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期 上)


唐红陶骑马狩猎俑

唐,高35cm

猎者留八字胡须,头戴幞头,身穿翻领大衣,骑于马上左右巡视,猎狗端坐猎者身后,神情闲散。主人的紧张与小狗的松弛形成鲜明对照。唐朝统治者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性喜狩猎,并以善猎为荣,灿烂多彩的狩猎俑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缩影。

唐三彩骑马狩猎俑

唐,高43cm

马身直立,微向前倾,作欲发之势。骑马者高鼻深目,络腮胡,八字须,头罩黑色幞头,身着绿色翻领窄袖袍,足登乌皮靴,双手持缰,凝视前方,身后蹲坐一犬。苏轼《江城子》描述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胡服骑射,左手牵黄狗,右臂架苍鹰,这一形象广泛地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唐代狩猎俑生动地体现了北方民族狩猎的习俗。更重要的是其所塑造的狩猎犬中有的甚至是西域等地进献的礼品,表现了大唐帝国与外邦的友好往来。

唐三彩骑马狩猎俑

唐,高42cm

狩猎者身穿窄袖衣,双手抱犬,足着靴,踏着马镫端坐于马鞍上。马昂首直立。李唐王朝具有西北少数民族血统,骑马狩猎为其本民族习俗,唐太宗曾说:“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 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在皇室贵戚的带动下,唐朝狩猎盛行,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唐三彩天王俑

三彩天王俑,唐,高118cm,宽50cm。

天王俑头顶置一展翅欲飞之鸟。双眉紧蹙,双眼圆睁,张嘴露齿。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下为山形座。通体以绿、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 天王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起镇墓作用。它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文献中将它们合称为“四神”。

唐白釉兔系罐

白釉兔系罐,唐,口径10.5cm,底径10.3cm,高17cm。

罐撇口、短颈,丰肩、圆腹。通体施白釉,近底足处素面无釉。肩部置兔形双系,可穿绳索以便提携。 唐代白瓷生产在中国北方发展迅速,与南方的青瓷生产遥相呼应,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此件器物以兔的形像做双系装饰,不事张扬,又令整个器形顿显生动,于平淡中见巧思,可谓匠心独运。

唐三彩武官俑

三彩武官俑,唐,高70.5cm。

俑头戴鹖冠,高鼻深目,八字胡须,着宽袍大衣,外罩裲裆,脚穿如意头云履,双拳相握,置于胸前。鹖冠施朱,冠、发、眉、眼、胡须施墨,唇红。 此三彩武官俑神情庄重,釉色以褐、绿、白为主,色泽鲜艳流畅。 鹖(hé 音合)为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唐朝时鹖冠中的鹖多为小雀状,头朝下,两翼匍匐。鹖冠流行于盛唐,至中唐以后则少见。 此件展品由郑振铎先生捐献。

唐三彩文官俑

三彩文官俑,唐,高72cm。

文官俑头戴小冠,着宽袍大衣,外罩裲裆,脚穿如意头云履,双臂抱于胸前。釉色以褐、绿、白为主。 唐朝葬俗中,人死后多随葬各种明器,地位较高的随葬常达数百件,其中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为常见明器。文官俑多长袍大袖,双手拱立,神情肃穆庄重。 此件展品由郑振铎先生捐献。

唐白釉梅瓶

白釉梅瓶,唐,高42.5cm,口径9cm,底径17.5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实足。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无任何杂质,玻璃质感较强,透明度较高,釉面上布满均匀细碎的开片纹。 此种造型习惯上称为“梅瓶”,是装酒用具,亦可插花用作“花瓶”。一般认为,瓷梅瓶始烧于宋代,此件实物证明,其在唐代就已出现。

唐定窑白釉盒

定窑白釉盒,唐,高6.9cm,口径9.8cm,足径5.4cm。

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盖顶隆起,腹下内收,圈足。胎壁较厚,胎质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面莹润。 此盒为典型的唐代定窑产品。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时间长达六七百年之久,产品尤以白瓷而闻名。 唐代瓷盒以圆形为主,多为素面,至晚唐、五代时盒面多刻划花纹,器足渐高外撇。至宋时瓷盒形制呈多样性。瓷盒在唐代主要为日用器,多用于盛放妇女化妆品,有粉盒、硃盒、油盒、黛盒等,此外也有药盒、镜盒或专门盛放香料之盒。

唐三彩马

三彩马,唐,高76.5cm。

此马两耳上耸,双目圆睁,直立于托板上,表现出伫立时宁静的神态。头戴络头,身披攀胸和鞦带,上挂杏叶形饰物,马背配鞍,外包鞍袱,下衬雕花垫和障泥,尾系花结。通体施白、绿、赭三色釉。 此件唐三彩作品造型准确,比例匀称,挺拔有力的四腿刻画得尤其生动。 马在唐朝之所以受到重视,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血统有关。李世民将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三大乐事之一,让阎立本画出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六骏样本,命工匠雕刻成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其左右。唐玄宗李隆基驯养舞马在自己生日的千秋节上应节踢踏,翩翩起舞。诗人李白吟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佳句。马是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马众多,反映出唐人对马的喜爱。 此件展品由郑振铎先生捐献。

唐花瓷罐

花瓷罐,唐,高21.2cm,口径7.9cm,底径9.1cm。

罐撇口,短颈,溜肩,腹略鼓,腹下收敛,近底处深刻弦纹一道并微撇,平底。通体施黑褐色釉,施釉不到底。罐身饰以3个连续的蓝色大斑块。 此罐釉色乌亮,衬托着天蓝色不规则大片叶状块斑,鲜明活泼,类似这样完整的器形,在同类作品中较为少见,系河南鲁山窑所产花瓷中的精品。 花釉瓷在古代文献中称“花瓷”,是唐代瓷器工艺的新创造,烧造花釉瓷器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目前已知,河南鲁山、内乡、禹县、郏县窑等均烧造花釉瓷器。此外,在山西交城也发现烧造花釉瓷器的遗址。花釉瓷是用含两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呈色剂的釉料,在坯体上两次施釉,高温烧成。其特点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块,多少不等,或规整,或飘洒。或深色釉衬出浅色斑,或浅色釉地上饰以深色斑块,互为衬托,颇为醒目。

唐三彩凤首壶

三彩凤首壶,唐,高33cm,口径5.7cm,底径10.4cm。

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飞翔的凤鸟图。 此壶造型巧妙,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华丽,堪称佳品。 凤首壶在初唐时即开始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见的器形,它与同时期另一种常见的双龙柄壶一样,明显具有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这种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装饰手法,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创新。

唐三彩台座

三彩台座,唐,高7.5cm,面横14cm,面纵11cm,足横14cm,足纵11cm。

座面和底部造型一致,呈海棠花式,上下出沿,座面中心刻划宝相花图案。器座的面与底之间由8个向外突起的宝瓶相承,上、下各有一周圆形镂空。通体在深绿、褐黄、白色釉面上,以凸起的珍珠状圆点作辅助装饰。釉汁厚润,有向下流淌的痕迹。 此件三彩镂空台座虽然是一件明器,但制作相当精美,不仅釉面异常华丽,而且采用镂空及珍珠地装饰,使器物装饰性更强,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唐三彩艺术杰作。

唐白釉双龙耳瓶

白釉双龙耳瓶,唐,高42.7cm,口径10cm,底径10.9cm。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突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胎极白。施半截白釉。 此瓶以造型的空间虚实以及轮廓线的自然和谐见长,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所形成的虚实对比,于浑厚质朴中洋溢出俊俏与妩媚,圆滑的曲线与折角处分明的棱角有机结合后,又于刚健挺拔中透出协调柔和的韵律美。器身施白釉,更显高贵典雅。这种瓶的形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大唐盛世的神韵。 双龙耳瓶是唐代流行的瓶式,除白釉外还有青釉、唐三彩等品种。

唐青釉砚台

青釉砚台,唐,高3.9cm,口径16.6cm,足径13.4cm。

砚面微向内凹,周围有沟槽,下承以圆形圈足,圈足的周壁上镂有七个月牙形花边。足内中空。胎呈青灰色,致密而厚重。通体施青绿釉,釉薄而均匀。 此砚设计古朴典雅,既实用又美观。 砚是研墨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此砚又称辟雍砚。“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立的大学,后成为国子监中的主要建筑,四面环水,系皇帝临雍讲学的地方。古代工匠仿效辟雍形状创制了辟雍砚,流行于南朝至唐、宋时期。

唐三彩杯盘

三彩杯盘,唐,承盘:高3.1cm,口径21.8cm,足距14.2cm。杯:高3.3cm,口径6.5cm,足径3.3cm。

杯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小罐组成。承盘为敞口,坦底,下承以三短足。盘内置小杯环绕中心小罐。盘外壁及杯、罐器身施黄、白、绿等色釉,釉色鲜亮亮丽,盘内无釉。 此套杯盘应为饮具,是用来随葬的明器,是唐代现实生活细节的一个再现。 这种样式的饮具在唐代颇为流行,承盘上的小杯五至七个数目不等。它的出现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水平。由于唐三彩的胎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其成型方法较为丰富,主要有粘结法(捏塑法)、轮制法和模制法等。一些方形或长方形器物多是用泥片粘结而成,如陶枕之类。圆器常采用轮制法。人物塑像则采用模制法。此套杯盘即以轮制法制成。轮制法在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晚期就已出现,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后期曾普遍采用。其作法是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借其快速转动力,用手提拉,使之成型。轮制陶器的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表和内部一般留有平行螺旋纹(使用筑模法则没有螺旋纹)。

唐青釉八棱瓶

青釉八棱瓶,唐,高22.5cm,口径1.7cm,足径7.2cm。

瓶通体呈八棱形,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至底,圈足。胎体呈灰白色。釉面明亮,釉色青绿,犹如一汪湖水。瓶体凸棱部位釉色浅淡,更增加了器形的美感。此瓶在装饰上颇具匠心,瓶类多为圆形,此瓶则呈八棱形,且颈、肩相接处有三条凸棱,可谓与众不同。 此物的用途是做洗手用的净水瓶。 在唐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的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的白瓷著称。当时越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备受世人青睐,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赞美它。唐人陆羽撰《茶经》,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并把越窑列为唐代诸窑之首。诗人陆龟蒙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把越窑青瓷比作千峰翠色,苍郁葱茏,沉静深远,形象地表达出越窑青瓷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青瓷,同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碑上将这些越窑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其中一件与此件八棱瓶相同,因此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亦应属于秘色瓷。

唐青釉四足罐

青釉四足罐,唐,高7.8cm,口径4cm,足距6.3cm。

罐直口,丰肩,直腹,腹下部斜收至底,平底。自肩至底凸起四个条形装饰,下接四兽足。胎体厚重,露胎处呈灰白色。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釉色淡青。 此罐造型规整,釉面匀净。其四个条形装饰及兽足是越窑青瓷中少见的装饰手法。 在唐代,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其中的代表是越窑。其历时悠久,在唐代为全国之冠。越窑的制瓷作坊集中在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产品胎质细腻,釉质均匀,浑厚滋润,品种繁多,有“如冰似玉”之誉。

唐三彩花瓣式三足盘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唐,高6.6cm,口径22.2cm,足距13.3cm。

盘口为九瓣花口式,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底下以三足相承。盘心刻划莲花纹饰,内外壁以黄、绿、白、褐等色釉装饰。盘底及三足内侧无釉,无釉处露灰白色胎骨。 此盘以捏塑法成型,九瓣花口厚薄均匀,形状规整。釉面采用图案装饰法,令人耳目一新。 唐三彩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而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取得华丽动人的效果。唐三彩釉面装饰图案主要有网状、散点、彩带等。这些图案的表现手法不一,或利用釉彩的自然流动,或用毛笔沾釉汁描绘图案,或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等。这件花瓣式三足盘就是以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为装饰特色,这是唐三彩釉面装饰中最独特的一种工艺。它在制作时以蜡封住器物上欲装饰的部位,然后通体罩釉,蜡封处便不沾釉,这样就能保留原有的白色胎体,形成形状各异的图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兰谷文化-递美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 民钧(一)

    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器皿,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生活使用,故俗称"民钧"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7期)

    明嘉靖矾红釉梨式执壶 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4期 上)

    宋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宋,高4.3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盘敞口,坦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明显见到拉坯留下的旋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2期)

    唐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唐,高2.9cm,口径15cm,足径10.2cm. 盘敞口,盘心坦平,下承以三足.通体内外施釉,黑色釉地上呈现蓝.白交融的花斑.外底中心无釉. 窑变釉产品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5期)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 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2期)

    明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明,高26.2cm,口径11.4cm,足径10.4cm. 尊广口,方唇,粗长颈,颈上置对称象耳,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纹一周,颈.肩处有数道凸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8期 上)

    北宋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北宋,高5.9cm,口径10.7cm,足径5.1cm. 碗呈墩式.敞口,直壁,近足处内收,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圈足底部无釉,以备使用垫饼垫烧.釉层乳浊,恰似蔚 ...

  •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4期)

    明宣德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明宣德,高4.0cm,口径19.2cm,足径12.7cm.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绘鱼戏荷莲图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 ...

  • 鉴赏清宫旧藏:清代御窑珍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

  • 故宫博物院传世清宫旧藏之汝窑瓷器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