说话办事节制京畿要地辽东、蓟州、昌平、真保四镇,辖辽东、顺天、保定三巡抚。他深感皇恩浩荡,愈思捐糜而报。再看看万氏家族子孝孙贤、世享朝廷俸禄、后代兴旺发达之局面,以及大明王朝的安定稳固,正是那些为江山社稷、为保卫国家不惜献出生命的壮烈之士,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百姓的幸福。为此,万世德更觉得举办“龙华盛会”的重要。

(三)宣示龙华会

在一个六边雄峙、烽传三晋、营堡威严、战马嘶鸣、刀枪林立的三关首镇—偏头关举行“龙华盛会”,实属破天荒的首次,边防要地一片欢呼声。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到边塞之山西镇偏头、宁武、雁门关。驻偏关岢岚兵备道所辖的老营、贾堡、小营、长林、柏杨岭、水泉、马站、草垛、滑石、黄龙、寺埝、韩家坪、八柳树、楼沟、永兴、五寨、三岔、八角、桦林、楼子营、罗圈、河保营、唐家会、杨家寨、五花营、河会营、阳勉堡,及河曲营城、保德州城等,边防地区的将士才知道,是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出任蓟辽总督的偏关人万世德,奏请皇帝奉旨在偏关举办规模宏大的龙华盛会,即由僧人做佛事的水陆大法会。他们还知道,祭祀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所有将士,超度他们的亡魂转升天际,为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消灾祈福,祝愿所有守边将士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当守关将士明白了“龙华盛会”是怎样一回事后,于是群情激荡,人心振奋,懂得了为保卫大明王朝即使战死也是死得其所,是光荣而高尚的。从而,保卫边疆的志气更加高涨。

国家除抚恤外还皇恩浩荡,不忘超度同为人肉躯体的敌我双方战死的将士,这体现了朝廷上下人性化的策略。三关将士亦认为,朝廷重臣万世德做了一件积德修福、庇荫子孙后代的大善事。他们都争相传颂着万世德两到青海讨伐鞑靼叛乱,在任怀隆兵备道调离时被当地将士、吏民挽留的佳话,以及巡抚天津、东征朝鲜决胜倭寇的事迹。他们都在拭目以待,九月十九日隆重而祥和的“龙华盛会”的来临。

三、筹办“龙华盛会”

(一)选址白衣殿

水陆法会地址选择在偏关城北城墙外、关河东岸的白衣殿寺庙,白衣殿是主供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白衣殿又是关人去世后在这里“叫夜”上庙、求神拜佛的地方,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法力无边,所以将水陆大法会选择在白衣殿是最合适不过了!

白衣殿,虽名大殿,实为偏关大规模的佛教寺宇,酷似太原的崇善寺,是一座庄严而雄伟的佛教寺庙,早就成为文人学士、香客游人揽景怀古拜佛的圣地。据寺内碑石记载,该寺创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寺院建在关河东岸一块平坦的台地上,座北向南,平面布局十分严谨,中轴线上前后连接三进大院,均为悬山顶琉璃瓦布顶,花琉璃脊兽。正南设山门,为砖石仿木结构的三迭式牌仿,正中砖碹门洞上悬嵌“白衣殿”门额石匾一块。入山门进院,对面正中为“水陆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门额匾上书有“水陆堂”三个大字,东、西侧为钟、鼓二楼。院内东、西两面各设配殿七间,此为前院。

往里入中院,迎面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额上书“华严堂”,正殿主供“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院内两旁,亦是各设东、西配殿七间,有古槐一株,绿荫覆盖。正殿东、西两侧有垂花门各一道,通往后院。

入后院正面为正殿,硬山顶,重檐楼阁上下各三间。下层为砖碹“八海窑洞”,中间主塑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左间塑有地藏菩萨,右间塑有“送子娘娘”神;上层为砖木结构楼阁,设为弥陀堂,中间塑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左间为“十二缘觉菩萨”,右间为“十八罗汉侍观音”。楼阁下院内又见东西配殿各五间,配殿北侧山墙下又东、西各跨出小院一进,各有小房两间。正殿前的院内东、西面有松柏两株,保存有明代碑碣一通。

经过考察,万世德首选佛寺白衣殿作为“勅旨钦命龙华盛会”超度亡魂的地址,在“水陆堂”举办“水陆大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会。起源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上供十方三世诸佛、圣贤,以无遮普施斋食为基础,救拔六道众生,并广设坛场,使与会众生以其因缘和根器,至各坛听经闻法。所以,在法会中所供养、救度的众生,范围相当广泛,集合了消灾、普度、上供、下施诸多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二)正会的前期工作

“龙华盛会”筹办组,由地方绅士与有名望的乡贤、秀才组成。在万世德与偏关地方父母官精心策划下,已经在偏关周围各县散发榜示,从河曲海潮庵、香山寺和五台山请来大德高僧云集关城,共商办佛事盛会的内容。他们制定程序,分工负责,一切办理的有条不紊。从八月下旬开始,关民便在白衣殿外的平坦处,用彩木搭“金桥”,架“银桥”,张灯结彩;又搭彩棚,垒“火龙”,点灯盏,雇请“八音会”提前吹奏。城乡与周围县的民众也蜂拥而至,前来参加百年不遇的“钦命龙华盛会”。

(三)僧道作法与民间助兴

白衣殿内大德高僧开展“水陆大法会”法事内容如下:

升扬宝幡:佛事水陆法会分为内坛一坛、外坛六坛共七个坛场。得道高僧做法七昼夜,讽诵经典超度救拔,使得功德圆满。

内坛布置:内坛在白衣殿水陆堂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圣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馍馍等供物。

外坛布置:在白衣殿的殿堂中依行持分设大坛、法华坛、净土坛、诸经坛、楞严坛、华严坛六个坛场。

结界洒净:是佛教的一种仪式,恭请诸佛菩萨、龙神降临并护持道场,禁止斜魔怪气扰乱与闲杂人等污犯,令坛场内外清净。参会的所有大德高僧与在家学佛居士组成一支队伍,万世德父子三人亦参加“洒净”队伍。在巡回偏关城的主路上,高僧中一位抱持观音菩萨像,一位拿着一个插着杨柳枝的陶瓷净水瓶,边走边撒“甘露水”,称颂“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佛号。其余高僧、居士一路上也高呼佛号,念诵大悲咒。总之,遍洒一个地方清净,成为佛法道场。

发符悬幡:于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日”首日开始在五更天时,高僧手持符牒、疏文,往天、空、地、冥“昭请众圣神灵”莅临。又升扬“启建十方法界四圣六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昭告人天。

奉请上堂:在次日的四更天,请参与内坛的高僧上堂,五更天奉浴。“恭请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婆罗门仙、梵王帝释、历代祖师,及一切尊神等众降临坛场”。

奉供上堂:备斋筵、香花、灯、食、衣、珍宝、法等,是为六尘妙供,如法供养。

奉表告赦:为悲悯六道,五更天告达司事天神,祈求赦放被禁六道群灵莅临法会听经闻法,除患得安。

召请下堂:六道既赦,众苦皆离,可赴盛会。第四日三更天请下堂高僧,四更天奉浴,五更天说戒。

受幽冥戒:召请五岳河海及大地鬼神、地狱众生诸鬼神众受幽冥戒,召请六道众生等,同来受法味饮食,同沾法益。

奉供下堂:受戒以后,得清净识,得以入坛坐列,安享法味。第五日四更天,诵《信心铭》,五更天时,供养下堂高僧,午时斋僧。准备美味素斋,宴请六道群灵,并为其诵阿弥陀经及念佛。

放生:就是救命,当动物有危险的时候把它们救下来,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举行念佛、念观世音菩萨以及大悲咒的放生仪式,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里面,让它们获得新生。

放焰口:乃是对地狱里体形枯瘦、咽细如针的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根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合乎中国追先悼远、民德归厚的习俗。从下午五点举行到夜晚子时正中的12时结束。

供僧及送圣:第七日五更天,普供上下堂众僧,午时斋僧,未时迎请上下堂至外坛。为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群灵说法、加持、供养,六道众生趁此出离苦海永不沉没,回向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内外等七个坛场,讽诵金刚、法华、华严、楞严、阿弥陀佛经等,以七天为期。除了施食以外,又有诵经持咒的法施,可令六道受苦众生心开意解,得法水滋润,使之离苦得乐,同证佛道。故名盛会。

从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七坛大法会有声有色地开展,五台山等寺大德高僧诵经念咒、拜佛礼忏、救拔超度的经声佛号,响彻云霄。

除开展“水陆大法会”外,还有道士打醮的活动,为道士在净地设坛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内容,即祈求上苍消灾免难,赐福平安;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道教坛场,北岳恒山的得道高士除打醮外,又通过“上表”科仪,将书写信徒心愿的表文送达天庭,祭告上苍,请众圣光临醮坛,祈求赐予天下苍生阖门康泰,增福延寿,祖先得度。

偏头关城大街小巷,香烟缭绕,弥漫上空;禳灾祈福呼声,一阵紧似一阵。无数大明阵亡将士以及一切亡魂,在佛力加持中得到度脱超升。在这七天大法会之际,万世德与两子辛苦奔忙,每天奔走于每一坛法会,沾佛祥光,受佛加持,以居士身份念佛诵经,还不忘根本追荐了万氏先祖、父母双亲,以及万氏亡故的先人。

这七天大法会,体现了皇恩浩荡、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体现了佛法无边、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威力。此盛会了却了万世德的一桩宏伟意愿,他的心灵得到彻底解脱,头顶似乎升起了一朵祥云,脸上呈现出喜悦的笑容。

其时,偏关为边防重镇,兵多将广,市贸繁盛。龙华盛会期间,热闹非凡,隆重异常。江湖卖艺,江浙杂耍,山东武术,晋、冀、鲁、豫、陕商贾,内蒙、陕西求神拜佛者,以及邻近县喇嘛、僧人、云游道人,八音会鼓手、唱戏的剧团云集偏关,各献技艺,为大会助兴。偏关古城张灯结彩,牌楼高搭,披红挂绿,五彩缤纷,披上节日的盛装。街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民间娱乐的红火—高跷、船队、抬挠阁、西洋游千、“狮子老虎舞、龙灯舞”一起出动。还有耍大马戏的、踢拳卖艺的,也各逞所能,引人观注。各货物摊贩,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盛况空前。

首年九月,喜事双临,在隆重举行完“钦命龙华盛会”后,偏关父母官修复了历时久远、有所圮塌的文庙。当万世德看到红墙大院、丹垩辉煌、焕然一新的圣庙时,感慨万千!欣然为其撰写《重修偏关庙学碑记》碑记。

……

故孝弟之道,圣曰为仁,贤曰希圣。三代之所以敷教,万世之所以作人,皆是物也。故恣睢以长傲,孰若雍睦以示谦;奔竞以逐时,孰若安贫以乐道;嚣哗之相和,孰若简默之自裁;横议之为公,孰若厚养之待贾。

万世德将“孝弟之道”上升到希贤成圣的高度来认识,他将此理念作为立身处世为人的永久之道。成为一篇教化世人的千古绝唱!然后,万世德叮咛嘱咐万氏的子孙后代要“常思父母养育之恩,恒念祖宗创业维艰”,在祭祀之日勤去祖宗祠堂拜谒,勤去墓地祭祖上供,常去偏关寺院拜佛敬香,布施斋僧,戒杀放生,更要积德行善。他还让时任河保营参将的长子万化孚照顾好家中亲人与偏关的父老乡亲。彰显了万氏祖上至后代虔诚敬佛、一心向道之家风。

(四)传统的“万人会”

万历皇帝“勅旨钦命龙华盛会”首次开办后,第二年九月十七日万世德病逝于任上。其后按首办的时间每隔十年,凡遇辛年举办一次,形成传统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发展到后来,演变为俗称的“万人大会”或“万人会”。正好又于万氏相联系,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偏关人民纪念历史名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万世德。

发展至后来各届,“钦命龙华盛会”被民间称为“万人大会”“万人会”,一直由有名望的士绅任会首。届会之年,各会首筹备一切,首先请五台山与外地名寺庙几位得道高僧来主持白衣殿“水陆法会”,再请一般和尚三四十位,来任执事。然后,从偏关南寺街“隆岗寺”的藏经阁请出所有大乘佛教经典,让各位和尚分阅,从农历3月15日起,到9月15日,中间筹备半年,在县城挑选办事干练人员,分头出动去内蒙、太原、大同、河北等地募化布施,秋后布施陆续回来,除本会开支外,余项归龙华盛会下次再用。

筹备期间,大和尚率领僧众讽诵黄燦大经七七四十九天。三月初会时,雇人用火剪拾骨,堆放东城文昌阁下面,农历7月15日焚烧,僧众在东门外向骨灰施放“焰口施食”,是指对地狱里的饿鬼(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除此之外,和尚众先在城里隆岗寺阅经讽经,赶九月正式搬到北城外地坛坪白衣殿,正式会期半个月。起会、正会不能误过9月15日。会前农历八月间,会首向关城商行各户借用白蓝土布,请用能工巧匠在地坛坪白衣殿内“弥陀堂”“水陆堂”“华严堂”搭建三个大方、庄严、华丽、雄伟的大牌楼,远胜于城内大十字街的两个牌楼。正会期间,和尚迎经取水,大和尚骑马阅城,挑选武勇之人穿戴盔甲盔帽,手执刀矛,随行于后,以示“尚武”。地坛坪又设有阴司十八层地狱、望乡台、善人桥等,以及城隍庙的出府“城隍爷”也被抬到地坛坪供人敬奉,以资助善儆恶。外省、外县的客商,会期云集偏关。地坛坪、西关大街、南关大街以及各街小巷商业字号铺面以及小摊小贩,商品堆积如山,赏心悦目。人流如潮,道路不通,人山人海,何止万人。

后据偏关父老讲,1941年也是辛年,为第三十五届“龙华盛会”期,正是日本侵华部队在偏关一带占领的时刻。当日本人得知偏关万世德,就是340年前在朝鲜指挥明军围歼他们“大日本帝国”官兵的总指挥,异常惊讶,不由地气愤恼怒,咆哮道:“万世德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害得我帝国好苦啊!朝鲜这场最后战争,使帝国军队蒙冤受辱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本年是“龙华盛会”期,日军觉得举办吧,这无疑是祭祀我帝国的死对头、大仇人万世德;不办吧,又怕错过与帝国有利的祭祀神灵期。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避开白衣殿,到他们“红部”附近的南寺庙举办。日军在菊田联队长的主持下,于秋季九月间小规模地举办了“万人会”。

历史悠久的“钦命龙华盛会”,主会场一直在白衣殿内,分会场设在附近白龙殿等寺庙。一般仍在九月间举行,会期延长到10至15天。主要内容除了僧人做佛事、道士打醮、祈求神灵保佑等,后来不断增加了“物资交流”“商品贸易”与各地“风味小吃”等内容。四方宾客届时云集偏关,不仅能参加佛事盛会受佛洗礼,同时也能观赏戏曲,听闻评书,品尝各种小吃名吃,游览名胜古迹,参与其它活动等。

作者简介

卢银柱,山西偏关县人,1957年3月生,大专文化,原系偏关县志办公室资深编辑,现为偏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忻州长城学会偏关分会副会长。至今编史修志、撰写文史30余年,著作:志书有《偏关县志》(合编)《偏关县军事志》《水泉村志》(合编);党史资料有《偏清支队战斗史》《中共偏关县组织史资料·第二卷》;文史资料有《忻州晋商史料·偏关卷》《偏关民俗文化·庙会时节》《偏关县南下北进干部资料集》;古籍古碑整理有《偏关志增订本》《三关志校注》(以上二书为中华书局出版)《偏关古碑文集校注》(北京燕山出版社),人物传记有《万世德传》(三晋出版社)。在《万里长城》《长城博物馆》《山西长城》等刊发表长城研究文章多篇。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卢银柱||第一章  万氏将门  戍边守关

卢银柱||《万世德传》 第二章  武备文德  关城共荣

卢银柱||《万事德传》 第三章  将门书香  诞生世德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