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元剑经》剑学指要

夫剑者,见也,见机而作也。机者,枢也;枢者,腕手活动之谓也。豫知枢者,而能防其机,致胜之由也。由者根由,知其由来,能弭其源、塞其流者,焉有不胜之理乎?剑法之妙,妙难尽言。剑分先天与后天。先天之剑,灵活自然。敌剑未动,而我先知之,一目了然,便可应变通权。彼进我退,彼后我先,彼低我高,彼左我右,彼直我横,彼提我伏,列此数端,可以类明。

倘然他来得快活,我退速伏退守,乘虚再攻其不备,彼必忙中失色。此败以伏胜之法,亦一破十二连宫之法。乃后天之剑,机在于肩,为发转之源;枢在腕,为曲直上下左右应用之官。明此,可谓为青白眼哉!

阐释:

即说剑学指要,也是传统手战之道学的指要。而所指出要点有如下内容:什么是机?什么是枢?致胜之由?何为先天?何为后天?何为清白眼?

其曰:剑者,见也,见机而作也。乃传统手战之道的基本观点,双方较技,施招用手,皆见机而作,见景生情。故有见招拆招,见手破手之古训。但有“顺逆”两法用之。

机者,攻防之机制。机者,枢也。此是针对攻防机制之枢机内容而言说的。实际上,一身内外之机制,由内而外言之:在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攻防机制中,内为外之枢。总之,乃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之机制尔。以外形而言:枢者,能掌握腕手活动的部位为之枢。以三节而论:稍节领、中节随、根节摧,三节齐到力增加。一身有形之枢机明矣!如以“刚柔”言攻防机制、中枢,内劲、阳刚为外形之枢,外形阴柔。然内劲、外形的攻守之道的应用,乃“以柔用刚”。不如此,则不知机以枢为用矣!

双方较技,预知枢机者,而能防其机变,即接手便制住其根节,如:一臂之根节的膀根,一身之根节的足根,一腿之根节的胯根;手臂、一身、腿足的中枢之节的肘、腰、膝。制住其根、枢,就能防止其变化,此乃致胜之理由,根本之原由。

其讲:由者,根由,知其根,就知其由根而来,制住其根,能完全控制对手出势用招之源头;制住其中枢部位,就能截其劲路、塞其劲道,使其动转不得,焉有不可战胜对手的道理呀?故制住对手根、枢,不外顺逆为法。

此段由见机而作,追思攻防机制,由攻防机制提出此机制之“枢机”关键,由知枢机为关键。故动手较技、出手用招,虽说顺从以为进退,逆力以为揭献,时时处处皆以柔用刚为技为法,以制住根枢、截流、塞源为根本方法。可谓一气呵成,练用要点,指出得明明白白。不如此练用,则不知拳矣!

传统手战之道之妙,妙难尽言。此乃历代武术大家之同感。拳术中分:“外家拳法、内家拳法、拳道艺境”。而剑法中也分为:“后天之剑,先天之剑,神剑”。乃此两种分法又不尽相同。如正确地认识后,此两种分法应是相同的。试述之如下:

先天之剑:应与内家拳法气、意拳懂劲相对应。皆尚先天自然之力。即“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讲究“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基本宗旨的。

后天之剑:此论的是与内家拳法形拳招熟相对应的的后天形剑法式。如尚后天有为之力法者,就应与外家拳法相对应了,乃不是本剑经所论的内容。

神剑的神化之功,应与拳道相对应。即剑道、拳道相对应。皆从有化无之道境。

由上述分析,故统称为传统手战之道了。这样便于论述了。剑道、拳道、理法乃通用的。既然传统手战之道的先、后天,内、外家的分别认识清楚了,还是研究先天、内家为尚。

先天之剑,乃指懂劲的神知艺境而言的,故而灵活自然,即以“先天之神为体用,足以向机御变,因变致神”。为何灵活自然而又致神知,皆因敌剑未动,而我先知其虚实动静意图。关于传统手战之道的能前知。孙禄堂先生论拳道时说:“拳术至炼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可知:拳道、剑道,皆是“至诚之道”。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传统手战之道乃诚之者所行所为,而致“至诚”境界。也即本经文中所述的“浑元功法”而致“神化之功”。达到神化之功的神明艺境,是谓“至诚”之境界。以之用剑,乃剑道;以之用拳,乃拳道。达此艺境,皆可具备敌未动,我先知的前知之功能。传统手战之道要点明矣!

即能前知,如与对手较技对阵,便可审敌料事,审机度势,一目了然。便可随机应变,正是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见景生情地权变造势了,或从之以为进退,或逆力以为揭献。皆是柔化刚发完成的,此乃通权达变之境界。以此而知:先天之剑,其枢在神,此乃大枢。

然后天有形之剑法,机在于肩,为发转之源;枢在腕,为曲直上下左右应用之官。此论外形之攻防机制,应以全身外形而论,机在足,枢在腰,然后才是肩为机,枢在肘。应以人身三才部位的根、中、稍三节论枢机,才为的确。而此论乃简说,只论小枢。因本经文后面有“大小枢”说,故从之而阐释。其前文已论“大成之法,先须活步身”。就说明在剑法中亦是步法、身法、剑法,三法合一而致用的。其未谈步法、身法之枢机,单谈肩、腕为枢机,结合前面先天剑法以神为枢机,合观之,正成此大小枢机之论。乃步法、身法之枢机,是在口授中谈论了。读谱要有举一反三之思,诸谱通矣!况在其它章节也谈到周身一家的“十三含”、“十三随”自可知矣!

至于先天之剑法和后天之剑法,除先天剑法崇尚先天之神为体用的暗劲法式,后天形剑之法多明劲法式之区别外。就其所用攻防之式,攻防之招,及应用法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点,就象形意拳的五拳:劈、崩、钻、炮、横。五拳之架式不变,而有明劲、暗劲、化劲的三种不同功夫艺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看其应用的方法、准则了。

其所列六种方法,以为之说明顺随施手用招的法则。然此六种方法不可独观,而要合看,方见其妙。此中皆存在“从之以为进退,逆力以为揭献”的妙法。

彼进我退:

不对争,顺从为法,退是为了进击。此乃以退为攻,以退为守的先为不可胜之势,然后乘隙而进击。即兵家所说:“不敢进寸,宁可退尺”。传统手战之道中,以退取胜的招式很多,只要掌握好机势,可速胜对手。如倒撵猴式的连三把之退打,狸猫扑鼠连八手中的第一式顺手牵羊的捋带法。玉环步拐子鸳鸯脚,等等皆是。故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攻防招法,不能只从进击而求至用,亦应从退法攻击中以求胜人,这样才较为全面。以我的用招经验、体会而言,任何一个具体攻防招法,都有退步而用的时机。即贯彻进也打,退亦打的进退连环用招施手的习惯。《少林拳经》中说:“全身收缩后手前”,即是退中施打的论述,前贤将此法列为六法之首,其意义也是让修炼者知道“退守之道,忍辱为先”。乃手战之道的战略、战术上的实际需要,莫要养成只顾盲目进攻,不知退守则安的莽夫习惯。拳家云:“进圈容易、退圈难”,也是讲退守比进击要难得多。能退则能进,此乃必然也。能退守防护,便得进击之要妙。

彼后我先:

拳谚云:“先动者为师,后动者为弟”。此先动、后动,非外形的动之先后。乃言意在人先。“敌未动,我先知”的意思。就是在连手用招中时时刻刻都要先知于人。是谓“彼后我先”之意。就是“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中处静有借法”。讲的就是意在人先的先知于人的内容。先知于人,防备在即,待对手之动,便有上手攻击之良法。就在激烈的攻防变化中,也处处先知于对手,可随时有以柔用刚的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之良法施出以胜之。

此可与“后人发而先人至”之法参照,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是意在人先,不能前知,如何能做到后人发动而先到呢?由此而知: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要点在练心,即觉知的功能。只有觉知,方能意在人先和先知于人。则能明白传统手战之道的攻防至用“在神为,非人力也”,这条秘诀了。

“眼清明则出手疾如闪电”,即此义尔。

彼直我横:

此乃不争的顺随之方法。因势皆凭气也。而势一出,气便有一偏,不能面面俱到,施手用招,正是依此理而产生了“直破横,横破直”的攻防方法。因其直来,便无横力。故以横力破之;如其横来,自无直力,故以直力破之。如以领截而言,则招招势势皆可以随其势领而搓之,谓之截。如以刚发威猛之势蕴蓄其中,彼势可断矣!其势已断,可任凭我击之、发之、放之,瞬间即可胜之。

彼左我右:

彼从左来,我向右往。此乃其一意而。然古代兵家言左右,是左为明,右为暗。偏将处左,大将处右。双方较技,彼在左之明处,我在右之暗处,其不知我,而我独知彼。胜负乃定矣!拳谚云:“拳打两不知”。彼左我右,他全然不知,不打他才怪呢!其不挨打,是不可能的。此即“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此乃彼左我右之精义尔。

彼低我高:

双方较技,势有高低。打人长身,势之高也。打人全凭盖势取,即此意尔。退伏矮身,缩作一球,势之低也。速伏身退守,是此意尔。然攻防功夫艺境水平有高有低,艺境高者,随机应变,高低变势,灵活自然,故能先机在握。水平低者,随机应变空隙多而大,高低变势,矫柔造作,故多应变失机,常处于被动局面而惨败。此乃彼低我高之精义,高明低昧,此之意尔。“拔步打灯”此之义尔。

彼提我伏:

提,乃提法,肘上手下。伏,潜伏待动之意,伏必伸展。如以拳法解之:如对手用提法提我,则我顺其势,伏身而进,不与其提势相争,贴其身即伸展长势靠击。其必跌翻飞出,此正是“分威法伏熊”之义。也是“摆步凌空掌”之打法尔。

列此数端,可以类明。列此六种方法内容。其它可以按类而能明白了。此先明白大概所用方法之内容,以后论述练、用法时,便可较全面地介绍了。

倘然对手身法灵活,出招施手又快而机敏,我应机用招进击的机势间隙几乎等于没有,在此种情况下只好采用迅速的退伏退守策略,乘虚再选隙攻其不防备之处所,这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退而复进,彼必由于进击太快,出乎其意料之外而遭此反击,其必心中慌乱,面目失色,我则乘机胜之。此乃诈则伏胜之方法,自可用此一法,可破“十二连宫之法”。

十二连宫之法:后有十二连城法,十二形法,三十六宫法。此十二连宫法,乃三十六宫剑,分前十二奇中奇,中十二正中正,后十二分左六门奇,右六门正,乃剑法变化之源,三步功也。而三十六宫,二十八式,含盖了十二连城法,十二形法在内了。三十六宫法言用势之法。十二连城法言运用的技法,十二形名法乃说具体攻防招法。就象拳术中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五八十三法,乃言势。套路中所练乃招法,招法以势而用,势以招法为用。法法皆是“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之实施,方是攻防之道的正法。得此,乃真功夫也。

十二形名列后

穿九曲珠,开迷魂锁,春风舞蝶,逆风使船,迎风合扇,随滚绣球,点水蜻蜓,提壶洒地,扶龙摇,卧平沙。

明白了上述所指出的剑学要点,可谓为清白眼哉!何谓清白眼?即黑白分明之法眼,较技时审人度势,能明见,能通幽。其见知、能察彼之来龙去脉。也是现在所说的“行家的眼光”。谚云:“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清白眼即行家看门道之眼光。故知:传统手战之道的练、体、用之学问、功夫之高低,只有行家里手,才具有青白眼。这与其它行当是一样的,内行就是内行,外行总是外行。然外行可经过修炼而成为内行。这要有明师的口传身授、自己勤奋好学,苦修苦练,持之以恒,方可脱胎换骨,由外行转化为内行。也就具备了清白眼了。也就一切都能够看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了。一清二楚,正是清白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