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可能源自扁鹊
虽然现在的人认为《伤寒论》是南阳张仲景所著,王叔和撰次,但从张仲景自序以及《伤寒论》内容看,此书可能另有来历。《伤寒卒病论·集论曰》: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张仲景之意,《伤寒论》是其所集,而非其所著。从《伤寒论》的内容看,有讹误,有缺损,故而可以推断,张仲景与王叔和仅仅增加了少量的内容以及补注。譬如说,《伤寒论》: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这一条内容在所有版本的《伤寒论》中都是一样,这表明张仲景得《伤寒论》时就已经有讹误或缺损。因为根据后文“伤寒三日脉小者欲已也”以及病理可以推断,此条文正确的表达应该如下:
伤寒二日阳明脉大者欲已也。
在《伤寒论》中此类讹误或缺损还有很多,医学造诣不够者是看不出来的。《伤寒论·伤寒例》是单独成篇的,并不在张仲景自序中,故而推断《伤寒论》原名是《伤寒例》,《伤寒例》中很多内容是王叔和补注的。《伤寒例》是伤寒条例之意,与《伤寒论》写作方式吻合。
《伤寒论》与《灵枢·热病》对比,不谦真人推断,《伤寒论》与《灵枢》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伤寒例》: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
这与《灵枢·热病》是一致的,《灵枢·热病》: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伤寒例》中是最后突然出现“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这是非常奇怪的,虽然王叔和加了补注,但与“五十九刺”无关。假如将《伤寒例》与《灵枢》一起传授,那么就无需注解“五十九刺”,所以有理由推断,《伤寒例》与《灵枢》是同一个作者。《灵枢·热病》: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伤寒论》中的针灸之法与此相同,《伤寒论》: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刺期门正是刺足厥阴,故治“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讝语者”。又《灵枢·热病》: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七日八日”为太阳阳明,故而《灵枢·热病》之病理与《伤寒论》的是完全相同的。《素问·热论》: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伤寒例》是直接以伤寒为题,也许《伤寒例》更在《素问》之前成书,先有《伤寒例》,然后才有了《素问·热论》。
要么是张仲景参考了《灵枢》与《素问》之后写作《伤寒论》,要么是这些著作的作者为同一个人。
不谦真人以为,《伤寒例》、《灵枢》以及《素问》等著作都是由扁鹊撰写的,而张仲景、王叔和是扁鹊之传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