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沉降征丨一个常见但易于忽视的MRI征象

来源:jxradiology

马尾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是2010年由Barz等最先提出的一项直观判断椎管狭窄的方法。将马尾神经束在MRI横断面上的形态分为两类(二分法):正常情况下马尾神经束悬浮于脑脊液中,仰卧位时神经束由于重力作用沉降到椎管背侧,从而在MRI图像上表现为马尾沉降征阴性;马尾沉降征阳性即仰卧位时神经束仍悬浮于硬膜囊内,其原因不明确。

Barz研究指出椎管狭窄平面硬膜外压力增高是神经悬浮于椎管内呈现马尾沉降征阳性的主要原因,而硬膜外压力与椎管狭窄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L5平面以上症状性和形态学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马尾沉降征阳性率为94%,无椎管狭窄症状的下腰痛患者中马尾沉降症阳性率为0。

Schizas分型根据椎管最狭窄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中马尾神经束的形态分为七型(上图):

A型,可以清晰分辨椎管内的脑脊液和脊髓神经束,但马尾神经束分布不均; A1型,马尾神经束均位于硬膜囊背侧,但占据硬膜囊面积小于1/2;

A2型,马尾神经束位于硬膜囊背侧,呈马蹄样分布;

A3型,马尾神经束位于硬膜囊背侧,且占据硬膜囊面积大于1/2;

A4型,马尾神经束位于硬膜囊中间,且占据其大部分面积;

B型,马尾占据硬膜囊所有面积,但仍可见神经的束状结构;

C型,硬膜囊内为均一的灰色信号,无法分辨脑脊液和神经束,硬膜囊背侧椎管间隙内仍可见脂肪信号;

D型,硬膜囊内为均一的灰色信号,背侧无脂肪信号。

马尾沉降征虽然是一项有意义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的指标,但阴性、阳性二分法过于简单,使马尾沉降征阳性缺乏典型的临床意义;Schizas等提出了七分法。这种分型较之前的二分法更为细致,但仍为单纯的形态学分型,且某些分型的椎管狭窄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异。

        二分法过于简单,容易造成假阳性;七分法过于复杂,实用性不强。因为是相对较新的概念,需要临床及影像进一步研究完善,通过分析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疗效的差异验证各种分型的科学性和临床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