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析——从中药十八反,解析甘草的相反和相畏。

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甘草这味药的功效时,从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解析它的临床作用和应用方法,什么时候必须用,什么时候不需要。

之前我们从甘草的功效,甘草为什么能够补虚,甘草清热解毒的原理,甘草修复粘膜的道理等方面全方位认识甘草这味药,我们还可以从张仲景在方剂药物配伍中,分析甘草的功效和应用规律。

甘草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性质甘缓黏腻,能把身体的气血津液固于中焦,补中气,能锁住人体的气血津液,所以在人体汗吐下利时,防止身体脱水,会及时用甘草锁住身体的水分,在应用汗吐下的方法时,如果怕峻下之剂太过猛烈,往往加入甘草作为反佐药,起到保护收敛的作用。

我们常用的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阳明腑实,大便不通,脘腹痞满,硬实,所以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用于急攻,攻下之力峻猛,用于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去了芒硝,泻热攻下之力较轻,治疗的是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热结轻证,而调胃承气汤中,用了大黄、芒硝、甘草,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满之证,大黄苦寒以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咸寒以泻下除热,软坚润燥,而加入甘草就是调和大黄、芒硝攻下泄热之力,因为调胃承气汤是燥实而不痞满,所以,用大黄、芒硝泻下泻热的同时,甘草能够保护津液,保护胃气,因为没有痞满的症状,使泻下而不伤及正气。所以,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治疗痞满燥实,不能用补中缓急的甘草,以降低其泻下的作用,以防止痞满症状的加重。

在伤寒论中治疗下焦小腹淤血瘀热的方剂,桃核承气汤和大黄牡丹汤,都是以调胃承气汤为基础的方剂,大黄牡丹汤以调胃承气汤为基础加了桃仁、丹皮、冬瓜子,但是去了甘草,治疗肠痈初起,少腹肿痞,桃仁、丹皮凉血,破血祛瘀,冬瓜子清肠中湿热,排脓消痈,但是调胃承气汤去了甘草,没有了甘草的甘甜缓急迫的作用,就是增强了清热泻下祛瘀的作用,因为大黄牡丹汤是治疗肠痈已形成,少腹肿痞,腑气不通,治疗主要以泻下为主,所以大黄牡丹汤以调胃承气汤去了甘草,加了活血破血祛瘀的桃仁,丹皮,和排脓消痈的冬瓜子。

而桃核承气汤是以调胃承气汤为基础,加了桃仁、桂枝组成,治疗膀胱蓄血证,破血下瘀,方中桂枝能够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大黄下瘀泄热,这里没有去甘草,就是用甘草来缓和药性,使药物的峻烈之性缓解,使瘀热和淤血去不伤正气。

在中药十八反里面,有一句话是藻戟遂芫俱战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背的滚瓜烂熟,好像顺口溜一样,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药物之间会相反相恶。

十八反中的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大戟、芫花、海藻都具有泻水逐饮,利水消肿,散结的功效,甘遂、芫花、大戟是下水非常猛烈的药,在伤寒论中的十枣汤就是以这三味药组成,逐水之力峻猛,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肺部胸部积水,所以在治疗疾病必须要逐水泻下的时候,是不能用甘草的,之前我们解析甘草的时候知道,甘草有锁水的作用,能够抗利尿,而峻下逐水之剂,用峻下利水的药物比如甘遂、大戟、芫花,是不能用甘草的,因为甘草会牵制住这类药物的逐水泻下作用。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的利尿的方剂也很少加入甘草,比如五苓散,猪苓汤,当归芍药散,真武汤,也不加入甘草,以防止祛邪利湿利水之力减弱。

我们在治疗一些癥瘕积聚比如乳腺增生、淋巴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各种肿块结节的时候,用海藻起到软坚散结消肿的作用,也是不能与甘草同用的,因为甘草能把身体的气血津液往回收,不利于癥瘕积聚的软坚散结消肿。

也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些性质峻烈的药物时,为了防止峻猛过极,我们会用甘草缓解一下,保护人体的胃气和津液,比如前面我们说的调胃承气汤,没有痞满燥实的症状,用大黄芒硝的作用主要是泻热,加入甘草就是要泻热的同时防止泻下过度,保护人体的胃气和津液。

关于甘草,我们每天都在应用,关于它的功效和运用规律,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和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