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这三个思维误区,你走的都是“下坡路”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领导力、行为心理学研究者池田贵将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分享过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书中关于你脑中的三个思维误区,分别是:先入为主、主观认同和习惯散漫。
『先入为主』
在聊天中,由于对话的即时性,人们往往会把最先想到的,当作观点来论证。在这种习惯的主导下,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一种隐藏特质,“能够简单想起来的”,就是重要的,就值得被维护。
为此,有人曾以企业经营者为对象,做了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先是让他们罗列自家公司的强项。接着让他们给出自己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的幸福指数。
A组的经营者,只需要列出自家公司的3个优势即可。B组则需要列出12个。结果,在幸福指数的打分上,A组平均分比B组要高出2.5分。还是那句话,不管对人、对事,轻易想起来的,容易被当作是对自己重要的。不管这个人或者事曾伤害过自己,还是曾帮助过自己。
既然知道了“先入为主”,我们就可以把这种逆着思维的方法,用到生活的很多场景中。
比如,我们曾说过,消除烦恼的方法是:思考烦恼的理由,并且把它们写下来。这在上述原理的印证是,当人开动脑筋把所有烦恼理由都写出来,也就想不到什么值得烦恼的事情了。烦恼不被察觉,思维也会积极起来。

『主观认同』
站在商业的角度上,市场调查的基础是从“顾客”“竞争对手”“自家公司”这3点出发,并且考察该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或服务。
可是,调研不难、分析竞争对手不难、做好产品控制也不难,最难的一环是找准“顾客需求”。基本上,倒闭的公司都败在了这一点上。
因为“顾客想要的东西”只有变成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时,他才能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研究人员在学校曾做过一项调查,问学生:“你认为手机在学校的覆盖率是多少?”结果,有手机的认为是65%,没手机的认为是40%。可实际上,在学生中有手机的人占到了50%。
也就是说,人们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判断事实。
所以,在公司生产和顾客需求间有鸿沟,在学生判断和实际情况间有差距。
从统计学上讲,市场需求往往在两种相反意见的正中间。你要做的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变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不喜欢的人变得喜欢。做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你寻找自己与对立面的中间点,很可能那里就有新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习惯散漫』
逛超市的时候,如果你只把想买的东西“记在头脑中”,那么中间就很容易受到意外的诱惑,冲动购买计划外的商品。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网上购物。
因为人很容易受气氛的影响,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在超市或者网购平台,那里本身就是消费的场所,所有一切都在引导你购物。就像人一到家就想休息一样,因为家里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休息而设置的。
可是当购物完毕,走出超市或商场,脱离了那种氛围,很多人往往会后悔,不该买的买了一大堆。
大脑习惯散漫,你需要好好管管。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去购物前,你先列一个商品清单,大脑会受到清单的约束,就可以减少冲动消费。
还有很多人下班时候,总感觉“今天我也忙东忙西没闲过,但又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干。”这就是因为大脑习惯性散漫,如果你不定目标,不约束它,它就会迷失于各种繁琐的日常事务中。
没有计划的话,人抵御诱惑的能力非常低。可以说,清单是抵御诱惑、懒散和不专注的有效武器,我们一定要用好。
总结一下,这三个思维误区太常见了,散布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只有先了解,再研究,最后不断实践,才能让自己的大脑从混沌和迷糊中解脱,看清自己,掌控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