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童年时期你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决定了你的爱情和婚姻
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路上,影响力最大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分内外两个部分,一个人的交际社会能力源于父亲,一个人的内在家庭能力,则源于母亲,像爱情和婚姻。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度剖析一下,一个人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爱情和婚姻的:
1、共生,与妈妈是“一个”共同体
孩子是母亲十月怀胎,用自己的身体孕育出来的,是孩子的载体,也是孩子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最依赖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出生前六个月内,会认为自己和母亲是共生的,在孩子的心理认知中,自己和妈妈无论在心理还是身体上,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你”和“我”的概念。
在爱情中有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遇事情不愿意直接表明,认为我心中所想,你作为我的爱人,是不需要被告知就了解的,否则就是不爱的表现。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婴儿时期与母亲的共生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才会在爱情中将自己退回这个阶段。
如果孩子在这是时期与母亲的共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在长大后的亲密关系处理中,就会经常退回婴儿时期,让爱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破坏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2、分离,出现自己意识和人格
孩子和母亲是两个个体,随着孩子的成长,会慢慢意识到母亲和自己,是要分“我”和“你”的。这种心理认知叫做分离,在这个阶段孩子在与妈妈亲密的同时,会出现自己的独立人格。遇到事情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母亲的安排。
这个阶段妈妈们就要学会放手,不能对孩子有太强的控制欲。如果在这个阶段妈妈因为担心或者自身原因,对孩子展现出太多的要求和控制,让孩子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但也要听对方的话,能够随时找到妈妈来关注照护自己。
在长大成人后,在爱情中的角色就是,你需要对我绝对的一心一意,而我可以随意一点,自由一点。有一种渣男的潜质。
3、相知,重新认识,建立信任
孩子在两三岁时,对妈妈会有很强的占有欲,例如不允许妈妈抱其他小孩子等。但是在3周岁以后,孩子的心理认知中,会出现除妈妈和自己以外的认知,有“他”的存在。在这个阶段还会重新塑造妈妈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建立信任。意识到妈妈除了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同时自己爱妈妈,但也可以爱其他人和事物。
成年后的孩子,在爱情中也会彼此独立,互相信任,又各自忙着自己的情感和工作,有着正确的爱情观。很多在爱情中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没有成长好,才会有这样不安和焦虑的情绪。
除去爱情,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成长,孩子才会不依赖于妈妈,跟着爸爸去接触外部,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
孩子在童年时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建立,是一个人爱情观建立的雏形,所以一个人童年时期与母亲的关系,对一个人成年后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