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的难点和基本技法
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2019-11-10 13:47裂甲骨文书法创作需要一些其它书体创作所不需要的东西作支撑,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方面的,既有书内的,还有书外的。选择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艰难之路。甲骨文书法的创作难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资料难寻。甲骨文方面的书籍资料较少,且大多属于“甲骨学”方面的东西,从考古、文字学等方面研究的多,从书法创作方面研究的少。甲骨文书法资料的出版量很少,早期出版的部分书籍已经绝版。
对创作者而言,常见的资料都难搜集。二是良师难觅。当代,甲骨文专家甚少,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方面的专家更少,且大多数集中在京城和著名高校。甲骨文书法创作者很难得到良师指点迷津,解惑答疑,难于走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三是书籍难读。甲骨文本身古奥艰深,加之有关论著都很专业,特别是早期著作多用文言文,没有相当程度文史底蕴者是难以读懂的。四是文字难识。由于甲骨文与现行文字距离很远,联系较少,并且有的字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法,有的字一种写法有几种释义,有的字说法不一,每字都有不同的形音义,这就更增加了识字的难度。五是内容难选。
现在,甲骨文可释之字太少,仅有1100余字,常用的仅600余字,书写诗词文赋联语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甲骨文字不全,有很多内容不能写,用其它篆书代之又不伦不类,致使创作者大多选择名家集字而成的楹联诗词为主要内容,所以常出现雷同作品,并有抄袭之嫌。少数甲骨书家能够自集既富有时代精神又不同于前人的楹联诗词为创作内容,非饱学之士而不能为也。六是形式难新。甲骨文书法作品以楹联为最多见,其次是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等形式,少数字的形式多,多数字的形式少,常见的章法形式都有名家作品的先例,难于有新的突破。
临摹和研读甲骨书法,最好选择与甲骨文原貌相近的名家作品,以获得初步笔法,然后深入研习甲骨文拓片,以掌握基本笔法、字法、章法,先临习小字后再临习放大字。创作者要注重锤炼线条质量,讲求刀笔融合,得契刻之真意,得笔墨之韵味,达高古率真之妙境。商代甲骨文的基本技法有四种:一是用毛笔蘸墨或朱直接书于甲骨之上,书体清晰,圆润沉著。二是先将文字书于甲骨之上,再用单刀契刻法刻之,刀随书流,自然超逸。三是肥笔书写后,用复刀法精心雕镌,如金铸字、厚实壮观。四是刻后饰色,涂朱者鲜艳夺目,涂墨者乌亮有神,涂褐者古朴典雅,四种形式各具风采。
目前,甲骨文书法作品主要有以下风格笔法:一是甲骨笔法。线条以尖起尖收为主,笔中见刀,刀中见笔,瘦硬挺拔,风神高古,呈现了甲骨文的基本面貌,是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主流风格,最具代表性。这种风格更适合于写稍小一些的字。代表书家有潘主兰、徐无闻等。二是小篆笔法。点划圆起圆收,粗细均匀,结体平稳匀称,圆润畅通。代表书家有罗振玉等。三是金文笔法。点划凝重,厚实壮观,结体宽博,气韵轩昂,这种风格很适于写较大一些的字。代表书家有游寿、刘江等。四是行草笔意。将行草书的干湿、浓淡、粗细、疏密等变化用到甲骨文中,突出写意性、抒情性,呈现率意天真、自然天成、浪漫怡情的风貌。代表书家有王友谊等。五是写意笔法。点划夸张对比、结构大开大合、章法上变化离奇,虽有视觉效果,但远离甲骨文笔法,经不住推敲,很难说是甲骨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