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原来为了纪念他!

文/方圆

冬至吃水饺,原来为了纪念他!数九寒天,原来这样“数九”!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从古到今,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周朝开始就有过冬至节的记载。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于是,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所以,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民间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上海的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东北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山东沂水有一家远近闻名的“活水饺子”馆,相传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渊源。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率兵追杀汉室后裔刘秀。正值隆冬,刘秀逃到咱沂水东水旺庄,也就是我老家这个村。那时村里只有七八户人家,村民了解到刘秀身世后,对他很敬重,收拾最好院落让他住下,送最好的东西给他吃。几天后是冬至,大家争先恐后邀请刘秀到家吃饺子。刘秀说,谁家也不去了,大家都端饺子到我这里一起过节,我每户的尝几个。

大家高兴应允。刘秀吃到刘家的饺子,觉得口感好,味道特别,问怎么做的,刘家主人说,我做的饺子,特别之处在水。水是我家附近的山泉水,是活水,活水可是长寿水,我用这个水和面、洗菜馅、煮饺子招待最尊贵的人,自然口感独特,口味纯正。刘秀一听,连连称赞“活水饺子”是“天下第一饺子”。

刘家后人才女刘晓,在挖掘整理先祖水饺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原味“活水饺子”。

谈起饺子,刘晓简直是这方面的大专家。

关于饺子的前世今生,以及一切一切,她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简直是一部有关饺子的百科全书。

刘晓说,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

比如说,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白菜肉馅象征“百财”;芹菜象征“勤财”,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鼔财”,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鼔财”。还有东北人特别爱吃的酸菜馅,其实蕴含“算财”之意。

北方有句俗话“冬至到极寒来”。意味着冬至过后就进入货真价实的“数九寒天”。

谈到冬至,自然离不开“数九”。“数九”之说有何来历?

很久以前,我们的先祖大多在冬至这天画一支素梅,上有九九八十一个花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春暖花开了,所以称为“数九”。

“冬至大如年”,古时称为“亚岁”。沂蒙山区民间对待冬至,像过小年一样隆重。

听老人们讲,早些时候过冬至,礼节更多。这些年虽然简化,但在乡村,过冬至还是很隆重。此时农事已闲,拜拜祖宗,一家人在一起包包饺子,享受着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夜晚,也享受着最平常却也是最动人的幸福。

冬至,到 寒冬来。冬至,好运和希望的开始。

方圆大语文 好看又温馨

(0)

相关推荐