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兵 团 纪 事(5)绿洲漫步

绿洲漫步

金秋,我徜徉在绿洲新城石河子的林荫道上,徜徉在秋阳明丽的绿洲街头,我时刻沉浸在浓郁的军垦文化的氛围中,和默诵着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句:秋天啊,是丰收的季节。是呵,50个秋天,我们收获了一部恢宏豪迈的拓荒史诗,我们收获了一篇承前启后的哲学定理。
石城军垦文化的代表作,莫过于矗立于世纪广场和音乐广场的《军垦第一犁》、《王震将军》、《泉水》等一组浮雕了,它们是军垦大业起步和延续的象征。王震将军是这座新城的奠基人,他手牵战马挎着望远镜,从望远镜的镜框里,他们依稀远眺到军垦巨舰驶向的光辉彼岸;《军垦第一犁》则是从零点的起步线上,留下的第一行深深的足印;至于《泉水》更富予隽永和和谐的蕴意,一位军垦女兵敞开慈母的胸襟,哺育着她的新生儿,这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影射着军垦事业的后继有人,前赴后继。
在军垦新城矗立的脚手架上,三代军垦人传递着熊熊燃烧的圣火。
第一代(姑且叫第一批吧)军垦“夸父”,当然要数南泥湾的老八路和“九·二五”起义的官兵了,这支王震将军率领的铁流,汇合陶峙岳将军的十万起义大军,在毛泽东的一声令下下,架起枪支,抡起坎土曼,开挖了新城的第一片湿泥。为了使这个男人的世界能够播下爱情的种子,1952年、1954年五千湘女和八千山东大姐,从江南水乡和革命老区应征入伍,赶赴新疆,这批先头部队的男兵和后继部队的女兵,成了军垦新城的创始者,到了五六十年代,一批批复转军人和支边青年满怀豪情,在“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声中,高唱战歌来到兵团。当然,最大的主力军还是五十年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动支边者”,它几乎占这支生产大军总数的80%!这一批批生力军含辛茹苦,披星戴月,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荒凉的戈壁,让新城的面容一天天变得青春美丽。
我认识一位老首长,他该是这座新城的见证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这位热血青年便投笔从戍,奔赴抗日战场。经过南下北返、南泥湾垦荒,他锻炼成为军队的指挥员。铁流西进,“屯垦戍边”的指示下达后,他参与了新城蓝图的制订和建设,可以说,新城的每个变化都凝结了他的智慧。后来,他进入了兵团高层领导班子,然而却一直住在新城,住在他为之奋斗了后半生的疆场。今天,这名当年叱咤风云的壮士已变成一名慈眉善目的老者,成为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令人尊敬的精神偶像。他常常漫步在花园小径,还偶尔出现在“红领巾”队日活动。有时遇到他,向他致以尊敬和问候时,他总是说,石河子发展太快了,现今的青年人干得好,新城的变化连我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都快认不出来了。
我还认识一位叫王树森的老兵,他一生最高的职务仅仅是个排长,然而他有着相当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是黑龙江人,参加过抗日联军,后来在一次战争中被日寇赶进了黑龙江,九死一生的他又苏联红军里当了战士,再从西伯利亚转入新疆,在陶峙岳将军部队里当兵。部队转业后,他参加了拓荒初期的战斗。那时石河子郊区一片野苇湖。蚊虫多得可以把飞在天上的乌鸦咬死一头扎到苇湖里。为了防止蚊虫的叮咬,王排长和他的战友发明了将苇湖的淤泥糊满全身的防蚊方法,蚊子倒是防住了,但汗水浸湿了淤泥,高含量的盐碱又像针刺似的灼伤了他们的皮肤,至今,他们的皮肤还是红赤赤的,像是剥了皮的老鼠。
我还认识一位名叫高菁华的山东大姐,她1952年参军,经过八一农学院进修,当了主管会计,这位被称为“铁算盘”的大姐,干了40年的会计,从来没错过一分钱,然而整整40年,她因工作忙,从来没有回过一次老家,直到退休后,才有了探家的念头,然而回去后人去楼空,不仅长辈们已埋进了离离荒草,连幼时的小姐妹们也你东我西。今天,她的儿子在绿洲公检法部门当了一名领导,又在为新城的建设整日奔波。兵团人有句成语,叫“献了青春献子孙”,我曾问过这位大姐,还想不想落叶归根,她说,我在山东生活了17年,而在石河子却生活了52年,故乡已成了模糊概念,真正的家乡应是石河子。谈到这一切,她坦荡地说,我无怨无悔,我的子辈们已接过我们那代人的圣火,而且干得更加出色。看到新城日益美丽的倩影,仿佛看到我们逝去的青春,我们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欣慰。
清时时节,我曾去石河子南山公墓为一位上海支青扫墓,她是一次沙尘暴中从收割机驾驶台上跌下来轧死的,她的家人从黄浦江畔赶来,本想将她的骨灰带回上海,然而她的父母看了她进疆两年的日记后,决定把她留在边塞小城,她19岁的青春面容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我顺着成行的墓碑依次看去,山东文登人、四川遂宁人、湖南宁乡人、陕西绥德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们把热汗洒进了新城的土地,他们把青春融进了新城的土地,他们甚至把生命也奉献给了新城这片热土,才使新城变得这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果把25年作为一代的话,在石河子生活和战斗着的恰恰是三代人,加上襁褓中的婴儿,该是四代人了。从第一代、二代人身上,我看到了新城岁月的沧桑,从第三代人身上,我看到了新城朝阳般的希望,从第四代甜甜的笑靥里,我又看到了新城童话般的幻想。
清晨,我乘坐热带鱼般的豪华中巴车驰过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的水泥大道,投向人们眼帘的投产不久的“康师傅”、“娃哈哈”、“香巴拉”、“雄峰集团”,石河子人以他们的勤劳和诚信,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信任,一批批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石河子新城挺起她年轻的胸膛,迈出了二次创业、再造辉煌的脚步!
《王震将军》、《军垦第一犁》、《泉水》……我们翻过了历史沉甸甸的一页,今天,我们掀起的是一页页闪光的史册:“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面对世纪广场《军垦第一犁》的雕像,我把右手伸向帽沿,从心灵的深处深情地呼唤出:军垦新城石河子,你好!

精彩不错过

连载:兵 团 纪 事(4)末代皇孙

连载:兵 团 纪 事(3)荣氏子孙

在伊犁  每每我和成吉思汗相遇(组诗)

济枣高铁不仅仅是枣庄的,它还是邹城的、泰安的

作者:高炯浩

微游枣庄   编创

(0)

相关推荐

  • 兵团特色农业区域品牌——军垦1950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是由血汗凝成".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年轻的城>,而这个& ...

  • 石河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风景日戳

    石河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风景日戳

  • 天山脚下的老街

    文 | 闵光荣 细算起来,老街存在于天山脚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老街是石河子入口处的一条街道.长400米.宽9米.占地面积只有0.43平方公里.位于石河子市西北角,与市区接壤.原312国道.石莫 ...

  • 连载:兵 团 纪 事(6)母亲和茶

    母亲和茶 母亲生长在一户殷实人家,年轻时就养成品茶的习惯,嫁到我们高家后,随着家道中落喝不起好茶了,茶瓶里仅盛着一点最便宜的"大方末子",那还是用来待客的.从我记事起便喝的是苦叶茶 ...

  • 中篇小说连载之一:虎 途 岛 纪 事

    虎 途 岛 纪 事 第一章:虎途岛 (一) 在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小岛叫做虎途岛.岛不大,大约500平方公里,住着一群人,散落在几个村庄,自称虎途族人.人口不多,差不多1万余人,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男渔 ...

  • 熨 斗 纪 事

    熨 斗 纪 事 文章来源:石泉县人民政府 -03-08 00:00 字号:小 大       熨斗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793)前,地名叫永兴场.当时此地灌溉工具的筒车很多,上从大河坝,下至车田 ...

  • 选 举 纪 事

    GA02086 村主任裘万年进门的时候,于得利两口子正吃黑夜饭.裘万年吸吸鼻子,笑着向改花说:"伙食不赖哇,在大门外头就闻着香了."于得利两口子赶快起身让主任"一起吃一口 ...

  • 健身团那些事

    作为一个人口稀少的不到三万人的小乡镇,尽管改头换脸被冠以"街道办事处"的名号,然而,对于大家生活却毫无影响. 以往时代,大广场上空荡荡的,不知为啥,今年的广场人满为患. 一到傍晚, ...

  • 【西南作家•散文】纪天才/滨湖广场漫步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 ...

  • 创事纪 | 地平线张宏志:要让人的时间更有价值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文/奥利奥 整个上海车展期间,车企一向都是最抢镜头的主角,不过这一次的上海车展,不少零配件厂商也开始走到幕前,地平线就是其中之一.这次车展,地平线把自己过去几年的技术积累 ...

  • 历代画论(连载70)清:《绘事发微》(清)唐岱 撰

    作品图片均为(清)唐岱山水画作 ◆唐岱 [清](一六七三至?)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一号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只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并尝题其千山落照图,有 ...

  • 纪慈恩:我用了十年,搞懂了死亡这件事

    纪慈恩:我用了十年,搞懂了死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