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

肌病

肌病可能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即由另一种潜在疾病引起。肌受损通常影响身体两侧。不同类型的疾病影响不同的肌群:有些影响是没有显著特点的(先天性肌病),而有些则主要位于近端(Duchenne肌营养不良、多肌炎)或远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包括体肌炎),或主要影响头面部(线粒体肌病)。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传导障碍性疾病,运动后加重。

肌力分级通常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进行:

肌病性面容是指因肌无力而缺乏面部表情。这可能主要与眼部(上睑下垂、复视)、口咽部(构音障碍、发音困难、吞咽困难)、眼咽部或颈部[颈前和(或)颈后肌受损有关。

肌萎缩

肌病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受损、破坏,和(或)再生不足而发生萎缩。肌萎缩和肌无力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平行,例如,肌无力不伴有肌萎缩。当脂肪和结缔组织代偿增加时,肌萎缩临床表现可能并不明显。某些神经肌疾病,例如面肩胛肱型营养不良、体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有特征性的肌萎缩类型(近端、远端、单侧)。

肌肥大

肌的增大是由于肌细胞增大(“真正的”肥大)引起的,发生在先天性肌强直中。假性肥大由于萎缩中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沉积引起,见于各种神经肌疾病: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累及小腿肌和三角肌,也可能是由于S1神经根病变。

肌痛

肌痛是由肌内膜、肌束膜和筋膜上的伤害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引起的,肌纤维本身并不含有疼痛纤维。肌肉疼痛的感觉为局部或全身的深在性、紧缩性或针刺样疼痛。其他组织如骨、关节、血管或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脊髓、脑)起源的疼痛也可能被感知为肌肉性疼痛。肌张力的改变(肌肉绞痛或痉挛、强直状态、僵硬、挛缩)亦可导致肌痛。

由于肌肉受压迫或牵拉而产生的肌痛在机械刺激移除后即可消退,而由于肌肉的炎症和结构损害引起的肌痛症状则是持久和逐渐增强的。肌肉缺血和(或)代谢障碍可表现为肌肉活动后肌痛。若对一般人来说无痛的刺激引起了肌痛,则可解释为伤害感受器的敏化,敏化过程由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胺和前列腺素)导致。

延迟性发作的运动相关性肌肉酸痛、疼痛或僵硬(“肌肉发热”)一般在不习惯运动,尤其是肌肉离心收缩(同时伸展和收缩)后8-24小时内发生,可持续5-7天;这是由肌纤维损害(微创伤)后的炎性反应导致的。

肌痛是在休息和劳累时伴随肌创伤(肌断裂、变形、疼痛、筋膜间隙综合征)、皮肌炎和多肌炎、病毒性肌炎(流感病毒、柯萨奇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纤维肌痛、风湿性多肌痛、肌痉挛。

肌强直

在先天性肌强直、神经性肌强直和寒冷诱发的强直性痉挛疾病中,强直显著。肌收缩后不会立即松弛,但在重复的热身运动之后肌强直的程度减轻。轻拍肌引出肌强直反应,例如反射锤轻拍鱼际肌,拇指出现内收和外展。

肌挛缩

当遍布于肌纤维的间质细胞破坏时,肌将永久收缩。挛缩发生在退行性肌病和神经源性肌萎缩中,导致继发性关节畸形。肌电图检查无电活动。肌疲劳重症肌无力、Lamber-Eaton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肌病(见第376页),是以肌异常的易疲劳为特征。从病毒性疾病恢复后,肌的易疲劳性可能会持续几周。

肌疲劳

重症肌无力、Lamber-Eaton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肌病,是以肌异常的易疲劳为特征。从病毒性疾病恢复后,肌的易疲劳性可能会持续几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