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播诵丨《生命的史诗》
生命的史诗
选自夏林《阅世录》系列图书
1934年10月16日夜晚,宁静的赣南于都河两岸,出现了大队人马——以越过于都河为标志,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了。
当时不会有人想到,他们的远征,会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他们的精神,会在80多年后的今天成为超越时空的巍峨丰碑。
夜色茫茫,十里相送。行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战马最后一次的悲怆嘶鸣,惊落了多少母亲和妻子的眼泪。她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儿子、丈夫究竟倒在了万里征程的哪一处。
一个战士中弹,掉入了波涛翻滚的河中。紧接着,又一个。高悬于奔腾江水之上的那几根滑溜溜的铁索,牵着的是整个中国革命的命运!
有多少勇士的生命如同这位战士一样,默默倒在了这条纵横中国西部的红飘带上,甚至没能留下一个名字,一块墓碑。
这些党和红军知名的领导人,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红军战士,他们的精魂,与所有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烈士一起,化成了红飘带上那永恒的绚丽。
看看这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越大河24条,经历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9520公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5000公里,三过纵深近500公里的水草地。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里…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高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死亡并没能阻止这支勇敢的红色大军。英烈们用个体的生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顽强的赞歌!这是一种信仰,永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磨灭!
地址成为遗址,笑容成为遗容。墓表示苦难,碑表示光荣。一样的深刻也一样的恢宏。
作为个体,红军烈士大多没有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传世的墓碑上,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却把红军的英名深深地刻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毛泽东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作者:夏林,河南省信阳市人,1956年生,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博士。曾任河南大学团委书记,团省委常委、学校部长,民权县委副书记,商丘市市长,商丘地委宣传部长,虞城县委书记,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河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作者阅历丰厚,理论功底扎实。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主持出版了中国第一套“中国创业学”系列丛书;出版了《青年学》《文化经济论》《中国企业家成长论》《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阅世录》系列图书六部等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被授予“全国十佳卫生城”优秀市长等称号。
播诵:肖洒,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南省首届“双十佳”主持人,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专业硕士生导师。
往期回顾·点击前往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