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早晨,生活里的另一维
梁东方
每天早晨,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早晨,郊外的家,气温都会后退或者前进一个季节:春天的早晨像是冬天,夏天的早晨像是春天,而秋天的早晨已经像是冬天,冬天的早晨比冬天的白天还冷。
这是因为郊外的家没有保温层,直接和外界的温度相同,外面的大地什么温度,它就什么温度。这也是因为郊外的家和自然融合,自然的一切还没有因为建筑过多而被破局,没有城市的热岛效应,自然还主导着大地上的万事万物,主导着气温的起伏。
所以在这样或者后退一个季节或者前进一个季节的早晨,在这样总是偏凉的早晨,就有一种从一个季节一下子挪到了另一个季节的体验;从一个相对温度高的季节挪到一个相对温度低的季节,就会因为对比让人兴奋,兴奋于一成不变的季节在同一天里的两副面孔。这使人既向往那已经过去或者即将到来的季节,也对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季节有了优缺点的更其鲜明的把握,知道了其弥足珍惜的好处。
有研究表明,气温偏凉一些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人在偏凉一些的气温里,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感——因为仅仅靠添加衣物就可以抵抗这样的气温,这给了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御外界侵袭的实践证明和确切印象,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
比如这盛夏的早晨,我居然是被凉醒的:仅仅盖着一件睡衣是不够了,还需要盖上毛巾被甚至薄被;在盛夏的燠热一直是挥之不去的主调的同时,居然还有这样被凉醒了的桥段。这是郊外的家赐予的独特感受。在热岛效应强烈的城市里,在这个时间依然在酣睡的人们那里,都是无缘于这样的感受的。
像是相片底板式的月光逐渐收敛了,大地和树行像是漂浮在显影液里的照片逐渐显现出了黑白的轮廓和影像,某些核心位置甚至已经开始越来越清晰,逐渐地有一种看不见,却可以在早晨的大地上的所有细节上都能分明地感受到的光正在降临。
窗口开始有呼呼的风吹拂,开始将麦地里醇香的潮湿气息与玉米生长的青葱味道带进来,将山坡上的荆条花的味道带进来;这样强劲的风不论多么强劲,都比空调的风,比电扇的风和善,都能被本来就生长在这样的风里的人的身心接受。它原始而淳朴,没有被密集的建筑阻挡和过滤,没有被喧嚣的拥堵阻塞和推挤,它保持着从自然中来的时候全部纯净形状,不是春风也一如春风一样让人迷醉。
不远的远山的山脊线以青色的起伏之状悬浮在大地的边缘,黄色的麦茬地中绿色的玉米苗已经开始露头,四面响起的各种各样的鸟鸣让这幅画面多维而立体,只有树丛后面露出来的一点点永不关闭的小学兼幼儿园的大门上的数字显示屏,是现代化的物品,它亮得耀眼,亮得像是要驱散鸟鸣,亮得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这黎明前的黑暗中越来越明显的天光,好像只是对它无效。
除了它,早晨完全都沉浸在深深的凉爽里。这种深深的凉爽,像是生活的另一维度,虽然短暂但也确凿,在朦胧中如一个终于实现的梦。这也是我在郊外的家习惯早睡早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早起就可以欣赏到、沉浸到这个真实的梦里,就可以进入生活里的短暂却也鲜明的另一维。
说它短暂也只是相对的,因为从四点到六点,总有两个小时之长,已经占到了全天的十二分之一。这在一个人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时间里,固然不是很长,但是却绝对独一无二,绝对异样。而异样,从来就是丰富的全部质地。在看似简单的郊外的家的生活里,遍布这样用高楼大厦建立起来的平面化的、不能感知到自然的微妙韵律的城市里所没有的异样丰富,让人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