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田荣○散文《陈独秀陵园》
陈独秀陵园
田荣
陈独秀陵园,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十里乡林业村境内的叶家冲,距市区5公里。游人从合(肥)安(庆)公路集贤关口处的水泥厂一侧通道口向西,沿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前行约2公里,即可直达中共早期创始人陈独秀先生的陵园。
陈独秀先生于1942年病故在四川省江津县鹤山坪,1947年由其三子陈松年将灵柩迁运回安庆,与其原配夫人高晓岚合塚安葬于此。1981年,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将陈独秀先生陵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并于1982年拨款重修。1994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由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拨款,再次重新规划扩建。2001年初,陈独秀先生陵园第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并向中外游人开放。
现已竣工的陈独秀先生墓地占地1000余平方米。陵墓坐北朝南,背依“卧龙山”,陵墓前有30多米长的汉白玉石砌成的墓道,平整而洁净,两旁各栽32棵四季长青的松柏,象征着陈独秀先生64年的人生风雨历程。塚后栽植着5棵高大挺拔的松柏,寄寓他生前曾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之意。巨大的园拱型墓塚由汉白玉石砌成垒就,墓前还有祭台等设施。陵墓四周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护卫。汉白玉石的墓碑正面,镌刻着安徽省著名书画家张建中先生题书的“陈独秀之墓”5个大字,未冠以任何头衔。整座墓地松柏环绕,墓后修篁丛丛,墓前大片桃梨,环境清幽,极具庄严肃穆之势。
距墓园北侧约50米处,有一座简陋的“陈独秀生平文物陈列室”(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陈独秀博物馆”目前尚在筹建之中)。一楼的三间展室陈列有陈独秀的历史图文照片150余幅,还有各类历史文物资料100多件;二楼陈列着陈独秀生活遗存:一间卧室,一间书房及20余件遗物。书房里还悬挂着陈独秀先生在国民党监狱中给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对联(复印品):“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陈独秀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中最为杰出的伟大人物之一,亦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骄傲与自豪。他于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庆城东北后营房区。1901年,他因受清朝政府的通缉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3年回国后,与民主进步人士章士钊等在上海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陈独秀回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从1915年起,他创办进步刊物《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宣传鼓吹马克思主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开启了新世纪的曙光。他倡导和发起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并领导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陈独秀发起创立上海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他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又被选为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其时,他带领着年幼稚嫩的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困苦与白色恐怖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之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29年,他被开除出党。此后,陈独秀先生始终致力于反抗独裁统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生前曾先后四次被国民党与反动军阀当局逮捕,均铁骨铮铮,从不向黑暗势力低头。1932年10月,陈独秀先生第四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并判刑8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从国民党南京监牢中提前获得释放。随后,陈独秀先生在贫病交加中度过凄凉的晚年,他先居四川省江津县城,后再移居至鹤山坪石墙院。他晚景凄苦,家陡四壁,常常无米下锅,一日三餐难熬……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先生在贫病忧郁中逝去。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就样暗然落幕……著名教育家房秩五先生在《挽陈仲甫》诗中云:“盛唐山下昔婆婆,研地悲哀发浩歌。舌战雄能逃竖子,笔诛严更慑群魔。留人别馆三秋雨,送我晴江万里波。往事苍茫谁与语,侧身西望泪滂沱。”
如今,陈独秀长眠在历史的烟雨之中。透过墓园四周的葱郁林木,人们又仿佛看见,独秀先生正穿越历史的尘雾走来,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他那不朽的爱国精神与高洁情操,追寻民主与科学,追寻真理与光明的精神,将永远受到后人的缅怀……
本期编辑:初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