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独造金山寺,不用江南一撮土”的镇江民间传说
前几天,朋友群里分享了一篇“马良独造金山寺”的故事,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民间故事,说明古时候金山寺的影响力辐射到苏中地区,很多佛教信徒都愿意供奉金山寺的兴建,所以历史上数次寺庙被毁,最后都能重建起来。
根据王礼刚老师的指点,我在80年代的《镇江民间故事》上找到这则传说:
镇江金山“气接鸿濛,中流开远势;山浮杳霭,一柱倚高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马良独造金山寺”的民间传说,和“水漫金山”神话故事一样,家喻户晓,为民间传颂。
“马良独造金山寺”有几种版本:
一种版本说是一位女子马娘因为一次乘船过江,遇到大风大浪,船被刮到金山才大难不死,她说一定是金山的菩萨保佑的。回到江北后带了钱,来到金山,要独造金山寺,报答菩萨的保佑。
第二种版本,是说苏北滨海的大善人马良,修心拜佛,独造了镇江金山寺。现在滨海还有一个村子叫马家村,一片湖水叫马家荡,有一座小庙叫马良庙。马家荡的土,就是用来造了金山,形成了湖荡。
第三种版本,说是兴化有一位大财主姓马名良子文善,平时就乐善好施。他因膝下无后,常讲:“不修今生修来生。”这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流传的比较广泛一些。
独造金山寺
兴化马良一日入睡时,他家的十三个金人来向他告别:“因缘分已尽,特来向您告辞。”马良惊诧地问:“尔等去向何方?”金人坦率地说:“到山西大财主王太来家落户。”
马良乘船星夜赶到山西王太来家,果然“金盔金甲金链带,威武雄壮实豪迈。”十三个金人齐刷刷站着。王太来见此:“此金人既是贵府之物,请把他们领回去吧。”
归途中,马良思忖:我马良后继无人,一旦命归黄泉,岂不人去楼空。决定暂不归家,先去苏杭一游。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数日后,马良真的叫船到苏杭游玩去了。路过金山,闻得金山寺净慈长老正在为修建金山寺募捐。马良一想,真是千载难逢,天赐良机,他要捐款修建金山寺。马良将桌前墨磨浓,舔饱笔在化缘薄上写了九个大字,“独造金山寺,兴化马良”。
马良的豪施,镇江地方上的一班绅士、阔佬、富翁、商贾及社会名流觉得自己没有面子了,竟刁难起马良来:“既是独造,就不好用江南滴水点土、一草一木。”
马良拱手向大家说道:“一言既出,义无反悔。”
边说边在化缘簿上又添了七个字,“不用江南一撮土”。
马良有此胆量,全仗十三个金人撑腰。
“马良独造金山寺,不要江南一撮土。”水、土都是从兴化运过去的。马良在兴化开了六六三十六条河,八八六十四个荡,九九八十一条沟。
不用江南一撮土
三年六个月金山寺造好了,发现少了一座茅厕。马良同妻子商量,变卖了妻子的首饰造了茅厕。再一查,还缺一口井,马良又求侍妾,侍妾百般无奈,为成全马良,把自己典质给了镇江一位富贾。
最后一看,山门还差一根抵门的杉木杠。
马良再无筹资办法,真正是逼迫无路了。只见他直奔禅房,操起一把利剑,跪地祈祷:“苍天啊!菩萨啊!若显灵,我用中指化作一根杉木杠。”说毕,挥剑剁下中指。
忽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整个金山昏天黑地。一会儿,风停天晴,只见一根粗大的杉木杠将山门牢牢抵定。
此时,净慈长老和众人齐声祝贺马良:
马良独造金山寺,
不用江南一撮土。
截指化作云杉木,
玉全金山万代颂。
分享: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