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要以​平常之心,待非常之物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对自然的推崇与欣赏,影响了我国早期的美学思想,也左右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态度。
从远古的石器、祭祀文化逐步演化而来的赏石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人们 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从实践来看,现代观赏石文化己形成自己独特的“载体” 和“审美特征”,现代赏石在审美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着人们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面貌。
审美活动始于劳动,审美对象是人的世界,是人精神的外化,融合着人的情感,是人的心理与外在世界的有机统一。
在对观赏石的欣赏中,不同时代的人也许会生发出不同的审美意象,但归根结底,在此过程中,人们得到了美的感受,并由此而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美和美感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个人对美感的普遍要求也因人的社会实践的集体体验而得到普遍性的确证。
现代观赏石美学是当代赏石人的集体审美实践与传统美学思想、当代美学成果的有机结合。
观赏石的现代审美特性在于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身的综合之美,表现在它自身具有的奇特性、不确定性、多样性、社会性以及赏石过程中赏石者在意识和物资层面所赋予的审美感受。
如对观赏石进行命题、赋文、绘画、摄影(摄像)、平面设计、配座、组合、陈设等。
现代观赏石审美,需要赏石者理性、科学地看待每一方石头,并能运用科学技术拓展审美的宏观、微观尺度和时间维度,从而拓宽赏石审美创造领域,使观赏石艺术走向更宽、更广的新天地。
现代观赏石审美特性体现了审美的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将审美艺术拓展至多个领域,由具象而意象,理性结合感性,创造出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形式。
赏石艺术正在焕发无限魅力并悄然改变着大众的审美和投资走向。因此,当代观赏石的审美已经成为今后石界应该加大力气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带着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深入理论探讨,总结和创建当代赏石的审美理论,而不应因循守旧或囿于一家之见,裹足不前。
在当代观赏石审美研究、实践之路上,可以范曾先生为《中国石谱》作序之句作为求索警句:“应以平常之心,以待非常之物,则收藏便成为一种怡情养性、撄宁修心的高雅之所……切忌贪、嗔、痴三病。
贪者无止境也,贪则近婪,要非高人情怀;嗔者无明烦恼,藏石之愉悦顿失;痴者,病态之藏者,往往有不可料之后果……”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

    自然美( natural beauty)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美学界对它有两种界定:一是指自然物的美,如日月.山河花木.鸟 ...

  • ♥♥克罗齐美学思想

    引用 克罗齐美学思想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 ...

  • 自考00037美学复习题

    自考00037美学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分析哲学) 4. ...

  • 根雕大师张德和四十年创作秘笈问世,为你解密神奇作品的诞生

    按:最近,根雕大师张德和的<雕根问道--德和谈艺录>由西泠印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创作实践到艺术理论全面融合的根雕专著,"填补了根雕艺术理论上的学术空白". 该 ...

  • 唐小林 | 期待一次新的起飞

    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了百年历史.这百年的诗歌成就与经验积累,为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诗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中国新诗在这个阶段获得了一个可以重新审视.检讨和总结的契机.新时代的诗歌既呈现出多元发展 ...

  • 赏石杂谈|奇石收藏要么疯狂,要么平常!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玩石之初,曾登门拜访过一位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气的藏石高手.在他的府上,我不仅见识了各种稀缺罕见的美石,还向他学习了很多藏石经.直到今天,我依旧清楚地记得他当初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赏石境界,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 ◆ ◆ 赏石境界 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美石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观赏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观赏石顾名思义,是用来观.用来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是满足我们的视觉感官.所以,收藏石头的真正价值就是审美价值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

  • 聼月赏石---,用"心"赏石的一种平静心态,一种忘我境界。是与心灵的对话,更是一种冥想式的雅趣。

    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聼月老师藏石 听月诗 南宋 辛弃疾 听月楼头接太清, 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 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 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 吹落嫦娥笑语声 ...

  • 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赏石文化处于孕育发展期,仅有零星的自发赏石活动,不成系统,影响也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美学思想都为赏石文化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终于在中晚 ...

  • 群英荟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二))

    接上篇: "群英"中有许多诗人,他们留下的赏石诗,是当时赏石文化活动的生动记录和第一手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诗人.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一同欣赏过牛僧孺的奇石, ...

  • 气象万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三))

    接上篇:  贰  奇峰突起,景象万千-- 盛极一时的中晚唐赏石文化 1.赏石理论初步形成 从赏石诗文中可以看出,中晚唐已经初步形成了赏石理论. 第一,开始有了品评奇石的标准.中晚唐开始品评石种的优劣和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