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仲景两方合用治疗“胃下垂”

作者: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全部(包括胃大弯、胃小弯)下降至不正常位置,并伴有胃张力低、蠕动明显减弱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轻者临床表现不明显,较重者上腹不适或疼痛,食后尤甚,纳差,恶心,嗳气,大便不调,腹部有坠重感,胀痛以立位较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劳累加重。

久病后可见形体消瘦、心烦失眠、气短自汗等表现。腹部膨胀、张力极弱,常有振水声,舌淡或淡暗、脉沉缓或沉弱。

于己百先生对胃下垂的治疗也很有特色,兹介绍如下。

1

定病证,多属“痰饮”胃胀、胃痞

辨病因,总由“中虚”气滞、水停

胃下垂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化,腹部重坠,胃有振水声。

一般认为,从胃下垂的症状表现来说,其应属“胃胀”、“胃痞”等病症的范畴。

而于氏根据本病的主证,结合多数患者常有胃内液体潴留、排空迟缓、张力低下、胃有水击声的表现,独辟蹊径,认为胃下垂当属中虚不运、饮停中焦的“痰饮”病。

考《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又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从仲景原文的描述来看,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不仅有心下胀满、痞塞的感觉,而且还有胃有水击声、形体消瘦等症状,更符合胃下垂的临床实际。

从祖国医学“痰饮”及胃胀、胃病的概念去认识现代医学的胃下垂,较之单纯以“胃胀”、“胃痞”立论则更为确切。

因此,于氏强调,辨识胃下垂,关键要抓住“痰饮”二字。

中医认为,脾升胃降,脾气升清,才能使包括胃腑在内的内脏不至下垂。所以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即会发生胃下垂。

由于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及久病虚弱脾胃虚损,均可致使中气不足、运化无力。

而中气不足,一则水谷精微化生无源,肌失所养,脏气虚衰,筋脉弛缓不收,升举无力,形成胃腑下垂;二则气机阻滞,纳运失职,谷反为滞,水反为湿,导致脘腹胀满、痞塞,水停心下。

总之,胃下垂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中气不足、升降无力,其标在于气机阻滞、湿滞痰饮。

2

立治法,贵在“补中”行气、化饮

遣方药,当选枳术、苓桂术甘

胃下垂既以“中气不足,气滞、水停”立论,故以“补中益气助运、温阳行气化饮”为治疗原则。

据此,于氏治疗胃下垂,选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之。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苍术30g,炙草10g,枳壳15g,黄芪30g,党参12g,柴胡10g,升麻6g,半夏10g,陈皮10g,香附10g,炒麦芽15g。

方义:苓桂术甘汤,是仲景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组成的治疗脾胃气虚、饮停中焦、清气不升、痰饮阻滞之“痰饮”病证的专方。

枳术汤,则是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组成的治疗“气分病”心下痞塞、胀满、胃有振水声的专方。

术、苓、草相配,健脾利水;苓、桂相伍,通阳利水;枳、术相合,健脾利湿、行气散结。

现代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运动有兴奋和促进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而有力。

由于胃下垂的病本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故又加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益气升提以治本。

半夏、陈皮降气和胃、化饮止呕。香附理气和胃,使气行则水行。炒麦芽消积导滞。

全方共奏补中益气、温阳化饮、升清降浊之功,故服后其效甚佳。

常见加减:胃下垂的主证虽与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气滞中焦或水停中脘有关,但由于本病病程缠绵,兼证较多,证型错综复杂,往往是本虚标实或寒热夹杂。

因此,于氏临床上也注意随证灵活加减。

如兼畏寒、肢冷而脾胃阳虚者,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干姜10g,川椒10g,温中、助阳、散寒;

伴形瘦、口干、便结而脾胃阴虚者,加沙参12g,麦冬12g,石斛10g,枳实10g,养阴,润燥,清热;

有口苦、舌红、苔黄腻而湿郁化热者,加薏苡仁20g,黄连6g,化湿、清热;

属病程较长、气虚血瘀者,加川芎12g,莪术12g,行气活血。

3

典型病例

孟某某,男,62岁,1999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三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恶心嗳气,泛吐清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时结时溏。

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无效。近来病情逐渐加重,一周前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视为胃下垂。

刻诊:形体消瘦,少气懒言,胃脘胀闷不适,腹部有坠胀感,有明显的压痛和振水声,恶心嗳气,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此乃胃病久延失治,中气不运,饮停中焦之证。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之。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苍术30g,炙草10g,枳壳15g,黄芪30g,党参12g,柴胡10g,升麻6g,半夏10g,陈皮10g,薏苡仁20g,川芎10g,砂仁6g。水煎,分二次服。

6月21日复诊:诉说服药7剂,胃脘胀闷、腹部坠胀大减,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恶心嗳气也有减轻,纳食增加,大便较前通顺,但仍较稀。上方加白术10g以健脾渗湿。

6月28日三诊:诉说服药7剂,胃脘胀闷不适、腹部坠胀已缓解,振水声消失,余症也大有减轻,大便不稀。

仍宗前法,将已经取效的处方改汤为丸,加工蜜丸,重10g,每次1丸,日3次。

10月18日患者因腰痛来门诊诊治,问及胃下垂服药的情况,诉说服丸药1料,治疗月余,体质明显增强,每日进食一斤,体重也有増加,病已痊愈。

(0)

相关推荐

  • 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茯苓饮 [原文]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出自] <外台>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柚  ...

  • 仲景两方合用治疗“胃下垂”

    导读:胃下垂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中气不足.升降无力,其标在于气机阻滞.湿滞痰饮.今天学习于己百先生治疗胃下垂的经验与思考.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全部(包括胃大弯.胃小弯)下降至不正常位置,并伴有胃 ...

  • 经方(仲景之方)也能治疗现代病——桂枝汤与类风湿关节炎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桂枝汤 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主方.首见于<伤寒论>之太阳篇第12条,有"经方"第一方或中医群方之祖等称谓. 该方剂由桂枝去皮三两(9克 ...

  • 治疗便秘有“奇药”,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

    便秘,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 很多人都曾遭受过或者正在经历便秘的折磨,并且一旦发生便秘之后就会反复发作,就像是一块黏上就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为什么呢? 因为饮食摄入不均衡,像是家中的老人在上了年纪之后牙 ...

  • 十大仲景名方治疗耳鼻咽喉疾病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 ...

  • 运用仲景小方治疗妊娠恶阻验案六则

    小方,是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小者.以小方治轻病,可免药过病所,戮伐生气,妊娠病尤然.此文以张仲景的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以饗读者. 1.橘枳姜汤 张某,26岁,2005年7月20日初诊,停经54天,恶心4天 ...

  • 仲景两味药,就是一个好方 – 经方派

    仲景小方,药少力专,法度严谨,若灵活运用,每获良效,现举数例,介绍如下. 一.芍药甘草汤治疗偏头痛 李某某,女,37岁,1985年4月3日诊. 患者偏头痛已有五.六年时间,经某市医院确诊血管性头痛,后 ...

  • 仲景小方治疗小儿遗尿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中记载"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 ...

  • 临床实践:十大仲景名方治疗耳鼻咽喉疾病

    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 ...

  • 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10个仲景名方

    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10个仲景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