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 黄铭松教育反思系列(2)

作者:黄铭松

博士,怀众心理创始人

01

近日,几起有关青少年的极端事件连续发生,实在是令人扼腕。同时,这些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到底怎么了?

一般说来,过激行为的发生,往往跟冲突有关。关于家长与孩子的冲突,我的头脑中常常回荡着一些场景:

场景一

(夫妇离婚,儿子跟妈妈,某天……)

爸爸:(怒吼)你和你妈一样神经病!

儿子:你跟我妈都一样,说不过我就大声!然后我妈也骂我——你和你爸一样神经病!

场景二

孩子:为什么不能……

妈妈:因为我是你妈!

场景三

妈妈:这次考试怎么考这么差?!

孩子:……

妈妈:你就是没用!

场景四

妈妈:我为了你……,你却这样!你对得起我吗?!

孩子:……

这些场景,我们都不陌生。我们都在怎样做父母啊?孩子又在承受怎样的压力?像“场景一”这个孩子,以后会不会神经病呢?

02

网络时代,资讯发达,孩子们知道的事恐怕不比父母少。况且,父母、老师的很多要求本来就不太合理,不合理的要求要强加给孩子,孩子难免反抗。家长说不过孩子时,很多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说出很多不理智的话来。

我经常跟父母们说,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比如,“滚出去”、“不要你了”,“你去死吧”……这些话,你做得到吗?孩子如果真不见了,你还不是要满世界找?你能真的做到不管、不要孩子吗?我想,大部分父母做不到,因此,这些话是没用的,尽量不要说。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熊孩子。明知不该对孩子发脾气,却又忍不住,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父母本来就积累了很多情绪。而孩子的某些行为,触动了父母的情绪“按钮”。比如:

一、挫败感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充满挫败感。当搞不定孩子时,挫败感上来,根据“挫折-攻击”效应,挫败转为攻击,把帐都算到孩子头上了。另外,父母经常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掩盖自己的挫败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于焉产生。

二、牺牲感

在照顾、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父母付出很多,可能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影响了工作的升迁、影响了进一步的追求,等等,因此难免有牺牲感。牺牲一定会带来怨恨,因此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

三、愤怒感

中国是一个压制型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每个人都是压制者,也都是被压制者。这种社会生活无形中积累了很多愤怒情绪。一感觉到权威受损,很多人的愤怒就冒出来,成为压制者,“我是你妈!”——试图用权威压服对方。这种方式在中国已经深入骨髓,不知不觉了。

四、“正义”感

由于教育的缘故,我们很多人有一种坚硬的、非人性的“正义”感,有各种应该、各种不许。然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可能已经很痛苦了,家长的“正义”感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03

我曾经对一个家长说,我们对待工作也许是“外圆内方”,对孩子则最好是“外方内圆”。表面上有一些规矩,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没底线的,不是吗?如此,也许会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无论他怎样,都会接纳他,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是孩子的退路。他痛苦的时候,也许就不会走上绝路。

除此之外,还有父母自身过往的创伤没有处理,或者夫妻关系不好,这些都可能成为对孩子发脾气的深层原因。总之,父母的议题没有解决,就难免发脾气,造成孩子的痛苦。所以,每当你想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好可以先自我觉察一下:此刻,我是上述的什么“感”上身了?

王敬伟老师讲解《亲子关系》时,最后一句通常都是:父母的疗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觉察自己生命中的议题,觉察自己的情绪,通过心理咨询等办法加以疏导,少对孩子生气,善莫大焉!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管理者的心理顾问,家庭辅导,生涯规划。

 受训背景

>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  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鸿雁计划导师。

>  王敬伟首期导师班学员,师从王敬伟学习系列课程。

>  辛思洁人际关系反馈模式团队带领者培训工作坊。

 对咨询的看法

疗愈是一个化暗为明的过程。我愿意跟你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看见。

想要了解黄铭松其他文章,请点击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