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的斜阳(八十)

梦醒时分

一抹斜阳洒在商帝国的皇宫之中,在夕阳的余晖中,这里变得静谧而安详。这座曾经令人毛骨悚然的皇宫,没有了三个女妖制造很嗨的气氛,没有了纣王近臣雷开、殷破败、恶来、飞廉歌功颂德。当年烧的红彤彤的大铜柱如今冷冰冰的站在九间殿前毫无生气,后花园假山下的白骨不再增加,虿盆的毒蛇也好几顿没饭吃了。酒池之酒淡而无味,肉林之肉腐败变质。虽然整个皇宫即将为他人所得,但是眼下的皇宫,比当年歌舞升平的时候更让宫人们感到轻松。

这座皇宫的主人暂时还是纣王,比起他父亲帝乙平淡的一生,纣王的人生可谓是波澜起伏。纣王不需要首相来帮他处理朝政,不需要太师对他耳提面命,天下大事,皆由己出。这是从殷商第一代国君商汤到帝乙都不曾达到过的权力巅峰,但是结果却是,皇宫外反商联军的呐喊声打破了皇宫内的片刻宁静,纣王知道,梦该醒了,一切就要结束了。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封神演义》这部书把明朝的社会现状描述的太透彻,以至于这部书像极了一本明朝历史走向的预言书。跟崇祯的最后关头还剩一个太监王承恩差不多,纣王身边也只剩下了一个宦官朱升。摆在纣王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逃出皇宫必然没有安身之所,天下诸侯和四方百姓都被纣王得罪遍了,世界那么大,早已没了纣王的容身之所。与联军拼了也没了意义,似项羽那样,在最后之际溃围、斩将、斫旗、自尽,这一系列的举动固然悲壮异常,但也难免尸身被分的下场。所以这种情况下,纣王的选择只有自尽。为了免于受辱,纣王决定自焚。跟希特勒一样,自焚是独夫逃避现实的最佳选择。

根据《封神演义》的一贯套路,纣王的最后时刻还是被作者安排了一次对比。宫外杀声震天,宫内鸡飞狗跳。此时的纣王穿上了最华丽的冕旒衮服,依然贵气非凡。这套衣服非同一般,比限量版的纪梵希、范思哲还要有派。因为这套衣服全球限量一套,纯手工打造,有钱也买不到,还不允许别人山寨和仿制。除了衣服之外,纣王手持玉圭,身上能挂的名贵装饰品都挂满了。有的人对人生的目标就设定为一身名牌,有的人为了一身名牌抛弃了下限。不缺名牌的纣王在最后时刻发现自己最后拥有的,也只有这些带不走的东西,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推进,这些东西也即将不属于纣王。纣王没亲情,无论是亲叔伯还是亲兄弟,亦或是亲儿子,在纣王眼里不值一提,他视亲情如草芥,亲情视他如仇雠,微子抱着礼器就投奔了武王。纣王没有友情,身为帝王怎么会有朋友存在,连亲儿子、亲哥哥都不当回事的纣王,谁敢和他交朋友?纣王没爱情,三桩政治婚姻让纣王不胜其烦。纣王对姜后、黄妃、杨妃没有爱。最讽刺的是纣王最爱的三位还是妖怪,那三妖却不爱纣王。

也就是说,折腾了大半生,纣王的人生中亲情、友情、爱情一样都不占。这样的人生,满满都是缺憾,这不是豪宅、名牌、权势、美色所能弥补的。好在神仙们对纣王还有一丝怜悯,至少从纣王的角度讲,他觉得他的人生是有爱情的。他爱妲己,他疯狂的人生至少有一半是为了妲己。一个从出生就被安排好一生的男人,毫无生气的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无精打采的走着,直到他遇到了妲己,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纣王的前半生中,他的妻子、老师、臣子都是一样的人,纣王无论是上朝、上课还是回家睡觉,这些人总是告诉他:江山怎么怎么样,祖宗怎么怎么样。你要怎么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怎么样。纣王仿佛提线木偶一般被周围的人操纵着。好在是儿子还小,要不然成年的太子也会往那一跪,告诉父王你不能怎么怎么样。

当大家都是同一个脸谱的时候,周围所有人都很伟光正的时候,妲己的出现,让纣王看到了一丝属于自我的东西,纣王当然会无所救药的爱上妲己。平心而论,纣王是个情种。他爱妲己,所以他为了妲己得罪了全天下。杜元铣是纣王老师又怎么样?为了维护妲己,纣王对杜元铣下了杀手。亲儿子殷郊、殷洪又怎么样?这俩人敢来杀妲己,那就跟弑君没区别,杀!亲叔叔比干又怎么样,这一条人命在纣王眼里远不及妲己重要,杀。对于纣王来说,江山如画也难以比拟妲己送他的风景。这一切如同过眼云烟,纣王心灰意冷,了无牵挂的身赴火海。尘归尘,土归土,最后陪伴纣王死节的,居然是个宦官朱升。

看起来纣王是个悲剧人物,如果把他放在韩剧里,可能他会迎来各种同情。剧本可以这样写:一个有着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富二代,被迫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女人。该二代在继承家族企业之后,跟一个心机婊坠入爱河。最后这个二代被心机婊耍的身无分文,二代愤而自杀。

可惜的是位置不同,一个二代再能作,也不会有帝王能作带来的危害大。太多太多的冤魂为纣王的任性而牺牲。所以在小说的框架下,纣王被钉在耻辱柱上,昏君二字是纣王的盖棺定论。

有人说如果没有女娲娘娘派来三妖蛊惑纣王,纣王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其实这个剧情的根结还在纣王自己那里,他一个不安分的人生在帝王家,当了国家的精神领袖。就算没有三妖祸乱后宫,也会有别人扮演妲己的角色。如同鲧捐这样的人物早晚会落入纣王法眼,纣王一样会发挥作死的最高奥义。
随着纣王的自焚,商王朝的句号也画完了最后半个圈。作为曾经的殷商下大夫,姜子牙为武王做起了导游,如数家珍的给武王介绍哪是九间殿,哪是龙德殿,哪是摘星楼遗址,哪是酒池肉林······在东伯侯姜文焕的推戴下,武王姬发继任天子之位,天下正式改朝换代。

这样一部神话小说的主要故事到此几乎讲完了。那么说这部小说真正要表达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我理解的,还是从一个对比说起。就对比纣王和武王这两个人,武王一直透着那么一股子无能。他胸无大志,他仁慈无断,他不做重要决策,他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跟纣王比起来,纣王聪明,武王无能。纣王勇武,武王无能。纣王独断,武王无能。论武功、文采、口才、智力,武王哪哪都不如纣王,可偏偏就是武王取代了纣王的锦绣江山。这是天意吗?非也,这是明末知识分子对盛世明君的普遍看法。

武王的无能,其实是无为。武王不会打仗,所以他不指挥军队。武王不懂朝政,所以他不干预朝政。明末知识分子理想的君主,就是无为而治的君主。君主的权力太大,任何一个主观想法或行为都会引起全国性的大动作。所以君主一定要无为。那么谁该有为呢?那就是丞相。我国传统社会理想中的丞相又被称为鼎辅,代表人物就是伊尹。伊尹厨子出身,而鼎辅的意思,其实就是厨师。也就是说好的丞相,要像厨师那样,可以调和鼎鼐,让有特长的大臣如同油盐酱醋那样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武王无为,姜子牙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纣王强势,姜子牙只能当个下大夫。

姜子牙和武王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一路走来损失不可谓不惨重。真到改朝换代的时候,武王表彰商容、祭奠比干、释放箕子、开仓放粮,可有一样,没能真正给老百姓出口气。因为纣王的近臣几乎都战死了,而纣王本身自焚而亡,老百姓的恶气不能出。就在这时候,有人送上门来了,这就是偷了玉玺的飞廉和恶来。这二人前来投奔武王,献上玉玺,等待加官进爵。正愁找不到反面典型的姜子牙可算是过瘾了,心说当初周军杀入殷商本土之后,基本上就不受降了。因为那个时候兵强马壮的周军,不需要更多的殷商官员前来投诚。所以像飞廉和恶来这种情况,必然是被推到封神台前斩首示众。一来是因为这二人实在没什么价值,二来是因为这二人恶贯满盈,三来是正好拿此二人的人头给天下人一个交代。飞廉和恶来玩了一辈子的人,最后确是被姜子牙玩了,落得封神台前被斩首的下场。

随着姜子牙封神和武王封国,天上地下的秩序重新井然。姜子牙凑够了玉帝要的神仙,武王把殷商时代的四大诸侯发展为七十二大诸侯。天下有序,人民安康的理想国就此诞生。故事的最后,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雷震子、韦护七人不受朝廷爵位,隐居深山继续修炼,后来肉身成圣,李家一门显赫天界。还记得当初姜子牙下山时,元始天尊说姜子牙仙道难成,当享受人间富贵。但是元始天尊并没有把话说绝,曾言姜子牙还有上山之日。李靖等七人急流勇退之时,其实就是姜子牙应当回玉虚宫之际。可惜的是姜子牙并没有参透这点,兴高采烈的去齐国赴任,正儿八经的享受人间富贵。他忘了他当初是怎么训黄天化了,也忘了师傅说的话。所以李靖等七人最终肉身成圣,而姜子牙死在了齐国。连马氏死后都能成为扫帚星,姜子牙却死的无声无息,既没成仙,也没成神。这是作者在原著中最后的对比,在理想国周王朝的体系下,连姜子牙都敌不过权利和富贵的这一关。师侄们尚能肉身成圣,费仲、尤浑都能封神,姜子牙只能遁入轮回,而这,就是现实。

(全书完)

孔令堃

2016.9.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