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辛亥先驱丨蔡锷
锷:“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2021年10月13日 15:42:49
来源:新湖南
原标题:致敬湘籍辛亥先驱丨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蔡锷。资料图)
蔡锷,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他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孙中山称赞他为:“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明过人,六岁读书,13岁即考中秀才,被传为佳话。15岁在2000名青年才俊(仅招收40名)中脱颖而出,考入设立于省会长沙的时务学堂。这对他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梁启超。蔡锷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成绩却很出色,与李炳寰、林圭并称为三大高材生。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对他特别赏识,勤加点拨,师徒之间建立了历久弥坚、终身不渝的深厚感情。
(蔡锷。资料图)
戊戌政变发生后,时务学堂被停办。蔡锷先后到武汉、上海、日本,辗转求学。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自立军反清起义,事泄失败,师友多人遇难。蔡锷虽然幸免,但受到强烈刺激,改名为“锷”,并下决心投笔从戎。次年再赴日本,改学陆军。
1904年10月,蔡锷以优异成绩在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回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担任军职,备受各方政要器重。
1911年夏天,蔡锷在云南编撰出版重要军事著作《曾胡治兵语录》。7月,云贵总督李经羲奏准朝廷任命其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影视剧形象中的蔡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革命党人积极行动,酝酿响应。先后召开四次秘密会议,研究起义的准备工作及行动计划。蔡锷参加了这几次会议并被推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
10月30日,蔡锷按预定计划率军在城北校场和城南巫家坝发动起义。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起义军攻上了昆明市的制高点五华山,占领总督府。昆明起义获得成功。11月1日,云南军政府成立,公推蔡锷为都督。
蔡锷在出任云南都督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爱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立场。都督府在内政、财政、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改革。改革中蔡锷以身作则,两次带头减薪,使月薪由600元减为60元,只相当于一个营长的月薪。改革后,多年入不敷出的云南财政变成略有盈余。
1913年10月,蔡锷奉调到北京,担任多项要职,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统一,企图帮助袁世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1915年,窃踞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置无数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于不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竟然大搞复辟,妄图恢复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已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于是他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内容是:“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这是个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颇具胆识的战略构想。
1915年11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随后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并取道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云南马上于12月25日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三个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率8000人入川作战。
袁氏恼羞成怒,责令湘督汤芗铭查抄蔡锷家产,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位将军为官多年,却没有任何不动产。蔡母和蔡妻躲了出去,只有一个分了家的兄弟,办了一家小木厂,汤只好据实而报:“实无财产可查封。”其实,在蔡松坡病逝后,人们还发现,他生前“尚欠债三四千金”。
1916年1月31日,抱病亲赴前线的蔡锷给妻子潘蕙英写了一封家书:“余素抱以身许国之心,此次尤为决心,万一为敌贼暗算,或战死疆场,决无所悔……”护国战争促进了反袁斗争形势的发展,各地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含恨而死。袁世凯死后,蔡锷被人们誉为“护国军神”。
在艰难的护国战争中,蔡锷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喉病。护国战争胜利后,病情加重,不得不东渡日本求医。1916年11月8日,蔡锷不幸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故居。)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