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少阴阳虚,气化不及,肺心同病——真武半夏汤
真武半夏汤(陈宜方)
【组成】制附子15~30g 干姜15~30g 白术20g 白芍15g 茯苓20g 桂枝1020g 半夏10~20g 甘草10g 细辛5g 五味子10g 人参10g
【用法】附子久煮,以不麻口为度,汤成,分三次,温服。
【主治】
1.骨节疼痛,遇寒加剧。
2.肺心同病,咳嗽痰稀,心悸气短,口唇发绀。
3.咽喉糜烂,吞咽困难,舌体淡胖有齿痕。
【证析】所治三类证象,都属少阴阳虚,气化不及,痰饮水湿,停滞少阳三焦机理。水湿停滞于肌肉关节,则肢体疼痛,水邪凌心犯肺,肺气宣降异常,心血运行受阻,心肺同病,则见喘咳痰稀,心悸气短,口唇发绀。水湿痹结咽喉,轻则咽痛,重则腐烂而致吞咽困难,上述证象寒热均有,如何知道此证属于少阴阳虚,水湿内停?是以舌体淡胖有齿痕知之。盖舌色淡是病性属寒之象,有齿痕是舌体胖大之征,舌体胖是水湿停滞现象,水湿停滞,则因少阴阳虚,气化不及使然。
【病机】少阴阳虚,气化不及,水停三焦。
【治法】温阳化气,活血通津法。
【方义】少阴阳虚,气化不及,水液内停,治宜温阳化气,活血通津。方中附子擅温命门真火,得桂枝相助,温阳化气力量大为增强。水湿停滞,不能专责肾失主水之权,脾不输津,肺不布津,肝失疏调亦难辞其咎。故配干姜、白术、半夏温运脾阳,恢复脾胃输运;细辛、五味子宣肺敛肺,恢复肺气宣降;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解其肝系经脉之急,以开水液下行之路;茯苓淡渗利湿,导其已停水湿下行,共奏温阳行水之功。人参大补元气,与附子配合可以增强心力;桂枝温通血脉,与附子配合可以畅旺血行。诸药同用,兼顾肾系气化,脾系输运,肺系宣降,肝系弛张,心系通调,令五脏和调,津血通畅,阳气旺盛,则诸证可以缓解。
【应用】此方是由真武汤、附子八物汤、半夏散及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参附汤等相合组成。真武汤与附子八物汤,均长于治疗肌肉骨节疼痛;半夏散及汤,擅治少阴咽痛;真武合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则可治疗肺心病,故治上述证候可以获效。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审属阳虚,投此亦效。治肌肉骨节疼痛疗效甚佳;治肺心病则仅能缓解证象而不能彻底恢复心肺功能;治咽喉糜烂则仅用一例。附录于此,供其参考。
1980年3月,应地质医院邀请,会诊一住院病人。患者刘某,女,53岁,西医确诊为再障贫血,血红蛋白最低时仅3g,每月必赖输血,已达半年。其人舌体淡胖有齿痕,是少阴阳虚,水液失调。遂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60g,干姜30g,白术20g,白芍15g,茯苓20g,桂枝15g,人参15g,甘草10g,半夏15g,五味子10g,细辛5g。嘱其暂服3剂,病人服后精神颇佳,原方续服一月,血红蛋白已升至8g 而不需输血,续服5个月始终保持不变,遂停服。但停药个月以后又降至3g,身肿便秘,咽喉溃烂,痰涎上涌,病已垂危。再次邀余往诊,仍用原方,数剂以后,咽喉溃烂已愈,大便通利,水肿亦消,血红蛋白又上升到8g。1981年秋,余要带学生到宜宾实习,临行嘱其不可停药,1982年元月其家人前来致谢,并谓病人已于前月去世。问其经过,说因该院医生希望病人早日康复,为她输血,不料所输之血带有甲型肝炎病毒,致患急性黄疸,很快去世。
病人服本方一年有余,累计附子约服20千克,人参约服4千克。说它无效,又能使血红蛋白上升,长达一年不需输血;说它有效,却又不能停药,证明此方不能彻底恢复其造血功能,若我同仁对此有回生之术,诚请公诸于世,以救此病患者。这是我记此案意图之一。第二次使用此方时,患者咽喉糜烂,吞咽困难,病已垂危,因其舌体淡胖,故仍用此方而糜烂却很快消失,说明咽喉糜烂亦由阳虚所致,这是我记此案意图之二。
【歌括】
真武半夏治阳虚,桂附参术芍药宜,
苓甘五味姜辛夏,温阳除湿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