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宠儿——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出现使术者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制定手术计划和判断手术效果上, 而机器人专注于提供精准的操作。“经验”和“精准”的配合,相信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
随着骨关节炎等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
那么如何延长假体寿命, 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降低翻修的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关节医生急于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发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机器人辅助系统首次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辅助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领域,比如目前广泛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切实地提高了手术质量,帮助患者解决了痛苦。
而机器人辅助系统在骨科领域则于1992年被首次用于临床。
最近二十多年来,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随着机器人辅助系统发展,在关节置换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获得了不少医生与患者的认可。
“机器人”如何辅助配合医生?
也许有人会要问了,机器人操作手术了那医生干什么呢?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一个良好的术前计划可以说手术就成功了一大半。
手术医生根据患者术前的CT等影像资料来三维重建的图像,多角度的观察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计划。
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来说主要是术前确定假体大小、髋臼与股骨假体的位置以及下肢长度调整。
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是术前确定假体型号、股骨和胫骨截骨、软组织平衡、下肢力线以及假体旋转控制等。
在术前准确的把握术中要使用的假体大小以及可以准确的预估到术后效果做到成竹在胸。
可以说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出现很好的为手术医生提供了制定与实现术前计划的平台。
不会累的“医生助理”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作为医生也不例外,在每天数台手术的情况下总会有疲劳的时候,这时机器人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因其作为机械的精准性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别,完美的弥补这一方面不足,其允许医生在机器人控制的安全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求移动手术工具,利用机械臂的精准定位将假体放置到合适位置,大大减少了因手术医生失误引起的错误。
引导和提高医生对工具的控制精度,充分结合了医生的智慧和机器人准确的操作。
根据国外一项纳入近2000例行机器人辅助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保证更多臼杯假体处于“安全区”内,即能达到准确的位置,优于传统手术。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情,比如严重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机器人系统的优越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个性化的重建方案结合术中精确的操作,大大减少了手术难度,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器人辅助系统就像是骑士手里宝剑,只有在经验丰富的骑士手里才能发挥他的最大的战力。
一名优秀的关节外科医生将自己的经验与机器人的精准完美结合,一定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国外研发的如火如荼,现在我国也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系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会更加的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真正为患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