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百味之——防风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供药用,有镇痛、祛痰等作用。
《 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 “即以黄耆、防风煑汤数十斛,置牀下, 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 “铜芸、茴草 、屏风、蕳根、百枝、白蜚。 防者,御也。 其功疗风最要,故名。 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一般栽种者种植2~3年后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体虚风动发痉者慎服,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禁服。
【食疗小方】
1、防风祛湿粥
材料: 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制作: 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 用于风湿较盛、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较剧的患者。
2、羌活防风茶
功效: 祛风胜湿,治外感风寒湿邪。
材料: 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 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 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来源: 传统药茶方。
4、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做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中药小故事】
防风故名思意,这味药应该有防风的作用吧,没想到其实是个人名。
传说古时大禹治水,当“地平天成”之时,在会稽大会诸候,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各州省诸候,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可是同大禹的父亲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骄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满肚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晕脑胀,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好了,防风的基本介绍就到这里啦,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