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的思维导图遇上古代的诗词,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随着中国古诗词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唐诗宋词元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连刚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们也在家长老师地教导下学习背诵诗歌。

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这家长也是真拼了。不过让年龄幼小的孩子背诵古诗词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一些孩子能够凭借着良好的记忆力将这些诗歌强行的记住并背诵出来,想要说出这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韵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就好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果子是吞下肚去了,可滋味却不知道是什么。

一些古诗歌书籍中会有对诗歌的释义解释,可这好像还是凭借着单纯记忆来理解诗词。即便是强行的记住了,也难以体会到古诗词真正的意境之美。

近些年来“思维导图”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了。它又叫做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发散后用图形与文字表现出来的辅助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其原理是充分运用人类左右脑机能的不同,将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能够用得上。

可若是有人告诉你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个舶来品可以应用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中,会不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不由的从脑海中升起?

来自于现代英国的“思维导图”与中国古代的诗歌摆在一起,怎么听都感觉不够协调,可事实就是它们的确能够碰撞出激烈的思维学习火花。

思维导图原本就是是一种利用辅助思考的图像式思维的工具,而每一首古诗从意境上来看都是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二者为什么不能够相融合呢?

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字面上来看是十分好理解的,但是这其中所包含的动静、远近、声色相结合的手法,所表现出的作者自得与喜悦的心情却不是小孩子们一般能够感知理解的。

这个时候就要靠思维导图来帮一下忙了。

《思维导图学古诗》系列丛书中所采用的思维导图都是十分适合小孩子们学习使用的,无论是从色彩的运用还是形象的展示,都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的适应性。一般古诗词书籍的配图都是单纯的一幅画,而这套书中所采用“思维导图”配图,则是根据诗词的题目与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的。

除了帮助辅助性记忆之外,书中根据诗意所设计的思维导图也十分的有特色,用十余个颇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就将原本繁琐难以记忆的诗意内容概括了出来,内容展现既直观又形象。

思维导图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发散性,这一特性在《思维导图学古诗》一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们来说,只背诵诗歌内容与理解诗意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的。书中为此还增添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知识链接,将有关联的诗歌进行比较思考,让孩子在学习一首古诗的同时还能够接触到其他更多的古诗。

其实古诗词并不难记忆也并不难以理解,万事皆有解决之道,关键还是在于这方法到底是什么啊!#古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