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笔记】妇科病理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六)
在衡道医学新媒体开设的「进阶直播课」栏目中,我们有幸请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郭晓静老师,带来了「妇科病理体系化课程」。
为了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消化,我们不仅有直播课程回放,还专门请深圳市人民医院的蒋豆蔻老师整理了配套的学习笔记。今天带来第六讲:《由卵巢病理诊断基础看卵巢相关病变》。
深圳市人民医院
住院医师 硕士
蒋豆蔻
常见卵巢大体标本送检原因:
卵巢囊肿:包括生理性囊肿和非生理性囊肿,非生理性囊肿又包括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要判断是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
卵巢肿瘤。
卵巢病变WHO分类:
一、了解卵巢胚胎学
1、生殖系统胚胎学
中肾嵴与生殖腺嵴发生模式图(6周人胚腹面观)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均起源于胚胎早期的间介中胚层。人胚第4周初,体节外侧的间介中胚层逐渐向腹侧移动,并与体节分离,形成两条纵行的细胞索,称生肾索,其头侧呈分节状,称生肾节。第5周时,由于生肾索继续增生,从胚体后壁突向体腔,沿中轴线两侧形成左右对称的一对纵行隆起,称尿生殖嵴,是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的原基。之后尿生殖嵴的中部出现一纵沟,将其分成外侧粗而长的中肾嵴和内侧细而短的生殖腺嵴。
2、生殖腺的发生
人胚第3~4周,在靠近尿囊根部的卵黄囊内胚层内,出现大而圆的细胞,称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
人胚第5周时,生殖腺嵴表面上皮长入其下方的间充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上皮细胞索,称初级性索(primary sex cord)。
第6周时,原始生殖细胞沿着后肠的背系膜迁入生殖腺嵴的初级性索。此时的生殖腺尚无性别分化,称未分化性腺。
3、睾丸的发生
如果胚胎的遗传性别为男性,即胚胎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时,其原始生殖细胞携带XY性染色体,Y染色体短臂上有性别决定区(SRY) ,可编码睾丸决定因子(TDF),使未分化性腺向睾丸方向发育。
4、卵巢的发生
如果胚胎的遗传性别为女性,即胚胎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时,其原始生殖细胞携带XX性染色体,无Y染色体,无性别决定区(SRY),无睾丸决定因子(TDF),未分化性腺自然向卵巢方向分化。
5、女性生殖管道的演化
胚胎第6周,中肾管外侧体腔上皮形成副中肾管(米勒管);
副中肾管逐渐向尾侧伸长,后在骨盆中线合并;
左右副中肾管头端分化为左右输卵管;
左右副中肾管中线融合为子宫-阴道管。
6、女性生殖系统的胚胎发生
与泌尿系统(中肾管)的发生密切相关;
决定卵巢分化的是性染色体,而决定生殖管道和外生殖器分化的是性激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任何异常可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畸形;
女性胚胎,中肾小管与输尿管芽以上的中肾管退化消失,有些退化消失的结构可以残留并出现病变(囊肿/肿瘤)。
7、卵巢胚胎学与卵巢肿瘤
性索是粒层细胞和Sertoli细胞的前体,性索成分(粒层细胞和Sertoli细胞)通常排列成上皮样结构,间质的成分表现为富于细胞的性腺间质或其特化成分(卵泡膜和间质细胞);
大多数性索-间质肿瘤(粒层-间质细胞肿瘤)由卵巢型细胞构成,但某些肿瘤(Sertoli-间质细胞肿瘤)的细胞由睾丸型分化而来,性索间质肿瘤具有卵巢和睾丸正常结构和发育过程中的特征;
两性母细胞瘤是含有粒层-间质细胞肿瘤成分和Sertoli-Leydig细胞细胞成分的肿瘤;未分类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种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形态或结构介于睾丸型和卵巢型之间的肿瘤。
二、卵巢组织学
1、卵巢两大功能
1)产生卵子;
2)内分泌功能:
合成和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排卵前雌激素主要来源: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
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大量孕激素+雌激素;
雄激素:门细胞分泌;
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孕激素:依赖于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产生PR)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可下调ER&PR,降低子宫内膜对雌、孕激素的敏感性;
卵巢的很多肿瘤具有临床伴随症状,尤其性索-间质肿瘤常伴有激素改变;
类固醇激素细胞:靶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滑面内质网、管状线粒体、大量脂滴;
来源于中胚层,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有: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卵巢黄体细胞等;
卵巢病变的成分和内分泌功能决定了大体颜色以及临床伴随症状。
2、卵巢的组织学
1)一般组织学形态:
1.1)被膜:表面上皮:表面上皮为一层特化的腹膜间皮,与体腔上皮同源,保留苗勒氏系统多向分化潜能,形态学为扁平/立方上皮,表面上皮下陷时可形成包涵囊肿,位于皮质浅层,最大径<1cm(>1cm称为囊腺瘤),被覆输卵管纤毛上皮/宫颈粘液上皮/子宫内膜样上皮,可能是多数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来源;白膜:位于皮质外层,是表面上皮下方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多囊卵巢综合征时白膜增厚。
包涵囊肿
1.2)皮质:
皮质内层为丰富的间质细胞(席纹状排列、短梭形、胞质少)、卵细胞及各级卵泡;皮质内散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少许平滑肌细胞。
1.3)髓质及卵巢门:与皮质分界不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和厚壁血管,可见门细胞,门细胞形似睾丸的间质细胞(Leydig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颗粒状,富于脂质,含有胆固醇细胞和脂褐素,分泌雄激素,对应Leydig细胞瘤的大体、镜下形态及激素改变
绝经后卵巢门部Leydig细胞增生
卵巢网:类似睾丸网,不规则相连,不要误认癌
3、卵泡的组织形态
1)原始卵泡
三层结构,从中央到外周依次为: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单层扁平粒层细胞)、基底膜
2)初级、次级卵泡
四层结构,从中央到外周依次为:卵母细胞、透明带、卵泡细胞(3-5层立方形粒层细胞)、基底膜
3)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右图箭头显示卵泡细胞内的Call-Exner小体
六层结构,从中央到外周依次为:卵母细胞、透明带、卵泡细胞(多层柱状粒层细胞)及粘液裂隙、基底膜、内卵泡膜层(为多层,构成周围间质)、外卵泡膜层(为单层,构成周围间质)。
4)囊性滤泡及鉴别诊断
4.1)囊性滤泡组织学形态与免疫组化表达
左图:空心三角指示囊性滤泡中的粒层细胞,实心三角指示囊性滤泡中的卵泡膜细胞
我科免疫组化结果与教材一致,显示:
粒层细胞:CK(+),Vimentin(部分弱+),EMA(-),CR(+)
卵泡膜细胞:CK(-),Vimentin(+),EMA(-),CR(+)
4.2)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我科免疫组化结果与教材一致,显示:
左图(囊性滤泡)显示无网状纤维包绕粒层细胞,网状纤维包绕单个卵泡膜细胞
中图(成年型粒层细胞瘤):网状纤维呈巢状包绕肿瘤细胞
右图(卵泡膜细胞瘤):网状纤维包绕单个肿瘤细胞
4.3)妊娠期粒层细胞增生
需鉴别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妊娠期诊断成年型粒层细胞瘤需慎重
4.4)囊性滤泡与滤泡囊肿
5)黄体
定义: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卵泡膜一起向卵泡腔塌陷形成。
组织学包括:颗粒黄体细胞:粒层细胞转变而来,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卵泡膜细胞转变而来,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两者协同作用产生雌激素。
排卵后未受精的黄体称为月经黄体,维持2周退化;排卵后受精的黄体称为妊娠黄体,可维持6个月或更长时间。
左图:月经黄体,黄圈所示细胞为K细胞
右图:妊娠黄体,黄圈所示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小体
6)卵泡及黄体的主要结构变化特点
7)白体
本质为黄体被结缔组织或瘢痕组织取代,边缘卷曲,可见钙化,分泌激素骤然下降
8)排卵
定义: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左图:排出的卵
右图:受精卵
9)卵泡闭锁与间质腺
左图:卵泡闭锁
右图:间质腺
卵泡闭锁:发育的卵泡停止发育并退化消失。卵泡闭锁自胎儿期已开始,出生后一直持续于生育期。
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退化时,卵母细胞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固缩成块状,卵泡细胞变小而分散,最后两种细胞自溶;
次级卵泡或成熟卵泡退化时,有的卵母细胞先退化死亡,透明带皱缩、退化消失,颗粒细胞松散;有的卵母细胞核卵泡细胞同时退化,仅剩皱缩的透明带;
晚期次级卵泡退化时,卵泡塌陷,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血管长入颗粒层和卵丘,膜细胞不立即退化,而是形成类似于膜黄体细胞的多边形细胞,并被结缔组织和血管分隔成分散的细胞团索,称为间质腺。
三、体会
胚胎学、遗传学以及组织学对于卵巢疾病命名和生殖细胞肿瘤的重要性;
妇科内分泌知识对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的重要性;
分子诊断提出妇科肿瘤的方向和进展。
参考资料:
1、《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八年制
2、《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