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185:爱和怕,哪个更重要?
今天来说一个话题,爱和怕,哪个更重要?
这个话题,在每个人心中必然是各有各的答案。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来自先秦的故事吧。
话说春秋末期,宋国,华氏、皇氏、乐氏,三大家族联合把持宋国的国政。其中,皇氏出了一位能人,叫司城子罕。
话说这位司城子罕就给宋桓公出了一个主意,大意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只喜欢得到赏赐,不喜欢受到惩罚。所以,自己甘愿为国君分忧,以后国君只负责赏赐就好了,尽情享受全国人民的爱戴,至于刑罚这种脏事,就由自己来做,自己甘愿代替国君承受全国人民的恨意。
宋桓公为司城子罕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打动了,爽快地交出了刑罚的权柄。从此以后,凡是发布禁令,诛杀大臣之类的事情,问到宋桓公头上的时候,宋桓公都只有一句话:“去问子罕。”于是,大臣们惧怕子罕,平民百姓归附子罕。才一年的光景,这位子罕就杀掉了宋桓公,成功夺取了宋国的政权。
《韩非子》把司城子罕的篡位比作“出彘”,“彘”就是野猪,“出彘”就是突然窜出来的野猪。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说,司城子罕的夺权就像一头突然窜出来的野猪抢去了食物一样,穷凶极恶,干脆利落,让人猝不及防。“出彘”从此成为一个典故,形容大臣专权。
怎样避免“出彘”的悲剧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尚书》里边有过明确的教导。
《尚书》的《洪范》篇,记载了商朝贤人箕子献给周武王的治国箴言,其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意思是说,福和威,也就是赏和罚,还有美食,都是君王专享的,绝对不能给臣子这些权利。一旦臣子拥有了这些权利,君王就危险了,国家就有祸了。这句话里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成语『作威作福』。威和福必须相辅相成,在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上,威就是大棒,福就是胡萝卜,管理者必须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这样才能管得住人。但《韩非子》把这个道理推进了一步,如果只能二选一,那就看看“出彘”的教训吧,胡萝卜可以不要,但大棒必须有。
在古代君主制下,爱与怕,赏与罚,多数时候是有效的管理手段,明智的君主是不轻易将这两样假手于人的,不然就会和故事里宋桓公一样。我们汉语里一直“恩威并施”这个成语,这或者就是古人对这一问题所作的答案。
这个问题,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也有着典型性。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教育方面,亦或是其他场合,如何运用爱与怕这两样心理,都会收到不同效果的。今天这个话题,不知诸位怎么看,期待留言里看到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