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周末特刊】柯贤会:【拨动心弦 触碰灵魂】(书评)

关注三秦文学,共创文学梦想家园。

拨动心弦 触碰灵魂

——《心灵之约》观感

文/柯贤会

读书如同吃饭,不好吃的饭,吃上一口就再也不想吃了,而好吃的饭,吃了还想吃,吃了一身舒坦,吃后回味无穷,安康女作者洪妍的《心灵之约》就是一桌好吃的饭菜,让我品尝到了精神世界里的美味珍馐。

洪妍是安康文学圈里一位好“厨师”,她往往能从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身边琐事中精选素材,熟练运用文学上的“十八般武艺”,经过淬火烹饪加工,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她的文章都是她用心“烹饪”的一道道佳肴,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的感慨,每一个字都是一口美味,让人享受那难得的视觉和精神上的盛宴。她《在<诗经>里眺望汉江》,让我们看到了汉江历史的悠久、纯净自然、高贵典雅、不可求思;在《大美高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朵朵娇艳的鲜花、一块块翠绿的草坪、一个个生动的景观和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大厦”,把“生态、宜居、循环、发展”的高新诠释的美轮美奂;在《做个大美女人》中,让我们明白了“漂亮是父母给的,而内在美是自己修炼的,漂亮是女人的外壳,内心强大则是女人的灵魂”。像这样精美的文字,在《心灵之约》里俯拾皆是,让人爱不释手,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无数遍,这也许就是一个作家通过自己深厚的生活底蕴,成就了作品吸引力的原因吧。

都说读书写作的人是“书呆子”,高智商低情商,但是洪妍女士是个例外,她不但能写出空灵大气的文章,更能展现她对人、对事、对世界的情感和大爱。《心灵之约》的文章是以作者的真情实感为主线,写的是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文章。尤其是在《父亲的痕迹》一文中,作家以小见大,通过为夫君擀面,生动描述了对父亲、夫君和家人的爱,让人深受感动;在《相遇在诗中》,作家写了她与夫君典军先生“以诗会友”、“以文相爱”的故事,此情此景,温馨而美好,带给人们无限的向往;在《汉江野生鱼》里,她为汉江105种鱼的生存着想,生怕它们从汉江消失、从地球灭亡,彰显着大爱……作家用自己的笔墨,写爱情、亲情、友情和对生活的爱,这是一个作家应该具备的美好情怀和优秀品质,也是作品能够感染人的原因吧。

好的作家必然是有担当的,他们关注的是人间的“真善美”、呼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挖掘的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不断对“人性”的抒写,洪妍女士就是站在这样高度的一位歌者。她对自己生活的母亲河汉江高度关注,在“相约汉江”一章里,她用10余篇文章,描写了汉江的水、汉江的鱼、汉江的公园、汉江的堤坝、汉江的支流、汉江边的安康城和城里的人,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位生长在汉江流域、日夜与汉江为伍的柔弱女子,对生养她的汉江由情到爱,由爱到歌颂与保护的赤子情怀。洪妍还善于从生活细节里洞察世界、探索人性,比如,在2010年“全国抢盐”风波中,她观察到了人们《为盐疯狂》,经过分析思考,她警醒人们:“要能够理智的生活、善待地球”;通过对“无偿献血,无上光荣”的献血现象的观察,她写了《生命的尊严》,发出了“如果我们每个人以奉献爱心的胸怀去呵护他人的健康,以自己的殷红赤诚的热血去拯救他人的生命,以崇敬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生命,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的感慨。另外,她有《城市搬运工》、《重续文脉》、《幸福在哪里?》、《廉洁,从习惯开始》等美文,都是从深层次关怀探索人类本真的好文章,值得我们仔细品读、认真思考。

总而言之,洪妍女士在《心灵之约》这本书中,用她那独到的匠心,婉约的情调,生花的妙笔,写自己、写他人、写生活、写世界,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打动着读者,拨动心弦,触碰灵魂。作为一位同样生活在安康的文学爱好者,有幸读到这本书,一生无憾。

附:洪妍散文两篇

洪妍,女,陕西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安康市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群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区等报刊杂志,曾获安康市政府文艺精品奖。

佳作欣赏

老   屋

作者:洪妍

这回,老屋是真的倒了,就倒在秋风里。

“倒了也好”,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后回头看了一眼母亲说,“免得你妈成天操心着要回去看。”

母亲赌气坐到一边,满脸凄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一位亲人一般,半天都回不过神来。末了,终于还是抬起头来,小心地向两个弟弟打听老屋倒掉的情节。

“屋里的大衣柜你们抬出来没有?”

“没有。”

“那是我出嫁时你外婆送给我的陪嫁,还是土漆漆的面子呢。那堂屋柜上放的簸篮、筛子都拿出来了吗?”

“要那有啥用嘛!”

……

老屋似乎就是母亲一个人的老屋,与其他人无关。

当年,母亲极力主张拆旧盖新,做教师的父亲坚决反对,但终因拗不过好胜心强的母亲,一溜五间大瓦房傲然挺立在村子里。玻璃窗户、水泥地面、皮子沙发、席梦思大床、自来水管,再加上屋外的花草果树,这就是母亲的天堂。

父亲和我们却不以为然。他一直暗中谋划着搬出老家这个鬼地方。这既能让他解脱,也让我们几个孩子不再受苦。因为有这个老屋的牵挂,做教师的父亲无论身在何处,每到节假日,都要朝老屋的这个方向奔波。他工作的地方都在山区,交通极为不便,老屋更不用说也在最远的山里。这样,当别人放学后可以无忧无虑享受生活时,而父亲却在谋划着周末奔回家干农活,养活一家老小。最可恼的是,有时为了领到微薄的工资,还得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可以说,父亲被“一头沉”的生活搞得毫无情趣可言。不等退休,便下决心在恒口街买下一套单元房,后来,为了和儿女靠近,又搬到安康城来住。在他的心里,老屋可把他害苦了。他只想和其他有工作的人员一样,过着体面、安逸的生活。

提到老屋,我也有满肚子苦水。上中学时,一天来回四十多里路,起早摸黑。有天早上,因为天亮得迟,黑灯瞎火的,我竟然从半山腰滚到沟底,还好,只是一些皮外伤,就这样,穿着刮破的衣服,一瘸一拐坚持到学校上完课,再走近二十里路回家。不过,用弟弟们的话来说,我毕竟是姑娘,不管这里再偏远、落后,只要将来找个好对象,也就脱离了苦海。而他们却不同,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像许多村里小伙子一样,一提到老家似乎就矮人三分。小时候,这里既不通电,也无公路,晚上就点煤油灯,白天出门全靠肩挑背扛,实在就是人们说的死乡。即便母亲把老屋修建得再舒适,都无法改变弟弟们内心的自卑。他们通过当兵和出门打工,最终实现了安居城镇、脱离老家的愿望。

我想,除了母亲,谁还会在乎老屋的存亡?老屋倒了,父亲也就彻底地解放了,弟弟们自卑的情结也会全然解开。

一天,弟弟们回老家办事,在镇、村干部们的花言巧语下,他们几乎没有和父母商量,就一口答应拆掉老屋。

老屋是被村上的干部花钱请来的挖掘机几下子就掀倒的。可悲的是陪伴我们一家人的老屋,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没有一个主人到达现场。弟弟们懒得回去看,任由挖掘机在老屋肆虐横行。父母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我能想象得到母亲内心的悲痛。老屋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她经手的,哪个没有留下她的念想啊!如今,这一切都灰飞烟灭,能不悲痛吗?

老屋倒了,已经有小半年了,母亲多次闹着要回去看一眼,都被父亲和弟弟们劝回来。

我不忍心,决心抽空陪母亲回去一趟,了却她的心愿。等我安排好时间,母亲却摇了摇头,低声说,算了。

你不是一心想回去看一眼嘛,我追问。

她说,看了,我心里也许会更不好受。

就这样,从倒下到现在,老屋没有迎来一位曾经的主人。我在心里想象着它倒下的千百种姿态,但没有哪一种让我释怀。

婉约晋祠

作者:洪  妍

也许是从小对祠堂比较陌生的缘故吧,出门旅游,我对祠堂一类的景点向来兴趣不大。总认为那些地方一定是枯燥、冷硬和严肃的,除了供奉神位的建筑外,似乎也没有多少看头。可是,自从踏进晋祠公园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

要说,晋祠的美早在几十年前的中学课本里就领教过的。但在我潜意识里,一个祠堂又能美到哪里去了。

初冬的雨颇有几分凉意,为了不留遗憾,来到太原我还是决定冒雨到晋祠去看看。

坐在开往晋祠的公交车上,我与几位同伴打趣,这样的季节,又加上冷雨,估计到晋祠的游客就我们几个人吧。谁知等到下车才发现,到晋祠的游客川流不息。这才明白,“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站在晋祠广场,我顿时惊呆了。这哪里仅仅是肃穆、单调的祠堂,分明就是一派婉约的江南山水画。其色,清新淡雅;其韵,古朴典雅;其态,高洁优雅。

忘情地在殿堂楼阁、亭台桥榭间穿行,看远山近水,品园林盛景,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牡丹亭下,我深情留影,脑海里浮现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画面;藕香榭和稻花榭里,我徘徊往复,似乎走进《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陶然亭边,我流连忘返,默默吟诵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千古名句;想,安卧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高君宇和石评梅,可曾到过这亭下,感受“一醉一陶然”的美妙;太白亭和醉翁轩前,我驻足观望,两个时代的文学巨匠相聚这里,不由人想起唐诗的恢弘大气与宋词的婉约缠绵;唐园内相对而建的留云楼和望月楼,如一对浪漫的情人,让我无限倾慕,试想,蓝天白云的日子,手握一杯浓浓的咖啡,与三五知己相约望云楼上,看天上流云,聊天下趣事,何等自在。或者于月白风清的晚上,和心上人手挽着手,漫步望月楼上,看人间灯火,吐心中柔肠;蜿蜒流动的渠水,在林间、在路旁、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叮咚作响,恍若兰亭的“曲水流觞”,想象,如果在此地聚一帮文朋诗友,再演绎一遍古人的诗酒盛会,一定让人难忘;碧水莲塘畔,我细细品味雨落湖面的诗意画面,时而感觉在西湖,时而又似乎到了大明湖,那曲桥、那流泉、那曼柳、那湖边的亭台水榭和怪石,总让人深深留恋。

果戈理说:“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在晋祠,时光可以流走,但美却与日俱增。漫步在长长的游廊上,感觉行走在长长的时光隧道里,那周朝的古柏、唐代的老槐、宋代的侍女塑像,以及谁也猜不出年龄的难老泉都像电影中的画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在时光的隧道里一次又一次穿越。无论是历年增建的圣母殿、献殿、钟鼓楼和水镜台等建筑,还是绝此一例的鱼沼飞梁;无论是铸造的镇守这方水土的铁人,还是唐太宗当年挥笔而就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文,从北魏前建祠开始,一代又一代帝王和人民共同创造了晋祠的辉煌。

坐在由360度围廊建成的“圜宛”中,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独具慧眼。他们选中这方宝地,不光是作为祭祀先祖的神圣之地,更是为这方百姓开辟了一个祭祀游乐的新天地。这里背负悬山,面临汾水,又是晋水的源头,距太原中心城市不过25公里。所有的建筑群或依山,或临水,自成小院,亭桥殿阁、水榭楼台穿插其间,渠水在建筑之间蜿蜒曲折,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走在这样的祠堂里,我相信,再硬的汉子,都会被这里的山水景致所融化。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而晋祠在我的身后早已幻化成一幅永远难忘的山水画。

作者简介

柯贤会,男,陕西安康汉滨区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汉江文艺》签约作家。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有几十万字各类作品散见于《华侨报》《华商报》《中国盐业》《陕西日报》《陕西传媒网》《汉江文艺》《阳光报》《安康日报》《香溪》等媒体,20余篇文章获奖,数篇文章入选《安康风情》《安康盐业志》《盐道故事》《善的守望》《走进安康阅读吧》。获陕西省盐务局“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盐业协会“优秀通讯员”、《安康日报》“十佳百优”通讯员、多次获安康盐业系统、汉滨区“优秀通讯员”称号。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爱 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鱼 鹏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水云天     唐桂英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组稿:李华磊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与你一起

发现文学之美

请长按此赞赏码友情打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