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分享 | 到底该先练声再唱歌?还是先唱歌再练声?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梦为努力浇了水,爱在背后往前推……” “心一跳,爱就开始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随着音乐竞技类节目的不断更新,大家都对歌手们的高音羡慕不已,可是歌曲的练习,内涵和意义,原唱演唱时表达的情感,好像没有得到听众足够的重视。
请大家欣赏下各个高音破音的“名场面”。
人类听到高音会觉得刺激,觉得听感很爽,但是似乎这个特性已经覆盖不少声乐爱好者的审美。而声乐学习者的心态也会被这浮躁的态度所影响,认为唱上去够高音量足够大就会得到台下听众的欢呼声,误以为唱得高唱得响就是唱歌的最终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迷失方向,因为过高的目标与期待值,没有付出相匹配的训练时间与思考总结,导致越学越糟糕,迟迟不能进步。
But,对演唱歌曲的热爱是声乐学习者强大的内驱力,究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练声与唱歌的关系呢?来看看吕智杰老师怎么说!
练声是发声基础
练声练的是好的肌肉记忆,例如练习统一声区,平衡发声等等的练习,需要训练的是发声肌肉的协调,因为每个人语言习惯的不同,包括方言,人的性格,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等等的因素,有些人声音很灵活放松,有些人声音很僵硬,而基础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自然平衡放松的状态,培养良好的肌肉记忆。旧的不利于我们唱歌的习惯,需要我们在练习中慢慢逐步地去修正。
演唱歌曲是艺术行为
歌唱是艺术行为,声乐除了发声技巧,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落在对歌曲,对音乐的审美上。过分追求高音追求技术性,会丢失歌唱艺术的意义。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论风格,都有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音乐本身只是作为一种形式一个载体去传递。会吉他或者钢琴的小伙伴们,总不会因为弹歌的时候弹了个高八度的Drop 2 A7就觉得这首作品很牛吧?
同样,一首歌曲里面,每一个音不管低中高都应该得到一样的重视,而不是为了唱高音而去唱歌,追求技术性的极致也不能本末倒置,忘记了唱歌本来的意义是为了表达。适合的技巧用在适合的地方表达了适合的精神内核才是我们提高技巧性水平的关键。
以歌练声
练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演唱,虽然不应该马上把我们的练习上升到艺术行为的整首歌曲演唱当中,但以歌曲的片段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在去掉情感直接应用发声状态,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练习中,适应更大的音程跳跃,声音动态范围的变化,同时可以帮我们平衡对不想练声,只想急于想要唱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