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三、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这段故事,得从一个老司机说起。要说起大汉朝的著名老司机,夏侯婴绝对算一个。在没有夏侯婴的日子里,三朝元老卫绾绝对是老司机的典范。你看夏侯婴擅长的无非是开车,他能独自驾车带着刘邦逃命。而卫绾是玩车,观赏性极强。我也不清楚汉代的所谓“弄车之技”具体是什么动作,最起码和今天的甩尾漂移原地360°掉头属于一个类型。
卫绾因会玩车被汉文帝启用,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尸位素餐。除了在“七国之乱”时略有战功,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等发工资。卫绾跟其他官员不一样,他不贪赃不枉法,不渎职不矫情。但是,他也没什么作为,更没什么野心。正因为如此,汉景帝晚年用他为相,算是给汉武帝的登基铺平了道路。
但是汉武帝很不喜欢这个礼物,哪怕是卫绾坚决的支持汉武帝不再启用法家、阴阳家的学子,依然不能获得汉武帝这个少年郎的信任。因为这样一个毫无棱角的人,断然不能配合叛逆期的汉武帝做大事。所以,建元元年,刚通过考试选拔完人才的汉武帝就让卫绾退休,空出相位等待国舅田蚡的上位。
上一节我说过,汉武帝继位之初的一系列动作,表面上看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事实上王太后心知肚明,这是汉武帝要对窦家动手的节奏。王太后不会拦着皇帝,当然了,拦也拦不住。所以,王太后让汉武帝去碰着一次壁,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比如丞相大位,虽然汉武帝内定了田蚡,但是王太后却秘密召见田蚡,告诫他必须推辞,让他把相位让给窦家的尴尬人窦婴,一来显得太后一族无意跟太皇太后一族叫板,二来万一有什么事,让窦婴在前边顶雷。
就这样,到了建元元年的六月,仕途坎坷的窦婴突然拜相,而汉武帝为了照顾田蚡,顺便抓兵权,重设太尉一职,让田蚡担任太尉。
在汉景帝时代呢,田蚡是个碎催。虽说他是王皇后的弟弟,但是他姓田,这多尴尬。而且田蚡的小嘴虽然能说,但是极低的颜值却给他减了很多分。无论在哪个时代,脸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在大街上,长成吴彦祖那样的男生突然吻上一个陌生女孩,人家女孩会觉得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还会给这个男生贴上浪漫的标签。这要是换作长成《大宅门》里金二那模样,女孩就得报警,还得给他贴上猥琐、恶心、流氓的标签。
现实就是这样,田蚡要想上位,最初的思路就是抱紧窦婴的大腿。别看窦婴的仕途一直不顺,但是这位魏其侯爷怎么说都是窦家的标志性人物,组织上是不会忘了他的。况且窦婴的落魄,是因为反对废太子刘荣,这一点上,窦婴跟窦太后是一致的。再一个田蚡也没有别人可以攀附,卫绾那样的人虽然官大,但是没有用啊。
所以一直截止到窦婴拜相,这俩人的关系都是很铁的,最起码表面上很铁。窦婴是拿田蚡当朋友,而田蚡可就不一定了。窦婴这次当丞相,那感觉就像志得意满达到人生巅峰,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了。但是田蚡可不这样,他想的是帮助汉武帝搞事情。
就眼下这个阶段,其实汉武帝最该搞的事情就是抓兵权。但是无论哪个时代,抓兵权都是个敏感的事件。尤其是这种多方政治势力平衡的时代,突然有一方要抓兵权,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别看田蚡是个太尉,可基本上不管什么用。因为从汉景帝七年废除太尉这个职务开始,到建元元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大汉没有太尉,但是军队体系各管各的一摊子,运行良好,再设一个太尉,根本没用。这就好比清末的摄政王载沣给自己按了一个海陆军大元帅的头衔,但是他在军队说句话真没冯国璋好使。
所以,光有个太尉还不行,得在重要的职能部门安插亲信。在当年的长安军队体系中,主要分南、北二军。比南、北军更重要的就是御林军,正因为御林军重要,所以这支武装力量有两个九卿级别的高官掌握。负责宫内警卫的是郎中令,负责宫外警卫的是卫尉。汉武帝当然不能直眉瞪眼的就去把自己人任命为郎中令、卫尉,这显得自己要搞事情。
但是如果通过丞相的推荐,那就显得大公无私了。怎么才能让窦婴推荐汉武帝的人去担任掌握皇宫命脉的郎中令呢?田蚡可费了劲了。窦婴是个典型的儒家学者,非常讲究克己复礼。当然了,要不是因为这样,他也得罪不了那么多人。田蚡多年拍窦婴的马屁,于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伪儒家学者。这个伪儒家虽然贵为太尉,但是依然像过去那样毕恭毕敬的追随窦婴,陪窦婴聊春秋大义,聊大公无私,聊人尽其才,聊儒家信徒赵绾和王臧是人才。
窦婴就这样上套了,他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学儒家出身的人,未必会干儒家的工作。就好比今天,有几个工作能和大学专业对口的?在窦婴的牵头下,所谓的民间大儒赵绾和王臧就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朝堂。汉武帝表示,丞相推荐的人错不了,封赵绾为御史大夫,封王臧为郎中令。也就是这时候,汉武帝针对名将李广和程不识跟群臣交换了意见,任命李广为卫尉。
那么说这个赵绾和王臧是什么人呢?这二位是大儒申培的高足。爷儿仨一肚子能耐无处施展,这一次被汉武帝直接册封这么大的官,连八十多岁的申培都当了太中大夫,那在这爷儿仨眼中,十六岁的汉武帝那是尧舜之君,值得用生命去追随。爹亲、娘亲、孔子亲都不如汉武帝亲。
这爷儿仨上位,申培的主要角色就是个精神领袖。谁敢跟他辩论,这老爷子随时有碰瓷的可能。王臧就是低低调调的当个郎中令,他的工作就是掌握大内侍卫,关键时刻站出来就行。所以,主要出来折腾事就是御史大夫赵绾。
窦婴也很无奈,因为根据惯例,丞相推荐的人能当个中大夫就不错了。谁想得到赵绾直接当了御史大夫,把丞相活活架空。等于窦婴被田蚡忽悠的给自己挖了个坑,平时赵绾说了算,出事还得他丞相顶雷,这哪儿说理去。汉武帝为了照顾窦婴的情绪,把他好朋友灌夫升为太仆。
赵绾最得意的一项政令,就是设立明堂。所谓的明堂,就是个祭祀单位。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赵绾围绕明堂做了很多祭祀的礼仪,要求诸侯、地方官进京先去明堂祭祀,顺便可以把一些大事在明堂聊聊。明堂的设立,表面上看是建立了一个庙,事实上是搞了一出政治中心的转移,把丞相、太皇太后都给晾在了一边。所以,明堂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因此,咱们俗话把搞事情说成:“搞什么明堂?”后来以讹传讹,把字写白了,就成了:“搞什么名堂?”这帮所谓的大儒上位,导致朝中旧臣、酷吏倍受打击。比如著名酷吏宁成,就是在这个时候获罪被免职。但是宁成出了官场就踏入了江湖,成为了一代大侠,积累了千金资产。
转过年来就到了建元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十七岁。年初,淮南王刘安入朝,太尉田蚡负责接待,先到明堂聊聊,再进宫诉说亲情。这位淮南王是刘邦小儿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也是文学名著《淮南子》的作者,还是豆腐的发明人,总之很牛。自汉朝开国以来,担任淮南王的人都造反了,这位刘安没趁着七国之乱的东风起兵,是因为当时的淮南国相是张释之。老张统兵,刘安就造不得反。
从辈分上讲,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的叔叔。他老人家的特点就是有学问,而且还有钱。太尉田蚡接待这位王爷,并不关心他是否有学问,而是看上了他的钱。为了讨好淮南王,田蚡喝多了脑子抽风替皇帝做主,将来让淮南王接班。那年皇帝十七岁,淮南王四十岁。田蚡扯淡一样的话,就是为了讨好淮南王骗点钱。可没想到淮南王当真了,从此天天盼着汉武帝死。汉武帝总不死,所以后来淮南王就起兵企图帮助汉武帝死,这是后话。
总之淮南王进京事件,证明了明堂有隔绝皇宫和大臣的作用。汉武帝这样大张旗鼓的搞事情,太皇太后颇有微词。窦氏不提朝政的事,显得自己跟孙子夺权一样。她说儒家不好,道家好。用道家治国,准能国泰民安。皇上如果考虑好了,哀家愿意提供善于道家学说的人才。
汉武帝一听拉倒吧,什么道家、儒家,那不都一回事吗?无非是我的人换成你的人,这可不行。于是,汉武帝召集近臣开会,商讨意见。御史大夫赵绾提出,以后就让老太太在长乐宫养老,朝中大事都不给她报告,她也就消停了。
很快,太皇太后就得到消息了。老太太怒不可遏,把赵绾比作汉文帝时期的奸臣新垣平。很快老太太又平静了,独裁政体下的官员哪有干净的?老太太效仿当年的廷尉张释之派人暗中搜集新垣平的犯罪证据,也派人去暗中调查赵绾、王臧等人。罪证都是现成的,贪污按在哪个官员头上都不冤枉。老太太把铁证摆在汉武帝面前,要打了赵绾和王臧这俩大老虎。中纪委书记赵绾亲自贪污,不管还行吗?对得起人民交的赋税吗?汉武帝也没辙啊,只好同意老太太的意见,免了赵绾和王臧。这样老太太并不过瘾,她恨窦婴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于是下令免了窦婴,顺带免了田蚡。大汉开国以来,把三公全免的事头一次发生,还搭上一个郎中令。这是汉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起打老虎事件,所涉及官员级别之高,十分罕见。
朝中还一个老爷子申培呢,他老人家的高足被免职,只好告病退休。申老爷子一走,赵绾和王臧害怕了,于是俩人自杀。太皇太后消了气,封亲信许昌为丞相。
汉武帝蔫了,他精心部署了一年多的夺权计划,被太皇太后谈笑间搞得灰飞烟灭。从此以后,窦太主和陈皇后日渐骄横,汉武帝在他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显得非常落寞。
在这整个事件当中,原本政治手腕比太皇太后更强的王太后一直没有出手。她觉得少年郎就得多受挫折,长大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再说了,汉武帝进可以君临天下,退可以当个傀儡,没什么大不了的。再不济也能熬死太皇太后,没必要这时候撕破脸。所以在汉武帝这个少年郎最痛苦的时候,王太后作为母亲,给儿子好好上了一课,让他凡事先忍。当年先帝在的时候,没少靠这个姐姐窦太主打击政敌,你也有姐姐啊。
汉武帝恍然大悟,对啊,这是个拼姐的时代。很快,在这个拼姐的过程中,汉武帝改变了人生。具体汉武帝的姐姐给了他什么帮助,下节再聊。
长
按
关
注
古今那些事,正在笑谈中。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