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马姓溯源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史称马姓正宗。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子姓。商代王室子孙经常称子某,卜辞中子马条目很多。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在典籍《周礼·夏官·马质》中记载:“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 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5、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为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典籍《周礼·地官·廋人》中记载:“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 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称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6、源于官位。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司马,谓总武事也。”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7、源于改姓。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8、出自他姓改马姓。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逐渐融入东乡族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9、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

10、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

11、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1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陆,即以“马”为姓。

二、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100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马服君十三传后裔驷随西汉的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入关,驷入关后由回族归属汉族。驷的马氏一族先定居于咸阳,其嗣后迁居开封汴梁,一族宗支浙江临安府。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四、历史人物:

马武(?~61年) ,字子张,东汉初年将领。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人。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后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更始二年(24年)归顺刘秀,随其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五。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马援(前14年~49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东汉初年大将军。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继归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后任贲中郎将、伏波将军等。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候。在进击西北羌人、北方匈奴、乌桓、南方蛮夷及交趾等战争中建立威名。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马融(79年~166年):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为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经学家、文学家,对古代经典研究非常之深,学生有千余人,他讲课时座在高堂,有女子奏乐,很有气派。一生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

马臻(88年~141年),字叔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一说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东汉水利专家。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为会稽太守。到任之初,即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创建三百里镜湖(非宋以后的鉴湖)。堤长127里, 湖周长358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旱则泄湖溉田,使山会平原9000 余顷良田得以旱涝保收。但因创湖之始,多淹冢宅,为豪强所诬,马臻被刑。越人思其功,将遗骸由洛阳迁回山阴,安葬于镜湖,并立庙纪念。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的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随父马腾起兵,后领马腾部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曹操,在潼关为操所败,还据凉州(今甘肃武威)。后为杨阜等所逐,因率兵依附张鲁,继归刘备。蜀汉建立,任骠骑将军。

马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生活在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马钧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马周(601年~648年):大唐贞观朝宰相,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时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从政后深得唐太宗赏识,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宗称赞他,“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马祖(709年~788年):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马祖主张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促使禅僧普遍革新禅的观念。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极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识”之称,法嗣139人,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怀海门下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

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唐代中期名将,岳麓山道林精舍之创建人。马燧少攻兵书战策,多谋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曾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宝应中,被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推荐为赵城尉,迁左武卫兵曹参军、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建中二年,加检校兵部尚书,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以功加尚书右仆射。贞元元年,率军连败李怀光,平定河中,迁光禄大夫。贞元二年,吐蕃寇边,马燧率军出击,贞元三年四月,因轻信吐蕃,力赞会盟于平凉,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数万吐蕃骑兵一起杀出,招致平凉会盟之劫。马燧被夺兵权,后为司徒兼侍中。贞元五年,马燧与太尉李晟获绘像凌烟阁。贞元十一年,马燧病逝,德宗为之辍朝四日,追赠太尉,谥号庄武。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迁武安军节度使。此后,马殷逐渐扩大地盘,兼并静江军,夺取岭南数州。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930年,马殷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谥号武穆王。次子马希声继位。

马依泽(921年~1005年),号渔叟,西域鲁穆国人,是一位通天文精历算的伊斯兰星历学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应诏入华。入华以后,即协助王处纳在962年至963 年间编制《应天历》,后封爵世袭司天监。

马钰:宋代进士。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马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与夏圭并称“马夏”。

马和之:南宋画家。活跃于高宗时期(12世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1131年~1162年)中登第,一说官至工部或兵部侍郎。画院待诏,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周密:“御前画院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擅画佛像、界画、山水,尤擅人物、佛像、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仿“吴装”创用柳叶描(一作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清淡,笔法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出入古法,脱去习俗,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高宗、孝宗每写诗经,命他补图。存世有《唐风》《豳风》《小雅·鹿鸣之什》及《后赤壁赋》等图。

马端临(1254年~1323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宋相马廷鸾之子。咸淳九年(1273年)漕试第一。元初任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马端临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

马塈(?~1276年):南宋末抗元将领。宕昌(今甘肃省宕昌县,位甘肃南部武都县西北)人。为南宋末静江(今广西省桂林市)守将。咸淳中,知钦州(今广西省钦州,位广西南部北海市西北)、邕洲(广西省南宁市),加左武卫将军入朝宋亡,留静江。景炎元年(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攻广西,他联合少数民族坚守静江,并沿路置障陷阱(凿马坑、断腰道)等,扼守严关元军绕道来攻,他退守静江,力战三月,前后百余战,城中军民伤亡惨重,但他毫无降意;及外城破,据内城,又破,乃率勇士巷战,最后终被杀害。

马致远(约1251年~1321年以后):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马祖常(1279年~1338年):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马琬: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在今江苏南京)人,居松江(今属上海),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

马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

马中锡(1446年~1512年):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属河北故城)县。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右都御使。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能诗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他。著有《东田集》。

马守真(1548年~1604年):又名马湘兰,明代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马守真另有传奇剧本《三生传》《曲录》和《传奇汇老》著录,今已散佚,《群音类选》、《南词新谱》中尚可见到她的残存曲文.清人缪所作《秦淮广记》中还有她的《研铭》一篇。 她的主要艺术表现在¨善画兰”而非诗。《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马守真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为秦淮八艳之一。

马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

马进忠(?~1659年):字葵宇,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军将领。崇祯初年为群盗,别号“混十万”。流窜于陕西转于豫、楚边境。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陕州战败;走信阳、光山。后降左良玉,属良玉部,屡立战功。左良玉东下时突然病死,其子左梦庚带领部下十万明军投降,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不从,率领部下逃走,之后马进忠在湖北向清军阿济格部伪降,清军南下之后,他把清军责令他运载的南征大炮丢弃在江中,然后率兵西上湖南岳州。后与张献忠旧部联合抗清,从李定国收复桂林、长沙、岳州等地。受封汉阳王。永历十二年(1658年)驻防贵阳。次年清军入黔,他战败退往云南,未几病死。

马驌(1621年~1673年):清代史学家。字宛斯,又字聪御,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淮安推官,改灵璧知县。殚研经史,尤致力于先秦史,有“马三代”之称。先后编次史料,著成《绎史》《左传事纬》。

马明心(1719年~1781年):清代伊斯兰经学家、苏菲主义(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学派哲赫忍耶教团创始人,陕甘民乱的始作俑者。甘肃阶州(今甘肃陇南市),乾隆四十六年农历3月27日被清廷斩首于兰州东川门,终年63岁。

马国翰(1794年~1857年):清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字词溪,号竹吾。清代济南历城南劝夫庄(后称:权府庄、全福庄)人。原籍章丘市双山办事处三涧溪村,曾祖父(马云龙)时迁居历城劝夫庄。他自幼跟随在山西做知县的父亲(马名锦)读书,学习勤奋,后从师金宝川、吕心源。博览经史,文思敏捷。16岁时,其父在山西太原病故。遂回历城。19岁时,在家乡考中秀才。此后近20年,以教书为业。先后开学馆于古祝、冶山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举人,第二年恩科进士(三甲67名)。历任陕西敷城、石泉、云阳知县。1838年因“政绩卓越”得到皇帝召见。后以“去家既久,坟墓庐舍均须修治”为由,辞官回故里。1844年出任陕西陇州 (今陇县)知州。咸丰三年(1853年)因病辞官回乡。1857年去世,葬于历城县九里山南麓。

马如飞:弹词演员,原名时霏,祖籍江苏丹阳,生于苏州,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弹词艺人,弹词唱调“马调”创始人。年轻时做过书吏,后从表兄桂秋荣习弹词,演唱《珍珠塔》。凭自身文学基础,又得文人相助,将《珍珠塔》脚本修改加工,使脚本结构严谨,唱词工整,对后世弹词颇有影响,被誉为“小书之王”。他根据当时读书吟诵声调,吸收民歌东乡调音乐,创造出节奏明快、朴实流畅的唱调,世称“马调”,是苏州弹词与“俞调”齐名的基本唱调之一。

马三峰:西河大鼓主要创始人。原名马大河,河北省高阳县人。主要艺术活动年代约在1840年~1880年之间。马三峰自幼学唱木板大鼓,久负盛名。演唱泼辣奔放,风趣横生,人们戏赠绰号“马三疯子”。他不但擅长说书,还通音律,能操琴,并爱唱“坐腔戏”。早年,冀中一带长期流传着艺人自击鼓板、无弦乐伴奏的木板大鼓和艺人自弹自唱的弦子书两种曲艺形式,后来试行搭档演唱,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大鼓书。马三峰在此基础上,作了一系列的改进、创新。发展了头板、二板、三板三种板式唱法,创造了一个新兴的曲种,后来定名为“西河大鼓”。马三峰对于西河大鼓的贡献,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赞誉,至今在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的曲艺界和民间还流传着“南有何老凤,北有马三峰”。

马德新(1794年~1874年):字复初。云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清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经师。经名优素福(又译郁速忽),号鲁哈·丁(意为“宗教魂”)。早年博览经籍,通晓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曾两次朝觐麦加,并到埃及、叙利亚、土耳其、新加坡等地游学考察。归国后在云南译经兴学,从者甚众。曾被清政府封为“二品伯克”、“滇南回回总掌教”。代表作品有:译著《宝命真经直解》前5卷,《纳哈五》《赛尔夫》《阿瓦米勒》等。

马荃: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

马玉崑(?~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出生于安徽省蒙城县,清末著名将领。幼年跟随武童生在原籍办团练,后随宋庆镇压捻军,升为都司,赐号振勇巴图鲁,后又以功擢总兵,旋参加镇压西北农民起义。1874年,马玉崑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光绪年间调驻直隶。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驻防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甲午战争爆发,率毅军赴朝鲜对日军作战。1899年,马玉崑攫升为浙江提督,后调直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他奉命率武卫左军迎战于天津、北仓,皆不利。后护送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1901年还京,加太子少保衔。1908年去世。

马相伯(1840年~1939年):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马联元(1841年~1903年):清末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字致本,云南新兴(今玉溪)人。通晓阿拉伯文和波斯文。22岁任经师,曾朝觐麦加,并游学土耳其、伊拉克、埃及、印度等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回国,致力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曾首创汉文阿拉伯文并授的教育制度。主持刻印木版《古兰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去缅甸,次年抵印度,后卒于该地。著述多用阿拉伯文写成,主要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经》《阿拉伯文法》《波斯文法》等。

马建忠(1845年~1900年):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建忠还是韩国国旗的设计者。

马元章(1853年~1920年),原名云鹏,字光烈,号祯祥,经名利牙顿丁,道号素迪根拉·穆罕默德·努尔。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第七代教主。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生于云南他郎。同治九年(1870年)与父马世麟参加杜文秀领导的反清起义。失败后,潜往甘肃进行振兴哲赫林耶活动。他在宗教上强调结合儒家思想,宣扬伊斯兰教义。他疏导教民改变盲目遵行“舍希德”的道路,不能为“舍希德”(即殉教者)而“舍希德”。他强调,朝拱北不等于朝天房,穷人无钱朝天房,就应隆重举行“古尔邦”节,他反对尊人不尊经的错误。他结交汉民乡绅和各教派教主,积极倡导民族团结和教派团结。经过20年的惨淡经营,恢复、发展与巩固了哲赫林耶的教统,使之走上了继马明心和马化龙之后的第三次全盛时期。1920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日,甘肃海原(今宁夏海原)发生大地震,马元章在西吉遇难逝世,葬于张家川宣化岗。

马其昶(1855年~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著有《毛诗学》《桐城耆旧传》《抱润轩文集》《存养诗钞》《桐城古文集略》等。

马万福(1859年~1937年或1853年~1934年):字子西,甘肃河州果园村(今属东乡族自治县)人,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派创始人。东乡族。22岁收徒讲学,曾朝觐麦加。归国后传教于临夏一带,主张"遵经革俗"、"凭经立教",要求坚决按《古兰经》和圣训办事,为弟子及受其影响的阿匐所赞同,逐渐形成教派。后因遭到当地门宦忌恨,出走青海等地。后得宁海镇守使马麒等支持,其主张始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广泛传播。

马福益(1865年~1905年):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哥老会。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立回仑山(一作回龙山),为首领,开堂放票,招收党徒,势力遍于醴陵、湘潭、浏阳各地。1904年黄兴派刘道一等与其联络,晓以反清民族大义,他慨然效命,与黄兴等谋于长沙起义,以所属会众为义军,以军学界人为指挥,省城外分五路同时响应。事泄,走避广西。1905年复回湖南,准备于洪江再次发动起义,中途被捕,4月就义于长沙。

马君武(1881年~1940年):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杨靖宇(1905年~1940年):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五、宗祠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任画院待诏,其画风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自成一格。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上联典指东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他曾助刘秀攻灭隗器,击破先零羌,为东汉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清代诗人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自题联。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有《新人口论》等。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六、字辈排行: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七、取名规则:

马姓孩子取名最好不用声母是b、p、f的字为名,首字最好不用上声字。双字名应避免全用m声母、a韵母或上声字。注意名的意义与“马”字的“马匹”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

(0)

相关推荐

  • 上联:惊涛骇浪脱缰马,如何对下联

    今天的对联,上联:惊涛骇浪脱缰马,如何对下联呢? 上联:惊涛骇浪脱缰马, 下联:东逃西窜过街鼠. 上联:惊涛骇浪脱缰马, 下联:傲立潮头是良驹. 上联:惊涛骇浪脱缰马, 下联:风平浪静自由鸥. 上联: ...

  • 【一联多对】《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下联:?》

    ​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 下联:三头六臂当擎天 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 下联:五湖四海当游龙 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 下联:三纲五常当铭心 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 下联:三山五岳当伏虎 上联:万水千山须纵马 ...

  • 百家姓——俞姓溯源

    一.姓氏来源: 1.传统的说法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 ...

  • 百家姓——方姓溯源

    一.历史来源: 1.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 ...

  • 汉印百家姓--马姓集萃

    马姓, 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 姓氏,主要源自 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 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 ...

  • 百家姓——花姓溯源

    一.姓氏源流: 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 ...

  • 百家姓——凤姓溯源

    一.姓氏来源: 1.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的曾孙帝喾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左传>记载:"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 ...

  • 百家姓——酆姓溯源

    一.酆姓源流: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个儿子姬子于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记载:丰氏.酆氏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西周初年.丰 ...

  • 百家姓——苗姓溯源

    一.历史来源: 1.源于芈姓,芈姓中的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的姓氏.最直接的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的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g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马”姓

    马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第十三大姓,主要散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皖苏地区.当今马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9%,总人口大约在1720万. 马,是一种动物,在古代除了用于耕作外,主要用于军事上.所以马被引申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马姓

    家谱传记 一.画虎类犬 源于<后汉书·马援传>.东汉马援为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他不仅治兵严谨,打仗有方,还非常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们走上邪道.有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