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斌:【游大足石刻】(游记)
游大足石刻
◎武 斌
【作者简介】:武 斌,1971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临猗人,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2007年开始业余写作,2008年陆续在《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篇。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地质人在旅途》,2014年出版散文集《乡土乡音》,2016年出版散文集《成都拾遗》。有作品在“书香国土·智慧人生——山东煤田地质杯首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入选《书香·人生》。
今年我也不知怎地,只想静静的呆着,享受属于一个人的宁静。一年来的东奔西走,已经让我筋疲力尽。
一年来的匆忙,此刻只想静静呆着。热闹是属于别人的,独处无疑是成了自己的专项。
懒懒地睡,懒懒起来。亲人没有一个人责怪我,任由我主宰着自己的时间。虽然春节,亲人们都聚集在一起了,但我没有高兴起来,岁月一天天在过去,我一天天在老去,心也渐渐失去了过去的狂野。
爱人说,还是带孩子去外面走走吧,毕竟在大家这欢天喜地的日子。于是大年初三,我开车上了成渝高速公路,目的地在前方不知名的地方。最后还是大足石刻的指路牌把我们带到了宝顶山,拥挤的车流让我几次想离开。可转念想来,家人的欢喜,家人高兴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拥挤的人流中,只有向前走。壁画,没有让你细细品赏的时间,因为后面的人已经把你推向前方。这种融合了佛教教义的壁画,只有用静静的心来理解。此刻,我懂得了在大殿里那些僧人,即使游客如何多,外面多么嘈杂,他们还是旁若无人地诵读着经文。那是一种高深的修行,一种远离尘世的修行。他们心中没有波澜,没有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他们心静如水,只有心中至高无上的佛界。
这里的石刻气势磅礴,这里的石刻细腻精美典雅。尤其在宝顶山的大佛湾,这是一个“U”字形的山谷,岩面长500米,高15~30米。这里是一个供广大信众禳灾祈福的俗讲道场。有护法神像,有六道轮回图,有华严三圣造像,有千手观音,有释迦摩尼涅槃图,有九龙灌顶图,有大佛母孔雀王经变图,有毗卢道场,有父母恩重经变相图,有大方佛报恩经变相图,有释迦摩尼行孝三十二相图,舍身求法图,诣父王看疾图,亲担父王棺图,锁六耗图等等。我虽然是静心观看,但依然无法完全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但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充满深刻的教育意义。
女儿只是看壁画是否好看,真正的含有教育意义的成份她并不理解。爱人偶尔看懂一些,也只是皮毛,而我也只是比她们知道多不了多少。我在最后一幅壁画前,遥想它的建造者该是一个怎样的智者?
大足宝顶石刻创刻者赵智凤,法名智宗,南宋昌州(重庆大足)人,就是宝顶山附近米粮里沙溪。他家里很贫穷,对母亲特别孝顺。听说小时候,有一次母亲生病,求医于古佛岩师。母亲病愈后,他便落发出家。他16岁时外出云游,到成都参学求戒,后云游到大轮院,看到柳本尊故事很受感动和启发,便认其为榜样,以化水治病为方便法门,达到弘扬大承佛法的目的。三年后,公元1179年他返乡后传密宗柳本尊法旨,承持教义,命工首建圣寿本尊殿,因名其山曰宝顶。他发弘愿,普施法水。按密宗道场的格局,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山“U”形沟中一次性雕琢了上万驱佛像。赵智凤继承弘扬密宗柳教,清苦70余年,营造了宏大的宝顶石窟密宗金刚部道场,使宝顶山成为巴蜀密宗中心,宝顶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1999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往回走的路上,我想起一个问题:我如果也是这样清苦多年,能得到什么?是学业的日益缜密,一个学问的集大成者,一个优秀的地质学家,一切都有可能。这都是我在假设和推测。
女儿高兴地在前面走着,爱人疲倦地跟在我的身后,我依然没有兴奋的原因。那些佛教的经典一直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更加需要安静。能徜徉在大足石刻前面,能这样对佛教的经典回味,已经是我这一天最大的收获了。邂逅大足石刻,也就是邂逅了一堂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回到成都,心又清静了下来!这样的一次旅行,也是一次身心的修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辑:马兰兰 康开瑜 杨春玲
签约作家:程双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