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痰证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俗话说:“痰湿生怪病”,“怪病从痰治”。而痰饮,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症状有轻有重。

比如,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偶尔会有咳痰的发生,经常吸烟的人,更是需要时不时地咳痰、吐痰等等,这是痰在肺。但如果疏于调理,再进一步,痰便会侵入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关节深处,进而引起呕吐、眩晕、心悸、肢体疼痛以及有形的病理产物,像是脂肪瘤、甲状腺结节,甚至于肿瘤等等。

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 》指出: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肾则冷,在肠则泻,在头则眩,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化百端。

所以身体有痰,我们一定要及早地注意调理。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先明白痰是如何产生的?

简单来说,痰就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痰饮的形成,离不开这些脏腑的共同作用:

       肺,主宣发和肃降;

       脾,主运化和代谢水湿;

       肝,具有疏泄的作用;

       三焦,又有油网,被称为“水道”;

        肾,对于人体的津液有气化的作用。

痰的形成:

所以任何一项功能出现障碍,都会造成水湿凝聚,逐渐化生为:痰饮。

而中医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肾为成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所以我们在调理的时候,主要就从这三个脏腑入手,而且还要兼顾每个人 的实际情况,你是: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等等,对于不同的痰,我们的调理方法就要有所侧重。

        接下来,详细说说各种痰的治疗。

        一、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痰舌样)

         二、热痰-----清气化痰丸。

  (热痰舌样)

         三、燥痰-----贝母瓜篓散

​            (燥痰舌样)

        四、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风痰舌样)

        五、湿痰------二陈汤

 (湿痰舌样)

那么,以上就是5种最常见的痰证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舌苔或者症状,仔细对照一下,当然,在实际的调理过程当中,以上组方,也切不可盲目套用,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来用。

方剂名称:贝母瓜蒌散:

药物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病症分析:  

燥痰不化,清肃无权,以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燥伤津液,故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为燥痰之佐证。

方解:

病人阴虚肺燥,虚火灼伤津液而生痰,引致肺失清肃,故会咳嗽;燥痰滞肺,故病人咳痰不爽,难以咳出;津液被燥伤,故咽喉干燥。

方中:

川贝: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全瓜蒌:清热润燥,利气涤痰;

 天花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

 云苓:健脾顺气;

橘红:化痰止咳;

桔梗:宣肺利咽。

加减法:

1、若兼有风邪侵肺时,可加入桑叶10g  苦杏仁8g  前胡8g。

2、肺络被燥伤,咳痰有血丝者,应去掉橘红这一味药,而加入北沙参20g  麦冬12g  仙鹤草12g。 

3、咳甚者:可加入苦杏仁8g 桑白皮12g  枇杷叶8g。 

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如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杏仁,蝉蜕,牛蒡子等宣肺散邪;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玄参,生石膏等清燥润肺;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参,阿胶,白芨等养阴清肺,化痰止血。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4、使用注意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