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故事集•面目全非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181

23.面目全非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现代汉语中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追溯这句俗语的来历,却与现在的意义大相径庭。关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原意有两种说法,一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二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也看似合理。

第一种说法:“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种说法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的。《增广贤文》里面本来是这样写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没有度量就不是君子,不是大丈夫。”这里的“丈夫”,是指有远见卓识、胸怀宽广的“大丈夫”之意,“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其本意有如“宰相肚里可撑船”一词的意思。

可见,“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传而来,并非原句原意。本意为心胸狭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做丈夫和君子。可是,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无毒不丈夫”这句话,成了行凶作恶或野心家、阴谋家的思想行为的“理论根据”,并以此作为他们下毒手的信条。

这一字之差,却使原意判若云泥。第一位误读的人也许是无意间把音读错,但后来的引证者,未必不知。一个被误读的“毒”字,把人理直气壮地往坏道上引。一个“毒”字透露出某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险恶之心。历史已经证明,靠“毒”炼成的丈夫终被历史所鄙夷,靠“度”立身的丈夫才为人所称道。

度量是一种宽容。从俗世的角度来说,以宽宏之心待人,可以赢取别人的信任和帮助,有宽容之心,方能聚集人才。从佛家的角度来说,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仁爱之光,就是佛家说的“慈悲为怀”。“慈悲为怀”,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则包含了心胸开阔的智慧和关怀。

在很多时候,度量还是一种忍耐。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对度的自觉追求。成大事者必有远志,成大事者必要度量,懂得忍耐是一种理智地谋求长远目标的体现,善忍者能成大事。因为忍耐并不是示弱,它是一种养精蓄锐,一种蓄势待发,一种对命运的默默挑战。

度量还是一种意志的修炼,那个笑得最好的人,往往是度量最大,最沉得住气,笑到最后的人。很多时候,一个男人,有多大度量,就表明他能做多大的事情。所以说,“无度”不丈夫。

第二种说法:“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第二种说法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演变而成的。此种说法认为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看做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变是看似合理,却是想当然之说,理由有二:其一,“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之说严重违反了汉语对偶句的平仄规律;其二,在明代以前的典籍中找不到相关的书证。

其实,追根溯源,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演变而来的,其大体意思是说:对仇人不痛恨的人不是君子,对敌人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在元明清三朝的笔记、话本、传奇、杂剧、小说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用例多得举不胜举。如元代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八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清代李玉《清忠谱》第六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元朝以来,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道德价值体系、社会政治及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市井流氓文化急剧膨胀,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之类带有浓厚流氓文化色彩的俗语在民间大量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而“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句俗语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在其产生后正统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们试图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将“毒”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他们又将“恨”替换作“量”,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是或许是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对人们影响太深的缘故吧,“度”字始终没能将“毒”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

总之,无论是第一种说法,还是第二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都与现在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无毒不丈夫”说的是男人不狠毒就不是丈夫,而第一种说法则认为男人无度量不是丈夫,第二种又认为对敌人不狠毒不是丈夫。可以看出,先前的两种意思都没有把男人落在这个“坏”字上,而如今却把丈夫定位在“坏”字上,不免有些悲哀,也许是那些坏男人对自己的解脱之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