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故事22

咱们今天开始讲阳明证,咱们伤寒论在三阴经里面注重的是脾肾的阳气,所以火神派在三阴经里面认识比较深,郑钦安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火神派。但是在阳明上张仲景重的是保阴液、养胃气,讲究急下存阴,这是他的特点。温病派就是在阳明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两大派都是伤寒论的分支。咱们讲的六气气化是伤寒论六经的理论基础,如何治阳明燥热和太阴湿气,如何用扶阳的办法治少阴里寒。通过学习天人六气解找到天人气化的根据,就能了解张仲景的思路。

   卯酉对冲合化五之气阳明燥金,太阴脾土湿上面纯阳、下面纯阴,阳气全跑到地上了。阳明是秋天阳气开始往下降收藏,一部分阳气降到地下,一部分还在地上。这就出现了下面有火、上面有热的燥证,燥气收止水火,各返其宅。水归水、火归火,所以过了伏天转秋天马上天气就凉下来了。张仲景说阳明无寒症,全部都是热证,见不到寒的现象。卯木酉金,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木主生到金就成了。木从戊己土生出来,到金这里一克就成了,所以树木春天发芽、秋天就落叶了。小麦得秋天金水之气开始种下,一到夏天火一克它就成熟了。

   天地万物都是这样相反相成,火不克金金不成器。盖木主发生应春,春为生化之始,金主收敛应秋,秋为成实之终。然既有发生必有收杀,凡物生于木火者必成于金水也,此五行相反相成之理。春主发生,秋主收降,终始不息,其化常行。盖卯月春门开启,阳回土暖,草木随阳气破土而出,万物始滋。生机勃发者,木旺于春也。白露节后,金气之降敛将地面上之火气降伏而入于土内,变炎暑而为清凉。此时热降液生,地面上早晚有露气,此时的露水但觉得凉,寒露时的露水便觉得寒。再至半月,地上阳气降入地下更多,露变成霜,地下就变得温暖了。

   此时湿气去而燥气来,物秉肃杀降敛之气,万物收闭凝华成实者,金旺于秋也。所以说太阴为湿,是水火相交之气,燥为水火不交之气。由于金性刚劲蓐收,收止水火各返其宅,所以秋天天气特别清爽,没有那么多阴云。火不蒸水则云雨不升,水不济火则露泽不降,而燥于是乎成矣。故神明蓐收,盖水不润则木气不滋而草木黄落,火不蒸则土气不发而膏脉枯竭。所以秋天就不发大水了,水脉已经定了,故其司秋月草木枯槁,水泉枯竭,是为燥金用事,然木当秋令而枯槁者,是风从燥化,木从金化,从其所不胜也。胜不了就从了它了,所以燥能胜湿,这就是燥金天地气化的原理。

    此二气对冲在天化燥气,缘天气洁,地气明,故曰阳明。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德雾露萧瑟,燥金肃杀之气万物遇之枯萎也。在地则化金,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政劲肃,在人则阳明经应之。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属金而主收,天气敛缩阴气凝肃,政令不舒而天气以急。地气消落,燥旺湿收,云雾消散而地气以明。秋气太过,则阴多阳少,肃杀太过,万物过早凋谢有损果实之成熟。秋气不及则阴少阳多,阳气不敛降,金气从革火气上炎,阳失降蛰之机。老是太热阳气降不下去不行,这和人身体都有一定的关系。所谓逆收令者伤肺金,太阴不收,相火失藏而泄露,刑金克土,相火降不下去就回克到肺金,此咳嗽飧泄之由也。

   逆秋气者奉水令之封藏者少矣,秋天不降水就不能封藏了。故人于此际勿食辛辣以逆其降敛之令,所以秋天吃点酸的比较好,它在降敛的时候你再吃辣的就会往上返了,就不能养肾气了。宜微酸微凉以助收敛,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肃,此秋气之应以养金令收敛之道,秋伤于湿者,过多吃寒凉的东西伤到中气,金气就降敛不了。湿阻于中肺金失于降敛,火炎于上,寒气外束,故冬生咳嗽也。里面堵着外面寒气闭塞,这就是咳嗽的由来。就是内伤于肠胃,外感于风寒。

   盖人身之气清阳左升于肝脾,浊阴右降于肺胃,饮食入胃清阳左升,精之清者,气行春夏之令升达于五脏。五脏者,藏而不泻也。浊阴右降,精之浊者行秋冬之令而归降于六腑。六腑者,泻而不藏也。糟粕的东西就会往下走,故阳明大肠以降为顺,土本湿气,饮食入胃必得阳明燥气之化收敛其湿,方能腐熟水谷而顺降。胃本属土,土能生金,然此际金气方盛而土气已虚,子强母弱,故子令司权,母气从子化气而为燥也。

   故阳明庚金燥气司权,收敛戊土之湿化而为燥则胃气右转,肺气清降,水液归膀胱,糟粕归大肠,如凉秋之变序,白露之消零也。故阳明戊土从化于燥金,金燥则能收降,阳明之气善于下行者,因其燥也。饮食入胃燥气收降,糟粕下行至大肠尽成干粪,即燥化之明验也。正常情况下,己土脾和肺都属太阴主湿,戊土胃和大肠都属阳明主燥,湿会去济燥,燥也会去济湿。因为脾肺怕湿,必须得得到胃肠的燥气化湿,胃气喜欢湿气,得到湿气才能下降,他们双方是相互补充的。太阳主开,阳气将津液敷布全身,阳明主閣,阴气降敛,将阳气收降归入太阴以济脾阳,脾得阳气方能将水谷精微运送全身,故太阴亦主开。少阳为枢纽,调节开閣平衡。

   阳明收降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中焦都变成湿气了,湿气下注大肠还会下痢,这就是病态了。一看大便稀了就知道是脾土出问题了,多日不解大便就是阳明经收降太过出问题了,正常脾土的精微能济胃肠的燥气,到了大肠后大便是成条的。燥金能改变太阴的子气肺热,阳明篇的白虎汤证就是说的肺热,几个承气汤解决的是大肠的燥气。阳明证中焦都是热了,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又发展了五个承气汤,所以他们温病是把阳明篇研究透了。还有湿温,脾本身是湿又加上温了,在太阴和阳明这里发展出了温病派。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卫气营血辨证,他们在这方面是一个高峰。

   但不能用卫气营血辨证去诊断所有的病,温病派一生不用附子、麻黄等这一类的热药。他们一看都是阴虚,因为阳明证需要保胃气和阴液,没有阴液会危及少阴肾水。按张仲景的说法正常的阳明无死证,阳明中土万物所归,病走到阳明就不再传了,在阳明停住都能把它治好。很多老太太一生中大便都很困难,但是也没事,确实需要治疗一下更好。如果误治再用发汗等办法伤到津液,或者病人本身少阴的阴液比较亏的话,那就从阳明直接伤到少阴真水了。出现目中不了了,就是目中无神的死症了。

   卯木属于胆汁,胆汁是苦的,苦乃火味。火就燥,火味随着燥气走。卯木藏干就是乙木,酉金的藏干是辛金。胃肠的消化液来源于肝的酸汁、胰腺霉的甜汁和胆的苦汁,到十二指肠合起来去帮助消化,所以木能疏土。所以在伤寒论上说,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到阳明就没有寒证了,全部都是热证了,一个在经一个再腑。之所以成了阳明证,一个是从太阳转过来的,从表传到里面,就是太阳阳明。再就是正阳阳明,就是胃家实也,这是阳实。到三阴才是阴实肿瘤了,阳实不会死人,大肠癌不是死症。倪海厦说只要病人不做手术,大肠癌都能救回来。

   我在临床上治过一个大肠癌,到现在五年多了还挺好。他做过手术第一次化疗白细胞就降下来了,就不敢再化疗了。他来我这里的时候是110斤,吃了半年药长到了150斤。从大便里排出了很多又臭又红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就像烂肉一样。这些粘稠的东西排出来后就有了大的变化,他做手术以后就转了,不一定就是阳明证了。倪海厦说大肠癌手术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会转成肝癌,因为大肠有血管直接通到肝脏,它们之间没有瓣膜,血液可以来回走。肺呼吸横膈膜一下降,就会挤压肝脏,肝脏的血液就走到大肠了,大肠就会蠕动。人呼吸一次大肠就蠕动一下,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的癌细胞就容易反逆到肝上,这也是金克木了,就直接传它所不胜了。所以有了大肠癌首先要把肝脏护好,见金之病知金传木,当先实木。病就不再传了,站稳脚跟了再去进攻大肠癌,才有胜算的可能。这是在临床上的诀窍,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平常没事不算治未病,有病防止往下传才是治未病。大肠癌也是阳实,大肠的大便不通,不定多少天有一次大便。有时候稀有时候干,做完手术后一天五六次大便。

   阴寒凝聚成了有形的东西,成了癌症等阴实。阳实就是燥屎积累的粪便,大肠癌不是粪便,但也是在阳经上长了东西。在阳经上长的东西都不是要命的东西,比如乳腺癌,女人以胸为阳,得了乳腺癌不应该要命。在阴经长的阴实不好治,在阳经长得东西不应该死人。比方口腔溃疡、口腔癌、口臭化脓等病,用一些清热解毒、化毒排脓的药就能治愈,就用不着附子和干姜一类的药。不是所得癌症都是阴实,看她长得部位。长在阴经阳气不行了就是阴实,长在阳经阳气又很旺盛就是阳实,古代叫疮或者岩。

   倪海厦说胃癌特别好治,他用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的紫丸和川巴豆,一两个星期就攻下去了。我没有用这个药,巴豆是攻下的泻药,到咱们手上病人做过几次化疗,就特别弱了,泻得猛了人就会受不了。国内的医疗环境和条件不现实,咱不是那些大的医疗机构,可以做一些实验。咱们个人必须得谨慎,现在民间中医的生存环境很窄,在医院里西医怎么治都没问题。咱们中医就不能出一点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是大环境造成的。

    很多病连研究的机会都没有了,咱们中国的中医就是世界闻名的,口号喊得挺响,但是真正的中医精英人才太少了。如果把伤寒论这些经典都推广,从上学一开始就接触伤寒论等正规的经典理论,就一定能学到真正的中医。不管我讲得好不好,但咱们学的是正路子的真正的中医理论。从黄元御解释伤寒论的原理,再到伤寒论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树立的思想就能是正确的了。这就保证不至于走偏,把这些学好了再去深入研究火神派、温病派的方子,你的思想就不会受他的左右了。遇到病你先辩证正确,就能把病治好。现在的中医院校一开始就不学伤寒论,到了研究生才学伤寒论,他们脑子全都是西医和温病派脏腑辨证的理论。再学伤寒论就接受不进去了,这就是路线上的错误了,治病的时候就会手软治不了了。

   再有就是少阳阳明,就是从少阳引起来的,又有少阳证又有阳明大便不通的症状。阳明经热是从太阳转过来的,或者人本身的正气比较旺,一受到风寒马上就化热了。人体受的寒气病邪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不同人体里面转成了不同的病,阳旺的人就成了阳明证了,阴旺的人就成了少阴了,正气旺的人停留在太阳不走。这是根据人的体质的变化,不是病毒的变化,这就是中西医不同的地方。西医认为什么病毒产生什么病,他的病因是根据病毒说的。

   所以中医要辨证论治,不管是什么病毒或细菌,出现什么症状就用什么经的方子。你就是艾滋病出现了太阳病的症状了,我还是用麻黄汤等太阳证的方子,中医不被这些病名所束缚。把六经的特点研究透了以后,出现什么症状证明它在哪一经,就按伤寒论的方子对症下药就行了。不要一说癌症就没法治了,他出现太阳表征就给他治表,不用管肿瘤出现在哪里。出现关节疼痛了就按金匮里面治关节疼的方子治疗,临床上的糖尿病大多归到阳明燥症治疗,血分水亏出现了大热大渴的症状,多是肺和三焦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