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知法,是练拳的第一步

明理知法,是练拳的第一步,遇到好的老师,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今天我们来聊聊拳谱的话,拳谱云:出拳之法,“轻出重收”,如弦上之箭,拉力越大, 出箭的劲力也就越大。盘拳练艺,盘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筋骨”,动的就是“内脏”,又称以内驱外。“身备五张弓”即开即射,崩弹不断!而并非肌肉的松紧变化!初学始拳,首先得明白身体发力的条件有哪些,人体依靠什么来发劲。而后,懂筋骨,明内里,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将这些真正运用到实战中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内功四经古谱里面也有说,心为点火之源,“心一颤,四梢发劲”。何谓四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指(趾)为筋梢,舌为肉梢”,如果单讲“四梢”,很难跟实战打斗想结合起来。人被吓一跳的时候,如果惊吓得厉害,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此时也就具备了“四梢”。所以说,“四梢”并不是我们练习的内容,而是一种效果的表现。我们在盘拳时,千万不要拘泥于类似的现象。如“含胸拔胸,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些只是一种现象,如果刻意去模仿这种特征,适得其反。心意拳中,一个熊形,其实已经包含了这所有的内容。我们练拳,要形象,要生动,切忌好高骛远,追求高深的理论,那种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一开口就是气,丹田,这些非常专业的术语。

丹田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呼吸跟小腹鼓胀的现象,都归为气下丹田。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气的交换,只能到肺,肺泡进气胀大,迫使横隔膜下降,从而产生内脏的下行至腹腔,使得小腹鼓起。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丹田   反而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是不能束缚在气上面的,“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拳谱中也有所说明,但却很少有人究其实质。所以内三合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不对的,应该是心与意合,意与内合,内与力合。再如,步之根本,不在于步,而在于胯,在于肩称之为“按肩以练步”。通过压肩挑担的感觉让脚下都充满助力而产生动力。

现在很多拳术,都是象形拳,我们在练习时,切忌只求外形的相似,而忘记了根本的东西,我们追求的神似,是动物身上具备的一些特性的东西。如虎之捕物,以整体扑进,龙之折身,鹰之整身落坠之劲捉下,马之奔腾急刹,鸡提膝之……我们是学习它们的绝技,而不是外形。否则只能哗众取宠。如“雷声”我们要取雷这蓄势,而非其响声,但在如今的表演中,声音的大小,已经成了评价功力大小的标准,真是可悲。所以练拳不要追求形而上的外在表象要知道自己练什么才是根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